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胺类除草剂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及氧化损伤效应
本文选题:酰胺类除草剂 + 铜绿微囊藻 ; 参考:《生态毒理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酰胺类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对水生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风险。为探究其对藻类的毒性作用,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分别从藻类生长和氧化损伤效应角度探讨了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酰胺类除草剂对藻类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和剂量 效应关系,低浓度暴露组刺激藻类增长,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3种酰胺类除草剂增加了铜绿微囊藻的氧化压力,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藻体内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显著增强。经96 h暴露后,甲草胺(32.0 mg·L~(-1))、乙草胺(32.0 mg·L~(-1))和丁草胺(15.0 mg·L~(-1))暴露溶液中相对MDA含量分别为138%、204%和154%,相对SOD活性分别为116%、87%和115%,相对POD活性分别475%、278%和627%。结合生物量及氧化损伤效应实验结果可知,3种除草剂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大小顺序为丁草胺乙草胺甲草胺。
[Abstract]:The widespread use of amide herbicides poses a potential risk to the 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toxicity of alachlor, Acetochlor and butachlor to microcystis aeruginosa was studi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lgal growth and oxidative damage effects in order to study the toxicity of alachlor, Acetochlor and butachlor to microcystis aeruginos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lag effect and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ffects of amide herbicides on algae, and the low concentration exposure group stimulated algae growth. High concentration showed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oxidation pressure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xposure time and concentration. Among them,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peroxidase (POD) activity in alga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96 h exposure, the relative MDA contents of alachlor (32.0 mg / L), Acetochlor (32.0 mg / L) and butachlor (15.0 mg / L) were 13844% and 1544%,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activity of SOD was 11687% and 1155.The relative activity of POD was 27.8% and 62728%,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biomass and oxidative damage showed that the toxicity of three herbicides to Microcystis aeruginosa was in the order of butachlor Acetochlor alachlor.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712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5B070007) 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708052)
【分类号】:X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斌,余国忠,栗印环;沸石去除铜绿微囊藻的试验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王霞,吕宪国,张学林;松花湖铜绿微囊藻无菌株的分离及其生长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3 金相灿,李兆春,郑朔方,杨苏文,胡小贞,储昭升;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4年S1期
4 杨柳燕,王勤,史小丽,蒋丽娟,肖琳,秦伯强;铜绿微囊藻磷代谢过程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欧明明,蔡伟民;铁限制对铜绿微囊藻光系统活性变化的影响[J];环境化学;2005年06期
6 郑朔方,杨苏文,金相灿;铜绿微囊藻生长的营养动力学[J];环境科学;2005年02期
7 肖琳,杨柳燕,蒋丽娟,邹迪,图雅;附生假单胞菌信号分子对铜绿微囊藻磷代谢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8 李志伟;崔力拓;齐凤生;邢光敏;;铜绿微囊藻生长特征及营养盐对其生长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6年01期
9 袁丽娜;宋炜;肖琳;王勤;杨柳燕;蒋丽娟;;附生假单胞菌存在下不同光照时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与磷代谢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10 吴和岩;苏瑾;施玮;;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产毒条件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莉凤;方群;赵硕;;铜绿微囊藻与混合藻生长动力学参数比较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赵玮;艾鹰;毕永红;胡征宇;;温度、光照、营养盐对铜绿微囊藻光合固碳作用的影响[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上官小亚;洪喻;胡洪营;;白蜡落叶酸化降解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鲜U_鸣;;产毒与非产毒蓝藻间的相互作用[A];中国第六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杨柳燕;钟寰;秦伯强;肖琳;蒋丽娟;;底泥和铜绿微囊藻的磷迁移[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6 秦朝阳;刘雪华;赵金博;;不同磷浓度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高光谱特征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7 林莉;李青云;黄茁;吴敏;冯雪;卢云黎;;微电流电解对铜绿微囊藻的持续抑制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8 张睿;王广军;;枯草芽孢杆菌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果的研究[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王翠华;李国锋;吴彦;王玉;;用脉冲放电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维昊;周连凤;张伟安;吴小刚;汪玉庭;宋立荣;;菖蒲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A];中国第二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化感作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白剑峰;太湖部分水域发生蓝藻[N];人民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树林;中草药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刘辉;金鱼藻和水绵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陈卫民;亚硝酸盐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4 孔峗;溶藻菌分离鉴定、溶藻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任晶;UV/H_2O_2对铜绿微囊藻抑制特性及其对微囊藻毒素降解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郑宾国;辐照技术对蓝藻生长的抑制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桃;韭菜提取物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抑制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2 张靖天;响应曲面法优化铜绿微囊藻生长条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方群;铜绿微囊藻氮磷代谢及微囊藻水华综合评价[D];北京工商大学;2009年
4 李艳红;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0年
5 张娟;低价磷酸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6 华秀红;特异性抑杀铜绿微囊藻的放线菌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易文利;不同营养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室内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海明;微量元素铁、锰及其形态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7年
9 侯延鹏;营养元素及光照、温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越冬及复苏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李慷;铜绿微囊藻对罗氏沼虾和大型n灦拘宰饔玫难芯縖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2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02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