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异色瓢虫对北京春茬西瓜瓜蚜的控害效果
本文选题:异色瓢虫 + 西瓜 ; 参考:《中国植保导刊》2017年04期
【摘要】:根据北京地区春茬西瓜瓜蚜发生规律,按不同益害比释放异色瓢虫,评价其在设施条件下对春茬西瓜瓜蚜的控害能力,并调查最佳益害比条件下天敌和害虫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瓜蚜发生初期释放异色瓢虫,益害比1:10的防治效果最佳,可持续控制瓜蚜种群密度,释放7 d防效最高,为85.95%,28 d平均防效仍可达69.12%;在益害比为1∶10时,异色瓢虫与瓜蚜消长规律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相似,异色瓢虫定殖率在蚜虫暴发期最高,但较瓜蚜滞后5~7 d,最终趋于平衡。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law of watermelon aphid in spring stubble in Beijing area, the discoloring ladybug was releas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benefit and harm ratio, and its ability to control the aphid in spring stubble watermelon melon aphid was evaluated, and the growth and decline dynamics of natural enemy and pest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ptimum benefit and harm rati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was the best when the aphid was releas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aphid occurrence, and the control effect was the best at 1:10, and the control effect was the highest in 7 days, the highest control effect was 85.9595 and 28 days, and the control effect was still 69.12 when the benefit to harm ratio was 1:10. The pattern of growth and decline of Heteroladybird and Melon aphid was similar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The colonizat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in the outbreak period of aphid, but it lagged behind the aphid for 5 ~ 7 days, and finally tended to balance.
【作者单位】: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市大兴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基金】: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项目(BAIC10-2017)
【分类号】:S436.5;S47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玉武;张启明;赵桂娟;杜磊;曲爱军;;异色瓢虫二斑变种对猎物搜索行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2 董晓峰;赵桂娟;茹桃勤;胡海燕;姜广翔;曲爱军;;异色瓢虫十九斑变种对猎物搜索行为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3 王u&;刘爽;张帆;张润志;;环境颜色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及繁殖能力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8年12期
4 刘震;徐洪富;孔繁华;孙竹波;朱彬洲;;异色瓢虫成虫最适冷藏条件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5 史树森,黄耀阁,,路红,崔德文;异色瓢虫重名变种在吉林的发现[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6 荆英,张永杰,马瑞燕;山西省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考察[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荆英,张永杰,马瑞燕;山西省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曲爱军,孙绪艮,卢西平,潘承娟,陈子雷;异色瓢虫显现变种对寄主的寻找行为研究[J];昆虫天敌;2004年01期
9 姜文虎;潘秀华;刘军侠;刘丽兵;;保定市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调查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7年02期
10 王u&;张润志;张帆;;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秦资;张帆;唐斌;;异色瓢虫海藻糖酶基因的克隆[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2 王u&;张润志;张帆;;异色瓢虫不同色斑型交配选择、繁殖能力的比较及不同食物条件对其不同色斑型繁殖能力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永军;吴孔明;彭于发;郭予元;;转Bt-cry1Ab玉米花粉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影响的初步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庆禹;异色瓢虫不同色斑类型遗传多样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宋新元;玉米与大豆群落捕食者捕食行为的DNA标记检测与控害作用的FQ-PCR量化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震;人工扩繁代异色瓢虫最适冷藏条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郭红双;异色瓢虫越冬代不同斑型的遗传多样性和耐寒性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曲淑贤;不同地理种群异色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耐寒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4 吴迪;异色瓢虫法国种群飞行能力及捕食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5 辛海泉;吉林省部分地区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多态的群体遗传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慧仁;异色瓢虫人工饲养及色斑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张岩;异色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抗吡虫啉品系的筛选[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8 陈洁;异色瓢虫对温度的适应性及其卵黄发生的初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曾斌;异色瓢虫人工大量繁殖与田间释放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张\~;非昆虫源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生物学、生化特性及捕食行为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988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88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