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磷浓度植株残体降解对紫色土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本文选题:植株残体 + 紫色土 ; 参考:《生态学报》2017年10期
【摘要】:植株残体降解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为探讨不同磷浓度植株残体降解对紫色土磷分级体系的影响,结合31P核磁共振分析技术,选取了3种磷浓度不同的植物残体与两种紫色土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添加植株残体显著增强了紫色土呼吸强度,且紫色土分级体系中的活性磷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2)31P-NMR分析结果得知,植株残体的正磷酸盐、磷酸单酯占浓缩液全磷比例的90%以上,高磷植株的正磷酸盐和磷酸单酯含量显著高于中磷和低磷植株,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变化与植株残体的正磷酸盐和磷酸单酯含量有关;(3)紫色土分级体系中的活性磷在0 d含量最高,随着培养周期的延长,土壤磷素有效性会出现降低的趋势;酸性紫色土的累积呼吸强度、分级体系中活性磷(Resin-P、Na HCO3-Pt)所占比例均高于中性紫色土,与土壤钙含量有关。综上所述,植株残体的磷浓度越高,更有利于提高土壤磷素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中秸秆还田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Abstract]:The degradation of plant residues can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availability of soil phosphoru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plant residues degradation on the phosphoru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purple soil with different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31P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alysis was used. Three plant residues with different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and two purple soils were selected for indoor simulated cultivat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1) addition of plant residu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espiration intensity of purple soil. The results of 31P-NMR analysis showed that orthophosphate, phosphate monoester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90% of the total phosphorus in the concentrated solution of the plant residue, and the content of active phosphorus in the purple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treatment. The contents of orthophosphate and phosphate monoester in high phosphorus pla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medium and low phosphorus plants. The change of soil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was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orthophosphate and monoester of plant residues.) the content of active phosphorus in purple soil was the highest in 0 d. With the extension of culture period, the availability of soil phosphorus decreased. The cumulative respiration rate of acid purple soil and the percentage of active phosphorus in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eutral purple soil,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soil calcium content. To sum up, the higher th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of plant residues, the more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soil phosphoru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technology of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国家紫色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XDJK2010B0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05B03)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3030)
【分类号】:S141.4;S15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光龙,唐时嘉,郭永明;紫色土系统分类(初稿)[J];土壤;1989年02期
2 谢守红;;衡阳市紫色土的特性及其改良利用[J];衡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1991年03期
3 李勇;宁化县紫色土退化现状及防治措施探讨[J];福建水土保持;2000年01期
4 朱波,罗晓梅,徐佩,彭奎,何长见;紫色土肥力要素的剖面分异与肥力潜力[J];西南农业学报;2000年04期
5 何长高;紫色土利用方式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7期
6 熊明彪,田应兵,宋光煜,石孝均,毛炳衡;紫色土K~+吸附解吸动力学研究[J];土壤学报;2004年03期
7 丁武泉;包兵;李航;宋仲容;;三峡库区消落区紫色土对重金属的吸附特征[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年01期
8 聂明华;郑柏颖;;武夷山紫色土的利用与保护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9期
9 丁武泉;;三峡库区紫色土粘粒悬浮液的稳定性[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年05期
10 贾俊姝;李文忠;尹忠东;周心澄;闫玉厚;;重庆市万州区紫色土侵蚀潜在危险度的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紫色土(下篇)》出版获好评[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2 王正银;;紫色土氮素转化与作物施氮效应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如何将剧烈流失的紫色土“包袱”变为财富?[A];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正银;;紫色土氮素转化与作物施氮效应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何毓蓉;张保华;周红艺;朱波;;紫色土侵蚀产沙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6 骆东奇;魏朝富;谢德体;;紫色土表面物理化学特征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田茂芝;熊利军;蒋玮杰;张静媛;;川中丘陵区钙质紫色土(田)钾肥效益初探[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8 何毓蓉;张保华;周红艺;黄成敏;;紫色土的水土保持与持续农业环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9 黄利玲;王子芳;高明;余泺;张倩;;氮肥施用对紫色土活性酸与交换性酸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谢庭生;;湘中紫色土丘陵土壤资源保护系统及效益[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湖南省林科院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张灿明;紫色岩区种龙须草[N];湖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玄德;紫色土耕地质量变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李学平;紫色土稻田磷素迁移流失及环境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华;紫色土—作物系统对酸雨的响应与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付智勇;三峡库区不同厚度紫色土坡面水文过程及侵蚀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5 徐勤学;紫色土区主要农业活动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谌芸;植物篱对紫色土水土特性的效应及作用机理[D];西南大学;2012年
7 骆东奇;紫色母岩现代表生作用及环境效应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8 程冬兵;三峡库区等高绿篱坡地农业系统紫色土水分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小燕;紫色土碎石分布及其对坡面土壤侵蚀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陈晓燕;不同尺度下紫色土水土流失效应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思兰;不同培肥措施下紫色土磷素有效性及淋溶效应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吴先勤;不同养分管理条件下酸化紫色土磷淋溶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江秋菊;长期施肥对紫色土供钾特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4 黄龙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紫色土侵蚀区土壤物理性质和易变碳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黄小燕;土层厚度对紫色土耕地作物生长的影响机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6 闫小娟;三种紫色土硝化作用及其硝化微生物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林晓;长期不同施肥对稻—麦轮作紫色土CO_2排放及有机质好氧矿化分解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年
8 黄兴成;四川盆地紫色土养分肥力现状及炭基调理剂培肥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刘月娇;不同降雨强度和纱网覆盖下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养分输出特征[D];西南大学;2016年
10 袁秀梅;蚕豆绿肥对紫色土氮素转化及春玉米氮素利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40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4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