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长武塬区农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3 21:23

  本文选题:蒸散 + 冠层截留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长武塬为研究区,选取玉米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冠层截留量、土壤含水量和估算蒸散量等水量平衡的各个组分,分析土壤水分、蒸散与降水量的关系,评估玉米农田的水量平衡状况,正确认识和评价黄土塬区农地系统的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2012—2014年研究区降雨量均低于多年降雨平均值,降水距平均百分率为—17.7%、—10%和—5%,属于正常年,雨季降雨量所占比例均高于多年平均雨季降雨量所占比例;作物生长期农田生态系统平衡项均较大,说明研究样地水分收支闭合程度较低,尽管雨季降雨能够使土壤水分得到暂时的补充,但水量平衡状况较差,原因可能在于研究时间尺度的局限性、大暴雨的出现以及测量误差的产生。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gully reg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Changwu Plateau, was chosen as the study area, and the maize farmland ecosystem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water balance components of canopy interceptio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estim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were measured to analyze soil mois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apotranspiration and precipitation, to evaluate the water balance of maize farmland, and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effects of farmland system in Loess Platea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study area from 2012 to 2014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The average percentage of precipitation distance was -17.7% -10% and -5%, which was normal year, and the proportion of rainfall in rainy seas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annual average rainy season. The large balance items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crop growing period indicate that the water balance of the studied plots is low. Although rainfall in the rainy season can make soil moisture temporarily replenish, the water balance is poor. The reasons may lie in the limitation of time scale, the occurrence of heavy rain and the occurrence of measurement error.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613,41571218)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A318009902-1516)
【分类号】:S1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石言;王力;张静;张林森;;黄土旱塬主要农林用地土壤水文特征对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年03期

2 王石言;王力;韩雪;张林森;;黄土塬区盛果期苹果园的蒸散特征[J];林业科学;2016年01期

3 CHENG Li-ping;LIU Wen-zhao;;Long Term Effects of Farming System o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Dry Soil Layer in Deep Loess Profile of Loess Tableland in China[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4年06期

4 程立平;刘文兆;李志;;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深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4年08期

5 王延平;韩明玉;张林森;毛晨鹏;雷玉山;;陕西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水分分异特征[J];林业科学;2013年07期

6 刘晶淼;安顺清;廖荣伟;任三学;梁宏;;玉米根系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年03期

7 张北赢;徐学选;刘文兆;陈天林;;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降水年型下土壤水分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6期

8 崔晓军;薛昌颖;杨晓光;杨婕;张秋平;王化琪;B.A.M.Bouman;;不同水分处理旱稻农田蒸散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9 王兵;刘文兆;党廷辉;高长青;李志;甘卓亭;;长期施肥条件下旱作农田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年03期

10 孙睿,刘昌明;地表水热通量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艳;王延平;;黄土长武塬区农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2 张解生;;浅议陕西苹果园土壤干燥化的补灌措施[J];陕西水利;2017年01期

3 穆艳;王延平;;黄土长武塬区苹果林地水量平衡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年01期

4 王兴亚;周勋波;钟雯雯;陈雨海;韩坤;;种植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农田小气候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年01期

5 侯慧芝;高世铭;张绪成;王德贵;;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微垄沟穴播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24期

6 韩晓阳;刘文兆;程立平;;黄土塬区深剖面土壤水分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稳定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7年02期

7 吕棚棚;;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山西水利科技;2016年04期

8 白有帅;贾生海;雒天峰;;覆膜滴灌条件下灌水量对玉米根系分布特征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6年11期

9 陈姗姗;刘康;包玉斌;陈海;;商洛市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16年10期

10 黎晓;朱伟;杨沙沙;王衡;巩雪;曲东;蒋锐;;旱地垄沟覆膜栽培对土壤硝酸盐时空分布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LIU Bingxia;SHAO Ming'an;;Response of soil water dynamics to precipitation year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northern Loess Plateau, China[J];Journal of Arid Land;2016年01期

2 WANG Yunqiang;SHAO Mingan;LIU Zhipeng;ZHANG Chencheng;;Characteristics of Dried Soil Layers Under Apple Orchards of Different Ag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Soil Water Management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Pedosphere;2015年04期

3 王艳萍;王力;韩雪;杨文强;;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消耗与补给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5年22期

4 谢军红;柴强;李玲玲;张仁陟;牛伊宁;罗珠珠;蔡立群;;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覆膜连作玉米产量的水分承载时限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08期

5 CHENG Li-ping;LIU Wen-zhao;;Long Term Effects of Farming System on Soil Water Content and Dry Soil Layer in Deep Loess Profile of Loess Tableland in China[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4年06期

6 程立平;刘文兆;李志;;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深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4年08期

7 阳伏林;张强;王文玉;张凯;杨启国;杨泽粟;雷俊;;黄土高原春小麦农田蒸散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4年09期

8 姚雪玲;傅伯杰;吕一河;;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2012年16期

9 曹裕;李军;张社红;王亚莉;程科;王学春;王玉玲;M.Naveed Tahir;;黄土高原苹果园深层土壤干燥化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5期

10 王云强;邵明安;刘志鹏;;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J];水科学进展;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劲伟,王维华,范世香,赵焕胤;林带和牧草地水量平衡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2年01期

2 王建英;袁勇;李奇键;;浅谈林地水量平衡研究[J];林业建设;2012年03期

3 成六三,李小雁,肖洪浪;集雨措施下柠条植树带域土壤水量平衡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5年02期

4 郭家力;郭生练;李天元;刘德地;;鄱阳湖未控区间流域水量平衡分析及校验[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9期

5 袁光跃;;水量平衡的计算[J];农田水利与小水电;1988年12期

6 张伟东;邰姗姗;王雪峰;;绕阳河上游流域土壤水量平衡与植被旱度的研究[J];土壤通报;2006年06期

7 彭新德;罗轶;夏卫生;;长沙市区绿地雨水利用的水量平衡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1年03期

8 班秋艳;唐德东;王建伟;;大伙房水库集雨区水量平衡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9 禹桂芳;马春英;何宁;陈晓玲;杨秀;赫广林;;水量平衡理论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08年02期

10 刘苏峡,莫兴国,朱永华,黄浩;基于水量平衡的流域生态耗水量计算——以海河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谢小立;尹春梅;陈安磊;;江南丘陵复合生态系统水量平衡与水资源管理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2 席桂平;;太湖水量平衡模型浅析[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3 封光寅;章厚玉;张雄丽;孟新华;罗媛;饶勇;;水库水量平衡因子计算方法研究[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树平;余蔚茗;;城市水量平衡模型[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陈良;余俊清;王春宁;;夏季降水对青海湖水量平衡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龙爱华;邓铭江;谢蕾;李湘权;;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2湖泊治理开发与保护[C];2013年

7 薛惠洁;柴扉;侍茂崇;;吕宋海峡水平通量计算[A];中国海洋学文集——南海海流数值计算及中尺度特征研究[C];2001年

8 李海静;王兵;崔相慧;;江西大岗山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伊丽努尔·阿力甫江;博斯腾湖水量动态平衡与调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2 韩雪;黄土塬区农田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量平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余蔚茗;城市水系统水量平衡模型与计算[D];同济大学;2008年

4 张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稻田回归水模拟[D];武汉大学;2005年

5 朱存福;嫩江上游流域的水量平衡与流域森林经营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6 代俊峰;SWAT模型在赣东北红壤丘岗区林草系统水量平衡研究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7 卫小蓉;黄河内蒙段干流流量演进模拟与水量平衡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8 刘亚明;西安曲江新区景观水系水量平衡分析及水质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9 杨文强;黄土高塬沟壑区苹果林水量平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闻婧;松花江干流水源涵养林林地蒸散及水量平衡[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26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26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a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