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干旱胁迫对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本文选题:甘草 + 干旱胁迫 ; 参考:《广东药学院》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和根茎入药,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等。近年来,对甘草药理作用深入的研究,表明黄酮类物质是甘草中非常有效的活性成分。甘草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抗肿瘤、抗炎、抗变态反应、抗艾滋病毒等理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甘草及其提取物目前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国内外对甘草需求持续升高,而现阶段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在生产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栽培品种,严重限制了甘草产业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适度干旱胁迫可促进甘草有效成分的积累,提高甘草品质,但对该效应的分子机制尚无研究报道。本课题组前期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适度干旱胁迫对甘草根转录组的调控,发现了甘草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一些基因。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适度干旱胁迫对甘草根有效成分积累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初步揭示适度干旱胁迫调控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6月龄栽培甘草为实验材料进行适度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40%~45%)。采用HPLC法测定对干旱胁迫30、50、70d的甘草根有效成分的含量,明确各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胁迫50d时,甘草苷含量增加并不显著,而胁迫70d时,甘草苷含量迅速增加。甘草酸的含量则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甘草有效成分的含量均在70d的干旱胁迫处理下达到最高,表明延长干旱胁迫时间可以促进甘草根有效成分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本实验从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了异黄酮2’-羟化酶(I2'H)、类异黄酮葡糖基转移酶(IFG)、查尔酮异构酶(CHI)、黄酮合酶2(FS2)等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一些关键酶的基因,采用RT-PCR技术检测这些基因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胁迫50d时,CHI基因的表达量达最高;适当的干旱胁迫时间可以促进FS2的表达,而过长的干旱胁迫时间会抑制该基因的表达;适当的干旱胁迫下,IFG基因的持续高水平表达;胁迫50d以及70d时,I2’H的表达量增加,而胁迫30d的表达量较低。根据以上半定量RT-PCR的结果,适度的干旱胁迫的条件,导致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表达上调,从而促进了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以GuI2’H cDNA序列为研究对象,成功克隆该基因,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络工具分析其cDNA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分子进化特征。GuI2’H cDNA全长2425 bp,含有1521 bp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53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该蛋白质为跨内质网膜蛋白,与其它物种的I2’H具有高度的序列同源性,与同科植物黄芩、大豆的I2'H亲缘关系较近。结果表明,甘草异黄酮2’-羟化酶cDNA编码异黄酮2’-羟化酶,属于细胞色素P450 81E家族成员。
[Abstract]:licorice root and its extract are widely used in food , medicine , cosmetics and other industries .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emi - quantitative RT - PCR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the gene was the highest under drought stress .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67.71;S4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群安,王志跃;营养对基因表达的调控[J];动物营养学报;2003年01期
2 李丽;吴雪辉;倪天瑞;李叶青;;脂肪酸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J];中国油脂;2010年08期
3 徐钤;顾兆康;;基因表达的调控[J];自然杂志;1988年03期
4 阎隆飞;;高等植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谨以此文祝贺汤佩松教授九十大寿[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年06期
5 王松艳;生长素基因表达的调控[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6 方福德;;无性繁殖基因的激素调节[J];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1982年02期
7 庞战军,陈瑗,周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表达的调控[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7年05期
8 高民,赵志恭,卢德勋,刘建新;营养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上)[J];内蒙古畜牧科学;2001年03期
9 唐振华,胡刚;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命名及其基因表达的调控[J];昆虫知识;1993年05期
10 巩伯梁;郎春鹏;;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基因表达的调控及作用机制[J];甘肃科技;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丽军;孙长颢;;铁对基因表达的调控[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二十五期):分子生物学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C];2004年
2 单毓娟;孙长颢;;氨基酸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二十五期):分子生物学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C];2004年
3 张晓宏;孙长颢;;碳水化合物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及机制[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二十五期):分子生物学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C];2004年
4 李颖;孙长颢;;钙对基因表达的调控[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二十五期):分子生物学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C];2004年
5 赵艳;董艳梅;孙长颢;;脂肪酸对基因表达的调控[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二十五期):分子生物学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C];2004年
6 崔晓萍;张庆文;王永梅;陈玉娟;付磊强;徐海洋;;经轻胶囊对经前抑郁大鼠中枢Tph2基因表达的调控[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7 王舒然;孙长颢;;维生素D对基因表达的调控[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二十五期):分子生物学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C];2004年
8 任敏;王李英;曲嘉琳;李凯;秦栋栋;黄爱龙;汤华;;HBV对DGCR8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骆爱玲;刘家尧;王学臣;梁峥;;蛋白核酸合成抑制剂和蛋白磷酸化对BADH基因表达的调控[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赵丹;孙长颢;;维生素A对基因表达的调控[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二十五期):分子生物学在营养研究中的应用[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艳芳;早期营养是否充足均衡指引宝宝未来是否聪明优秀[N];中国食品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渠萌;适度干旱胁迫对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积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D];广东药学院;2015年
2 熊伟;Pokemon在HepG2细胞中对CDK2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D];南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9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99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