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永济灌域土壤酸碱性与养分元素的关系
本文选题:永济灌域 + 土壤pH值 ; 参考:《中国沙漠》2017年04期
【摘要】:为了探讨干旱区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盐碱化土壤剖面pH值与土壤水分和养分之间的关系,测定河套永济灌域荒地、林地、农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0~20、20~40、40~60、60~80、80~100cm剖面土壤pH值、含水率(SMC)、有机质(OM)、总氮(TN)、Zn、Cu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pH值平均值为9.13;土壤含水率2.96%~31.35%;土壤OM、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30、0.49g·kg~(-1);微量营养元素Zn、Cu平均值分别为107.20、32.78mg·kg~(-1),是相应背景值的1.9、1.7倍;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H值差异性极显著(P0.001),高低顺序为荒地农田林地,在垂直剖面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pH值主要受TN含量的影响,回归方程为Y_(pH)=9.336-0.409 X_(TN)(P=0.001);表层(0~40cm)土壤pH值在一定程度上受Cu含量的影响,回归方程为Y_(pH)=0.018 X_(Cu)+8.523(P=0.003)。在河套永济灌域,一方面土壤碱化会导致土壤养分含量的贫瘠,另一方面施肥等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表层碱性,同时造成微量元素的累积,加重土壤碱性的作用也非常显著,因此在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应合理科学地施用农药化肥。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 value of salinized soil profile and soil moisture and nutrient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irrigated area in arid area, the soil pH values of 0 ~ (20) 20 ~ (20) ~ (20) ~ (20) ~ (-) ~ (60) ~ (60) ~ (60) ~ (60) ~ (60) ~ (60) ~ (60) ~ (80) ~ (80) ~ (80) ~ (80) ~ (-1) ~ (-1) soil pH value in the irrigated area of Yongji irrigated area of Hetao were determined. Water content of SMC, organic matter of OMN, total nitrogen of TNT, Zn, C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value of soil pH value was 9.13;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2.96 ~ 31.35; the average content of OMTN was 11.30 ~ 0.49 g / kg ~ (-1); the average value of Zn ~ (+) Cu was 107.20 ~ 32.78 mg 路kg ~ (-1) 路kg ~ (-1) ~ (-1), which was 1.91.7 times of the corresponding background value. The difference of soil pH valu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P 0.001), and the order of soil pH value was wasteland farmland and woodland. Under the three land use patterns, the soil pH value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N content under the three land use patterns, the vertical profile content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soil pH value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N content.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is as follows: the pH value of the soil is 9.336-0.409 X-1, and the pH value of the topsoil is affected by Cu content to some extent, an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is that the pH value of the soil is 0.018 X-1 / Cu2) 8.523 ~ (2 +) P ~ (2 +) ~ (0.003) ~ (3) ~ (3) ~ (3). In Hetao Yongji Irrigation area, on the one hand, soil alkalization will lead to poor soil nutrient content, on the other hand, fertilization and other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can reduce the soil surface alkalinity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cause the accumulation of trace elements.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soil alkalinity is also very significa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pesticide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rationally and scientifically while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input.
【作者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16)105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项目(027126111637)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Y439K71001)
【分类号】:S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惠光,张金莲,罗新湖,聂国华;伊宁市土壤养分的变化及施肥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3年06期
2 徐丽华;魏朝富;谢德体;杨伟;;土壤养分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1年09期
3 王蓬;王海荣;;土地荒漠化过程中土壤养分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4期
4 武伟,唐明华,刘洪斌;土壤养分的模糊综合评价[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余顺和,杨惠兰,郑梅玲;和静县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对策[J];新疆农业科技;2001年05期
6 冯锋,杨新泉,李振声;植物高效利用土壤养分潜力和土壤环境良性循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成情况总结[J];中国基础科学;2001年07期
7 刘长庆,王德科,王文香,桑为民;不同棚龄大棚土壤养分年度变化特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1年06期
8 肖洪浪,李涛,刘立超;沙漠地区麦田土壤养分运动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年01期
9 陈浮,濮励杰,曹慧,彭补拙,杨桂山,周生路;近20年太湖流域典型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驱动机理[J];土壤学报;2002年02期
10 刘洪斌,武伟,谢德体,蔡国学,李杰;江津市土壤养分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国安;项建军;袁全;;分散经营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红裔;张野;赵迪;吴锡欣;;基于神经网络多模型的土壤养分肥力评价[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友华;胡勤远;贾盛宁;梁红霞;黄界颍;张自立;;安徽省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邢竹;李春杰;郭建华;王贵政;;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5 郑小佳;邓良基;张世熔;张春;黄成毅;苟曦;;川中丘陵区不同地形位置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6 张淑娟;王凤花;张海红;赵华民;;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养分检测方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武继承;龚子同;郑惠玲;薛毅芳;;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与土壤保护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8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孔祥斌;王茹;;大城市郊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变化趋势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9 李鑫鑫;王学奎;王沫;涂代群;牟来明;徐泽刚;宋慧洁;;稻连轮作区水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分析[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姬宝霖;申向东;吕志远;索全义;刘挨刚;吕忠义;胡敏;;利用高含沙洪水治沙淤地土壤养分、粒径分布特征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华凌;气候变化可导致土壤养分失衡[N];科技日报;2013年
2 高科;土壤养分测试仪[N];河北科技报;2001年
3 赵强;土壤养分的分析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通讯员 姜晓平;磴口土壤养分含量逐年上升[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5 夏海鳌;培肥高产旱土[N];湖南科技报;2009年
6 ;秋播肥料该咋用[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7 陈茂春;各种化肥应交替使用[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8 孙吉晶;我市新增5万亩一等田[N];宁波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芬;陕西省土壤养分与肥料资源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赵业婷;基于GIS的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月玲;精准作业区土壤养分和水分时空变异规律及肥力评价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4 陈航;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规律及精准管理区划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5 徐丽华;土壤养分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刘雪梅;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养分及仪器开发[D];东华大学;2014年
7 姜城;不同经营体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管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8 许红卫;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李瑞;规模经营条件下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王红娟;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重洁;山西省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与地貌禾口土壤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紫如;植物在土壤肥力演替中的贡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惠;典型绿茶茶园土壤养分和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性分析及肥力质量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罗博;昌都地区“老五县”农业土壤养分特征及综合评价[D];西南大学;2015年
5 谭春荐;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养分维持及水蚀防控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赵映翠;宜君县核桃经济林地土壤养分调查与肥力综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员敏;榆林地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马桦薇;煤炭基地村庄复垦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何薇;柳江县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10 龚智群;基于GIS的第七师主要团场土壤养分评价与管理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29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02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