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碳氮添加对酸性森林土壤氨氧化过程的影响
本文选题:氨氧化古菌 + γ-氨基丁酸 ; 参考:《土壤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以亚热带酸性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微宇宙室内培养实验,设置了有机碳和有机氮添加处理,分析了土壤硝化活性和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功能基因丰度,研究了外源有机碳和有机氮对酸性森林土壤氨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外源有机氮添加显著刺激了酸性森林土壤硝化活性,乙炔抑制实验表明自养氨氧化对酸性森林土壤硝化过程的贡献率90%。有机碳添加对土壤硝化活性未有显著影响,同时添加有机碳和无机铵态氮也未显著提高土壤硝化活性,而外源有机氮添加提高了土壤矿化速率并导致土壤NH3浓度升高,可能是土壤硝化活性、AOA和AOB数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Abstract]:In this paper, microcosmic laboratory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subtropical acidic forest soils. The soil nitrification activity and the functional gene abundance of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A,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um AOBwere analyzed by adding organic carbon and organic nitrogen. The effects of exogenous organic carbon and organic nitrogen on the process of ammonia oxidation in acidic forest soi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exogenous organic nitrogen significantly stimulated the nitrification activity of acid forest soil, and the acetylene inhibition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autotrophic ammonia oxidation to the nitrification process of acid forest soil was 90%. The addition of organic carbo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oil nitrification activity, and the addi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inorganic ammonium nitrogen did not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oil nitrification activity, while exogenous organic nitrogen increased the mineralization rate of soil and led to the increase of soil NH3 concentration. It may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AOA and AOB in soil nitrification activit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省物质循环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255,4130126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0302)资助~~
【分类号】:S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敬;程谊;蔡祖聪;张金波;;长期施肥对农田土壤氮素关键转化过程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6年02期
2 贺纪正;张丽梅;;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过程及机制[J];微生物学通报;2013年01期
3 钟文辉;蔡祖聪;尹力初;张鹤;;种植水稻和长期施用无机肥对红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和硝化作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8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梅;贺纪正;;一个新的古菌类群——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J];微生物学报;2012年04期
2 沈菊培;张丽梅;贺纪正;;几种农田土壤中古菌、泉古菌和细菌的数量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11期
3 孙志强;郝庆菊;江长胜;王定勇;;农田土壤N_2O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0年06期
4 张玉树;丁洪;秦胜金;;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反硝化作用与N_2O排放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6期
5 孙万里;陶文沂;;木质素与半纤维素对稻草秸秆酶解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年01期
6 贺纪正;张丽梅;;氨氧化微生物生态学与氮循环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7 王宏勋;杜甫佑;张晓昱;;白腐菌对稻草秸秆中木质纤维素降解规律的研究[J];中国造纸学报;2007年04期
8 范晓晖,林德喜,沈敏,钦绳武;长期试验地潮土的矿化与硝化作用特征[J];土壤学报;2005年02期
9 宫曼丽,任南琪,邢德峰;DGGE/TGGE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报;2004年06期
10 丁洪,王跃思,项虹艳,李卫华;福建省几种主要红壤性水稻土的硝化与反硝化活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亚娜;林智敏;林捷;;不同品种水稻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组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年06期
2 向燕;吴宇澄;刘国锋;刘正文;吴庆龙;;太湖竺山湾沉积物中氨氧化原核生物的垂直分布与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0年06期
3 贾仲君;翁佳华;林先贵;Ralf Conrad;;氨氧化古菌的生态学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10年04期
4 刘晶静;吴伟祥;丁颖;石德智;陈英旭;;氨氧化古菌及其在氮循环中的重要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8期
5 叶磊;祝贵兵;王雨;冯晓娟;王为东;王衫允;尹澄清;;白洋淀湖滨湿地岸边带氨氧化古菌与氨氧化细菌的分布特性[J];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6 罗剑飞;林炜铁;;氨氧化古菌研究进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7 秦华;刘卜榕;徐秋芳;白建峰;李永夫;李永春;;长期集约种植对雷竹林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年19期
8 黄蓉;张金波;钟文辉;贾仲君;蔡祖聪;;土地利用方式对万木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J];土壤;2012年04期
9 张挺;周俊利;谢柳;;一种高效氨氧化细菌扩大培养方法的研究[J];环境科技;2013年02期
10 K.M.Chopp;潘言明;;利用城市污水灌溉的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种群和活性[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贾仲君;;细菌是农田土壤氨氧化过程的主要驱动者[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路璐;韩文炎;张金波;吴宇澄;王保战;林先贵;朱建国;蔡祖聪;贾仲君;;酸性土壤中脲酶水解为基础的古菌氨氧化[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杜晓光;;淮南地区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组成研究[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廖明军;吴刚;;养殖池塘氨氧化微生物调查[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5 魏博;张舒婷;于鑫;;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氨氧化古菌分布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宋亚娜;林智敏;林捷;;不同品种水稻的稻田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多样性[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7 贺纪正;张丽梅;;土壤中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的分子生态学研究[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侯曼华;熊金波;王凯;朱建林;陈和平;胡常巨;陈欣欣;张德民;;东海环境梯度对沉积物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吕露;魏博;于鑫;;五种不同水处理工艺的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和分布的比较[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竹;北方半干旱区退耕和开垦对土壤细菌和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2 丁潂;氨氧化古菌的富集及其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的特性[D];清华大学;2015年
3 刘彪;仿生植物附着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4 刘帅;典型生境中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蒋波;氨氧化细菌强化倒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中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韩成;我国亚热带土壤碳氮转化微生物及其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7 于涌杰;土地利用方式对中国东南部红壤微生物特性及氮转化作用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天强;城市污染河流中氨氧化古菌的富集分离及氨氧化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于少兰;黄东海泥质区沉积物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的空间分布[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颜志雷;连年翻压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4 常永凯;辽河口沉积物中氨氧化微生物多样性和硝化作用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5 樊耀;长期轮作施肥对棕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王金英;异养硫氧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鸡粪中硫化氢的减释作用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7 李露;七星河湿地氨氧化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向燕;太湖沉积物中氨氧化原核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程林;渭北旱塬长期施肥试验中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春宏;不同土壤环境氨氧化古菌的分布及多样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72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72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