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高温干旱对茶树生长和品质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6-06 20:09

  本文选题:茶树 + 高温 ; 参考:《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对温度和水分条件都极为敏感,高温、干旱灾害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及茶叶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关于高温和干旱对茶树生长和品质影响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重点剖析了茶树受高温干旱胁迫时的生理响应,包括高温胁迫对茶树光合系统、细胞代谢、氨基酸含量、激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机理,干旱胁迫对茶树的渗透调节、激素代谢、光合作用、活性氧清除机制、茶树产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规律。未来应加强高温干旱对茶树蛋白质结构、同工酶功能、糖代谢、基因表达的生化机理,及根系活力、养分吸收、气孔发育、同化物代谢与分配等生理反应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茶树高温干旱的气象灾害指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象灾害预警技术,有利于增强茶树灾害预警及生产管理能力。
[Abstract]:Te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sh crops in China. It is very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and water condition.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drought disaster seriously affect the growth of tea plant and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tea.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drought on the growth and quality of tea plants were analyzed.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tea plants to high temperature and drought stress, including the photosynthetic system and cell metabolism of tea plants, wer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drought stress on the osmotic regulation, hormone metabolism, photosynthesis, active oxygen scavenging mechanism, yield and quality of tea plants were discussed. The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protein structure, isozyme function, sugar metabolism, gene expression, root activity, nutrient absorption, stomatal development, metabolism and distribution of assimilates should be studied in the future. On this basis, 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index,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 of tea plant, which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ea disaster early warning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471156) 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KYQ1405)
【分类号】:S571.1;S4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燕,郭巧红;浙江省2003年夏季高温干旱分析[J];浙江气象;2004年01期

2 尹哲;近50年九江市夏季高温干旱气候特征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2004年03期

3 杨祥珠;娄伟平;;2003年高温干旱对新昌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4 梁凤荣;;再谈重庆高温干旱[J];四川气象;2007年03期

5 平先良;付高平;;陶其辉副局长兼总队长率队深入萍乡宜春督导高温干旱防范工作[J];南方农机;2013年04期

6 ;湖北十堰多措并举应对高温干旱[J];中国应急管理;2013年08期

7 王海斌;解读2003年我国的高温干旱天气[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年12期

8 张超美,文绮新,尹洁,张传江,刘文英;江西盛夏高温干旱的气候分析及预测研究[J];江西气象科技;2003年04期

9 解明恩,程建刚,范菠,高锡帅;2003年云南夏季罕见高温干旱的诊断研究[J];气象;2005年07期

10 鲁晓鸿;;调整种植结构是应对高温干旱的好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洪斌;彭清莲;朱均安;;宜春市高温干旱天气的气候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卢冬梅;刘文英;;夏秋季高温干旱对江西省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卢冬梅;;高温干旱对江西省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分析[A];江西省气象部门第二届高级工程师技术述职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慧君;;2006年云南省盛夏高温干旱成因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干旱与减灾——第六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陈新玉;王传根;刘思勇;;九江市2003年夏季高温干旱成因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杨淑群;潘建华;柏建;;2006年四川极端高温干旱分析[A];2006年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论文集[C];2006年

7 周建平;;丽水2003年7月持续高温干旱成因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袁春;杨秋平;张月琴;;新余市伏秋高温干旱分析预测[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陈艳秋;赵连伟;;辽宁省干旱特征及影响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贺晓鸣;;浅谈高温干旱条件下瀛系品种繁育的一点体会[A];第四次西部选原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佳;果园高温干旱时期咋管理[N];陕西科技报;2008年

2 特约记者 王星;市农牧业局采取措施降低高温干旱对农业的危害[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3 记者 厉晓杭 通讯员 胡章;今年盛夏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干旱[N];宁波日报;2013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张格苗;高温干旱下,如何解农民之忧?[N];中国气象报;2013年

5 ;国办:积极防御应对高温干旱[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6 ;农业部部署防范高温干旱夺秋粮丰收[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7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 沙国栋 冯伟民;持续高温干旱后蔬菜生产应对措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3年

8 ;部署防御应对高温干旱[N];中国水利报;2013年

9 付高平;针对高温干旱赣拿对策[N];农资导报;2013年

10 龙新;农业部紧急部署防范高温干旱夺取秋粮丰收[N];农民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丽娜;玉米对旱热双重胁迫的代谢响应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徐封丰;外源6-苄基嘌呤、水杨酸对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半夏植株抗逆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年

3 马建勇;东北地区高温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的情景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余兰英;重庆夏季高温干旱期间居民疾病谱表现特征及其发病规律性探讨[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87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87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0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