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本文选题:秸秆还田 + 植烟土壤 ; 参考:《中国烟草科学》2017年01期
【摘要】:为明确秸秆还田的烟田土壤微生态效应,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小麦及玉米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及脲酶活性。玉米秸秆还田的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等量小麦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玉米及小麦秸秆中低量(4500及1500 kg/hm~2)还田后土壤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下降,而高量(7500 kg/hm~2)还田后则不变或稍有增加。此外,高量玉米秸秆还田与其他处理间的土壤细菌群落相似系数仅为0.57,表明其群落结构变化较大。而且低、中、高量玉米秸秆还田土壤DGGE图谱中的特异条带分别属于乳酸球菌(Lactococcus)、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及硝化螺菌(Nitrospira)。可见,两种秸秆还田均能提高植烟土壤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且玉米秸秆在高量还田后可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度及多样性。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oil microecological effect of straw returning to tobacco field, the effects of wheat and corn straw returning to tobacco field on enzyme activity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were studied by 3-year location-based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soil sucr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urease could be increased by returning straw to the field. The activities of soil sucr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of corn straw returning to field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wheat straw.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diversity of maize and wheat straw decreased after returning to the field (4500 and 1500 kg/hm~2), but the high amount (7500 kg/hm~2) did not change or slightly increased after returning to the field. In addition, th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between the high amount corn straw returning to the field and other treatments was only 0.57,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changed greatly. The specific bands in the soil DGGE map of low, medium and high amount of corn straw were Lactococcus, unculturable bacterium and Nitrospira, respectivel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activities of sucrase, 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urease in tobacco planting soil can be increased by returning two kinds of straw, and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can be increased by returning corn straw to the field in high quantity.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山东日照烟草有限公司;山东烟草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潍坊烟草有限公司诸城分公司;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同种植模式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功能稳定性研究”(41201291)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ASTIP-TRIC06) 中国烟草总公司面上项目“土地整理后土壤养分变化与修复及烤烟变量施肥技术研究”(2013-149)
【分类号】:S572;S1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艳娇;马玉X;杨峰山;于洪贤;梁雄伟;王海燕;;海浪河流域河夹村段细菌群落数量时空分布[J];水产学杂志;2012年01期
2 罗建峰;曲东;;西藏高原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2期
3 郑丹;王吉腾;张志勇;杨凯;杨宝东;魏钦平;;梨园土壤细菌群落参数及优势细菌的16SrDNA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6期
4 高崇洋;赵阳国;王爱杰;任南琪;白洁;田伟君;张健;李海艳;;耕作和施肥对不同深度黑土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微生物学报;2010年01期
5 Sohag Miah;Soma Dey;S.M.Sirajul Haque;;轮换种植对孟加拉国吉大港山区土壤中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影响(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10年03期
6 熊薇;郭逍宇;赵霏;;湿地芦苇根结合好气细菌群落时空分布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7 张杰;余潮;王自海;董昌强;刘倩纯;吴兰;;不同植被群落表层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8期
8 李金金;倪加加;李学梅;颜庆云;余育和;;南方大口鲇消化道细菌群落结构与其胃肠分化的关系[J];水生生物学报;2013年04期
9 高云超,朱文珊,陈文新;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细菌群落区系的影响[J];生态科学;2000年03期
10 陈浩;赵海涛;姚振飞;孙红军;胡健;;饵料对蚯蚓粪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铁英;Lotta Martensson;包晓东;郑伟文;Ulla Rasmussen;;稻田中蓝细菌群落的多态性[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熊金波;孙怀博;彭飞;林先贵;薛娴;褚海燕;;青藏高原短期增温实验引起土壤细菌群落的快速响应[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盛荣;秦红灵;张苗苗;吴金水;魏文学;;不同土壤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细菌群落演替规律[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英;滕齐辉;曹慧;胡锋;崔中利;;淹水和旱作水稻土中细菌群落多样性的空间分布[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何世颖;杨林章;;两种氧化铁纳米材料对土壤细菌群落影响的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明露;刘文君;李翠萍;张灿;顾军农;;碳龄对活性炭出水及碳颗粒表面细菌群落的影响[A];饮用水安全控制技术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夏耘;郁二蒙;余德光;谢骏;王广军;李志斐;;基于PCR-DGGE技术分析生物絮团不同形成阶段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魏丹;杨谦;张军政;王爽;周宝库;李伟群;;黑土区长期施肥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变化[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周涛;唐金玉;王岩;;添加微生态制剂对主养草鱼水体中细菌群落的影响[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严陈;钟文辉;林先贵;朱建国;贾仲君;;大气CO_2浓度升高改变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群落结构[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朱彤;美绘制人体细菌群落分布图[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熊薇;有机质来源对洱海底泥垂向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2 杨凤龙;渤海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群落对石油烃污染的响应及其降解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连腾祥;大豆光合碳在黑土中的转化过程及细菌群落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年
4 马大卫;南极苔原土壤细菌群落和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章高森;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微生物多样性及其潜在应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朱超;环境因素对水稻土中地杆菌和厌氧粘细菌群落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瑾丰;华南地区典型水稻土中磷化氢的分布与细菌群落的关系及其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马琳;长期施肥和土地利用方式对X土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古钧;汪洋沟细菌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分布规律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唐凤;乌鲁木齐10号冷泉细菌地震前后群落变化及与地震的响应关系[D];新疆大学;2015年
5 李新;不同盐碱程度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丁慧;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初步分析[D];青岛大学;2015年
7 王凯;黄渤海沉积物环境细菌群落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李杰;碳氮比调控对虾蟹混养系统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孙雅君;全氟辛酸对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影响及指示特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10 陈张;乌鲁木齐含硫冷泉水体细菌群落的映震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68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068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