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翻秸轩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本文选题:稻麦秸秆 + 还田深度 ; 参考:《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秸秆产量的增加,合理有效的秸秆处理方式显得日益重要。秸秆还田作为处理秸秆的一种重要方式研究较多,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秸秆还田显现出许多弊端:降低作物出苗率,影响作物苗期生长;还田过浅,秸秆分解快,不利于土壤碳汇的积累;不利于土壤耕作层的加深等。因此,探索一种更为合适的秸秆还田方式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吸收总结以往秸秆还田方式的经验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秸秆还田新方式-轮翻秸秆还田。本文设置了轮翻秸秆还田深度20 cm(D2)、40 cm(D4)以及免耕秸秆不还田(CK)三个处理,研究其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轮翻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2处理降低了各埋草沟0-7 cm及7-14 cm 土壤容重,增加各埋草沟0-7 cm及7-14 cm 土壤总孔隙度。且在还田54个月后,表现仍为明显。随着还田时间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高,总孔隙度逐渐降低。当降雨量为26.6 mm时,不同还田深度处理水势值在短时间内上升的较快,而CK则上升较慢;当降雨量为10 mm时,D4处理水势值上升速度大于D2,CK处理上升最慢;降雨过后的12天内,不同还田深度处理水势值下降速度较CK更快;连续40天各处理土壤水势日均值大小为CKD4D2。土壤0-15 cm温度日较差大小为D2CKD4,而土壤20cm处温度日较差CK最大;D2处理在土壤0-15 cm以及D4处理在土壤0-20cm处的日均温均高于CK,D2处理在土壤20cm处的日均温与CK较为接近。2.轮翻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D2处理增加了秸秆层上、下10 cm处土壤微生物量碳,降低了 0-10 cm 土层微生物量碳;D4处理增加了秸秆上层20 cm及下层10 cm处土壤微生物量碳,降低了 0-20 cm 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随还田时间的增加,D2处理0-10 cm 土层及D4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逐渐增高并接近CK。D2处理增加了秸秆层上、下10cm处土壤细菌数量,降低了 0-10 cm 土层土壤细菌数量;D4处理增加了秸秆层附近尤其是秸秆层上、下10 cm处土壤细菌数量有较大的增幅,降低了 0-20 cm 土壤细菌数量。D2、D4处理均增加了各土层土壤真菌数量,水稻秸秆还田土壤真菌随还田时间的增加先迅速降低,接着又逐渐上升,小麦秸秆还田土壤真菌数量则随还田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D2处理增加了秸秆层上、下10 cm 土壤放线菌数量,D4处理增加了 10-50 cm土层土壤放线菌数量,在0-10 cm处,D2、D4均表现为还田时间小于30个月时土壤放线菌数量高于CK,反之则小于CK。3.轮翻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D2处理0-10 cm 土层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低于CK,10-20 cm、20-30 cm 土层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高于CK;D4处理0-20 cm 土层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低于CK,20-50 cm 土层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均高于CK。D2、D4两个处理均有增加埋草沟各土层过氧化氢酶的作用,D2及D4处理对秸秆层下层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提高作用均大于秸秆上层土壤。D2处理增加了秸秆层上下10 cm处土壤磷酸酶,对0-10 cm 土层土壤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规律;D4处理对秸秆层附近土壤磷酸酶活性尤其是秸秆层上下10 cm处土壤磷酸酶活性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作用,降低了 0-10 cm 土层土壤磷酸酶活性,对10-20 cm 土层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
[Abstract]: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1 . When the rainfall is 26 . 6 mm , the soil bulk density gradually increases and the total porosity decreases . As the rainfall is 26 . 6 mm , the soil bulk density gradually increases and the total porosity gradually decreases . D 2 and D4 treatment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soil bacteria in the soil layer of 0 - 10 cm . The effect of D4 treatment on the soil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traw layer , especially the soil phosphatase activity at 10 cm above and below the straw layer , decreased the soil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0 - 10 cm soil layer and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oil phosphatase activity in the 10 - 20 cm soil layer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萨如拉;高聚林;于晓芳;胡树平;;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对土壤有益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7期
2 丁永亮;李锦;闫慧荣;和文祥;田霄鸿;;秸秆还田的土壤酶效应初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3 路怡青;朱安宁;张佳宝;陈效民;陈文超;舒馨;张文国;;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4年01期
4 杨滨娟;黄国勤;钱海燕;;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温度、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4年01期
5 邓欧平;谢汀;李燕;邓良基;;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10期
6 路怡青;朱安宁;张佳宝;陈效民;朱强根;舒馨;;免耕和秸秆还田对潮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土壤;2013年05期
7 徐海成;尹燕枰;蔡铁;倪英丽;杨卫兵;彭佃亮;杨东清;王振林;;冬小麦拔节期不同茎蘖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及抗冻性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8期
8 路怡青;朱安宁;张佳宝;陈效民;舒馨;;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03期
9 窦超银;吕国华;;土壤水势控制在农业灌溉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节水灌溉;2013年02期
10 刘义国;刘永红;刘洪军;商健;于淙超;林琪;;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1956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5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