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耕地边际化评价与转移的生态价值评估——以三峡库区涪陵段为例
本文选题:GIS + 耕地边际化 ; 参考:《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采用联系度改进的TOPSIS法、邻域评估、极限条件和综合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耕地边际化进行预测并探讨转移方向,对转移结果进行生态价值评估,研究表明:(1)海拔、坡度、起伏度、灌溉距离、交通距离和耕作距离(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对耕地完全边际化影响较大;(2)研究区共有21 455.78hm2耕地可能发生转移,其中林地9 519.73hm2,园地47.01hm2,草地11 889.04hm2;且转移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比转移前上涨17.09千万元.
[Abstract]:The TOPSIS method, neighborhood assessment, limit condition and comprehensive index model are combined to predict the marginal land of the study area and discuss the direction of transfer, and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transfer results. The study shows: (1) altitude, slope, range, irrigation distance, distance and distance (horizontal distance and vertical distance) Direct distanc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complete marginaliz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2) there may be a total of 21 455.78hm2 arable land transferred in the study area, of which 9 519.73hm2 of forest land, garden land 47.01hm2, and grassland 11 889.04hm2, and the total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after the transfer is 170 million 900 thousand Yuan before the transfer.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23b05)
【分类号】:F32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宇鸾;张蒙;李秀彬;董顺舟;黄登科;;山区耕地边际化及其政策启示——以贵州省仁怀市为例(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6年01期
2 杨国永;许文兴;;耕地抛荒及其治理——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3 邵景安;张仕超;李秀彬;;山区耕地边际化特征及其动因与政策含义(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5年06期
4 邵景安;张仕超;李秀彬;;山区土地流转对缓解耕地撂荒的作用[J];地理学报;2015年04期
5 郝海广;李秀彬;张惠远;张继平;谈明洪;;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农地边际化的驱动作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3期
6 何威风;阎建忠;周洪;;重庆市山区农户耕地转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11期
7 唐小龙;田永中;黄九松;赵琳;屈清;梁甜;;丘陵山地地区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8 张英;李秀彬;宋伟;史铁丑;;重庆市武隆县农地流转下农业劳动力对耕地撂荒的不同尺度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4期
9 李赞红;阎建忠;花晓波;辛良杰;李秀彬;;不同类型农户撂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12个典型村为例[J];地理研究;2014年04期
10 史铁丑;李秀彬;;欧洲耕地撂荒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燕;基于GIS的丘陵山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选址与规划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凤凯;柯新利;张凤荣;;转型期农村宅基地边际化的内涵、特征与诊断指标[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05期
2 梅昀;兰梦婷;白昊男;;农户收入结构异质性视角下水库移民农业安置需求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3 江汶静;田永中;唐君桃;龙宓;吴晶晶;许文轩;肖悦;;基于GIS的耕地边际化评价与转移的生态价值评估——以三峡库区涪陵段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4 董顺舟;赵宇鸾;李秀彬;;基于地形梯度的高原山地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特征——以贵州省盘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5 高佳;李世平;宋戈;;基于广义多层线性模型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6 张晓滨;叶艳妹;;基于线性规划运输模型的农地整理权属调整[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7期
7 冯应斌;韩德军;敖贵艳;;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5期
8 邓毅;薛龙义;;吕梁山区农村居民点耕作距离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吉县车城乡为例[J];农业科学研究;2017年01期
9 薄瑞;张剑;姜广辉;李乐;;基于TOPSIS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东营市东营区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10 张雅琪;郑荣宝;付艳华;劳春华;黄婷;;近50年来全球农田保护的知识图谱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冯辰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空间结构及交通格局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2 张莹;基于LESA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区划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晋龙;基于LESA体系的延安市基本农田划定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王永光;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单傲;通山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谭枭;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7 杨柳;都兰县基本农田规划分期和发展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8 王威伟;成都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邓丁杰;基于开源GIS的海南省公路膨胀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幼云;;从耕地抛荒看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以闽西L村为个案[J];理论月刊;2014年12期
2 李文辉;徐邓耀;;一个耕地抛荒的解决方案:农民工回乡创业[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李文辉;戴中亮;;一个基于农户家庭特征的耕地抛荒假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10期
4 伊梅英;;松溪县耕地抛荒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18期
5 胡宜挺;胡世勇;姚娟萍;;甘肃半干旱地区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因素[J];贵州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6 朱婷;伍引风;刘娜;王茂林;高婧明;林武阳;;四川省武胜县耕地撂荒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6期
7 赵子亮;;农村耕地抛荒的影响因素及治理研究——基于二次文献调查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年04期
8 高富岗;王兆清;李富忠;;要素替代、要素市场与农地流转——一个农地撂荒分析框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7期
9 刘和俊;;农村耕地撂荒问题透视[J];农村经营管理;2014年07期
10 ;福州市农业局调研耕地撂荒抛荒和农村土地流转情况[J];福建农业;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英;耕地入选基本农田的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路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基本农田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宏伟;重庆市不同功能区土地整理工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陈兰;重庆市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及效益对比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李轶平;基于GIS技术的济南历城区基本农田的确定与空间定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迪;基于GIS的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华松;陈芳;;基于GIS的湖北省小麦区域竞争力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5年01期
2 姜冠旭;罗海波;陈龙江;赵晨晨;;GIS应用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10期
3 姜冠旭;罗海波;文思北;陈龙江;;GIS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4 王秀珍,王人潮;基于GIS的浙江省水稻产量空间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年03期
5 潘学标;基于GIS的中国县域棉花生产空间分布与变异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6 孙希华;基于GIS的济南市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6期
7 孙希华,闫福江;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度评价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土壤;2004年05期
8 郑文钟,何勇;基于GIS的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地区比较[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年06期
9 陈华丽;蒋华平;;GIS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05年04期
10 陈铭;张树清;王志强;王丹丹;;基于GIS的蛟流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狄小春;;区域旅游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2 吴俐民;丁仁军;冯亚飞;莫忠荣;;基于GIS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思路探讨——以昆明市为例[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3 王彦兵;李小娟;连建;杨灿坤;;基于GIS的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的空间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崔维群;高晓黎;李玉芝;崔振才;;基于GIS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5 赵小敏;石庆华;H.F.M.TenBerge;;应用GIS和作物简单模型对江西省水稻生长所需的N素和生产潜力分析[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谢士杰;;基于国产GIS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陶夏新;郑广芬;左惠强;张明宇;;基于GIS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计算机管理系统[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8 李仁德;谢刚生;;基于GIS的房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进展[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卓俭锟;;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的安装和试验[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姬冬梅;张大军;李淑杰;王楠;;基于GIS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探[A];吉林省测绘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鑫;水利市场看好GIS[N];中国水利报;2001年
2 徐华;第四届高校GIS论坛筹备工作展开[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王娟;GIS在线商店意不在销售软件[N];中国计算机报;2013年
4 记者 王世甫 特约记者 尤均;科尔沁街道借助“GIS一卡通”打造社会服务管理新平台[N];通辽日报;2011年
5 通讯员 杨黎明 卢伟萍;气象GIS应用联合实验室在广西成立[N];中国气象报;2010年
6 吴登洲;中国GIS协会扎实做好“搭台”工作[N];中国测绘报;2000年
7 记者 吴江;中国GIS协会近年工作有新进展[N];中国测绘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黄志武;GIS系统为“数字西藏”打下良好基础[N];西藏日报;2001年
9 魏莲 樊文有 卞州罡;石油行业信息化GIS作用大[N];中国测绘报;2007年
10 郑泓;国产GIS遥感软件大检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Loua Kokolv Augustin;基于GIS和CROPWAT的内蒙古河套灌区作物的最优灌溉制度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唐惠燕;基于GIS江苏种植结构演变研究(1949-2011)[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丰丹;基于云GIS架构的地质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孙国霞;基于电接触理论的GIS母线接头过热性故障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武锋强;基于RS、GIS的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熵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段佩利;基于GIS和水足迹理论的吉林省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郭银巧;棉花形态建成模型与基于模型和GIS的数字棉作系统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8 石晓燕;基于生长模型与GIS的小麦生产力预测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孟庆香;基于遥感、GIS和模型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温亮;海南省疟疾流行预测方法及基于GIS的疟疾监测预警系统的初步构建[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秀萍;基于“面向区域”GIS控件的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以陕西省为例[D];西北大学;2003年
2 尹春燕;基于GIS的乐山市城镇化水平测度及时空分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张琳;基于GIS的地震次生火灾综合评价及防御对策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温金奎;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任玉龙;基于GIS的河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动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甘芬芳;基于GIS的川渝地区地震分形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赵露;基于GIS的油藏多信息集成[D];长江大学;2015年
8 吴涛;基于GIS的耕地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叶德峰;基于GIS的客家文化信息平台研究与实现[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10 潘洋;基于GIS的离子型稀土堆浸尾矿区稀土和浸取剂分布规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49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4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