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漓江典型小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24 22:24

  本文选题:漓江流域 + 农田面源污染 ; 参考:《水电能源科学》2017年09期


【摘要】:针对漓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提出了包含源头减量的田间水肥管理模式、生态沟渠过程阻拦、湿地营养物质再利用及生态骨干沟渠植物修复"四道防线"的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体系,并以漓江支流桃花江流域的定江镇苔塘村典型小流域为例,综合评价了2014~2016年期间农田排水经过"四道防线"后污染物的削减率。结果表明,源头减量中,节水减排综合调控技术灌溉效果最佳;农田排水经过源头减量、过程拦截、养分再利用、生态修复"四道防线"处理后,水体中总氮、氨氮、硝氮、总磷的综合削减率分别达到78.44%、55.20%、74.54%、75.72%,大大缓解了漓江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典型小流域的农田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借鉴。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the Lijiang River Basin, a field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model containing source reduction was proposed, which was blocked by the ecological ditch process. Wetland nutrient reuse and ecological backbone canals plant restoration of "four lines of defense" comprehensive control system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Lijiang tributaries Taohuajiang River Valley Dingjiang Town Taitang Village typical small watershed as an example. The reduction rate of pollutants in farmland drainage after "four lines of defense" in 2014-2016 was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ater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had the best effect on irrigation, and farmland drainage was treated with total nitrogen, ammonia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 after the treatment of source reduction, process interception, nutrient reus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ur lines of defense". The comprehensive reduction rate of total phosphorus reached 78.44% and 55.20% respectively, which greatly allevia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Lijiang River basin.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farml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imilar to typical small watershed.
【作者单位】: 广西农业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灌溉试验中心站;
【基金】:水利部公益行业专项项目(201401057)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课题(201603013231)
【分类号】:X52;X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淑瑛,卢映东,宋丽敏;面源污染研究方法的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2年02期

2 王桂玲,王丽萍,罗阳;河北省面源污染分析[J];海河水利;2004年04期

3 吴迪;何俊仕;;鞍山市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4 邱钰棋;付永胜;朱杰;华迪;房景燕;;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对策措施[J];新疆环境保护;2006年04期

5 张亚丽;;青海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青海科技;2007年02期

6 杨艳霞;曾红娟;张亚玲;;流域面源污染危害及治理与管理对策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08年06期

7 王洪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分析及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2008年06期

8 崔海英;;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1期

9 刘陶茂;王克勤;;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与进展[J];硅谷;2008年11期

10 文正华;徐国祥;;桃源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晨;;东平湖湖区农业面源污染及驱动因素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叶华香;李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研究[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杜传德;孙维山;孙航;谢峰;姜宝义;;哈尔滨市农业面源污染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兆良;;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迫在眉睫[A];生态健康与科学发展观——首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4年

5 温荣夫;胡明;;徐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防治措施与效果[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6 李廷友;林振山;谢标;;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现状与治理对策研究[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傅强;杨仁斌;李蓓;佘佳荣;王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及控制措施[A];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兆良;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原因和控制对策[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宏艳;;新农村建设中面源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靳秀英;宋文波;;利用“加减乘除”措施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家印;高度重视协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N];贵州日报;2006年

2 特约记者 方家印;贵州将全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6年

3 孟秀华;主要农区农业面源污染研究项目启动[N];农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田婉莹;专家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献策[N];海南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马洪香;农业面源污染亟待治理[N];联合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唐蓓茗;“面源污染”不治,,难有清水潺潺[N];解放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刘毅 余建斌;防治面源污染,难在哪儿[N];人民日报;2013年

8 吕晟君;兰州整治生活低空面源污染[N];西部时报;2013年

9 本报通讯员 赵世卿;控制面源污染 开展排污监测[N];云南政协报;2013年

10 通讯员 周应良;大理市实施“四大工程”防控洱海面源污染[N];大理日报(汉);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鹏;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分析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2 肖新成;重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李春哲;饮马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及污染物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4 徐建锋;农业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对氮磷盈亏平衡的响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5 周早弘;农业面源污染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杨志敏;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冯孝杰;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经济分析[D];西南大学;2005年

8 葛继红;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的经济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庄艳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复杂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变化模拟[D];武汉大学;2013年

10 胡永定;徐州沛沿河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乐雅娟;农业面源污染成因与治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2 王莉;秦岭北麓俞家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及种植业污染途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林雪原;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及控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梁增芳;重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农户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陈冲;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6 郭天舒;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马静;淮河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8 包信;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及负荷核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9 谢婷;不同化肥用量及降雨强度下面源污染中氮素流失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刘志欣;近十年来重庆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变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30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30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