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玉米不同生长期微波辐射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9 19:47

  本文选题:被动微波遥感 + 微波植被指数 ; 参考:《测绘科学》2016年01期


【摘要】:针对当前微波传感器监测植被生长信息的实验方案不完善的问题,该文重新设计实验方案,主要研究玉米长高过程中微波辐射特性及叶面积指数的微波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观测角度和页面指数(LAI)的增大,V和H极化的亮温都有明显变化;微波植被指数随观测角度和LAI的变化都有明显规律;测量方位对玉米的微波辐射特性有明显的影响作用;频率6.6GHz和观测角度为60°时,可利用归一化极化差植被指数(MPDI)进行较好的LAI反演。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current experimental scheme for monitoring vegetation growth information by microwave sensor is not perfect, this paper redesigns the experimental scheme to study the microwav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icrowave inversion of leaf area index during maize growth and height.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observation angle and page index (Lai),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of V and H polarization has obvious changes, and the change of microwave vegetation index with observation angle and Lai is obvious. The measured azimuth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icrowav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and the normalized polarization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MPDI) can be used for better Lai inversion when the frequency is 6.6 GHz and the observation angle is 60 掳.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测绘遥感与数字矿山研究所;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730525)
【分类号】:S513;S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雪洋;蒙继华;朱建军;杜鑫;;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J];测绘科学;2012年05期

2 高峰;车涛;王介民;文军;;被动微波遥感指数及其应用[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5年06期

3 余涛;顾行发;田国良;M.Legrand;J.F.Hanocq;R.Bosseno;蔡红艳;程天海;余珊珊;;垄行结构玉米冠层方向亮温模型研究[J];遥感学报;2006年01期

4 刘晶;柳钦火;李静;马红章;杨乐;杜鹤娟;;联合热红外与微波的作物辐射方向性模型研究[J];遥感学报;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思宇;于惠;冯琦胜;吕志邦;梁天刚;;基于AMSR-E数据的微波植被指数与MODIS植被指数关系研究[J];草业科学;2012年03期

2 周纪;陈云浩;李京;马伟;占文凤;;城市区域热辐射方向性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3 陈玲;阎广建;李静;余莹洁;;行播作物地面方向性测量的视场不确定性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7期

4 陈思宇;于惠;冯琦胜;梁天刚;;2002-2010年青藏高原植被含水量微波遥感动态监测[J];草业学报;2013年05期

5 武威;刘涛;陈瑛瑛;孙成明;陈雯;杨秉臻;;小麦苗情诊断指标及其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6年01期

6 李世伟;赖格英;盛盈盈;刘维;彭小娟;;PCT-SI综合指数法反演陆面雨强[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5年02期

7 郑东东;李颖;赫晓慧;胡程达;郭恒亮;;利用不同方法反演冬小麦叶面积指数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5年04期

8 占文凤;陈云浩;马伟;周纪;;组分权重方法对城市目标方向亮温模拟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占文凤;陈云浩;马伟;周纪;李京;;城市目标方向亮温观测的视场效应分析[J];遥感学报;2010年02期

10 马红章;刘素美;朱晓波;孙林;;行播玉米不同生长期空隙率模型研究[J];遥感信息;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宗靖国;红外成像光谱数据获取及其在场景仿真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媛;新疆土壤湿度的微波反演及应用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芳;AMSR-E数据监测干旱的方法研究及其在河北省干旱监测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2 宁黎;基于AMSR-E的干旱指数构建[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3 张荣霞;不同作物多种叶面积指数获取方法对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另青艳;大气SO_2污染下园林植物光谱特征及光合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张玲玲;基于ALI影像的植被冠层叶面积指数的遥感反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罗明美;基于AMSR-E和ANN人工神经网络的淮河流域土壤水分反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7 双建丽;玉米不同生长期微波辐射特性及LAI反演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良富,范闻捷,柳钦火;地表热辐射方向性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2 田庆久,闵祥军;植被指数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4期

3 蒋焕煜;应义斌;谢丽娟;;光谱分析技术在作物生长信息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6期

4 肖青,柳钦火,李小文,陈良富,刘强,辛晓洲;热红外发射率光谱的野外测量方法与土壤热红外发射率特性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3年05期

5 杨贵军;柳钦火;刘强;肖青;黄文江;;植被冠层3D辐射传输模型及热辐射方向性模拟[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0年01期

6 徐希孺,陈良富,庄家礼;基于多角度热红外遥感的混合像元组分温度演化反演方法[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1年01期

7 陈良富,柳钦火,肖青,田国良,范闻捷,李小文,闫广建;行播作物热辐射方向性孔隙率模型[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04期

8 阎广建,蒋玲梅,王锦地,李小文,陈良富;行播作物热辐射双向间隙率模型及验证[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2年10期

9 毛克彪;施建成;李召良;覃志豪;李满春;徐斌;;一个针对被动微波AMSR-E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物理统计算法[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12期

10 陈良富,庄家礼,柳钦火,徐希孺,田国良;行播作物热辐射方向性规律探讨[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懋琴,董海,吴树瑚,王珊;蛙胚的微波辐射及其对泽蛙胚胎发育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88年05期

2 陈萱;水稻微波辐射育种[J];垦殖与稻作;1996年03期

3 李艳伦;周建峰;贡桂霞;朱凤霞;;微波辐射下合成5-亚苄基假乙内酰硫脲[J];有机化学;2009年03期

4 马志武;陈永平;廖建和;廖双泉;;电解质辅助微波辐射凝固胶清工艺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2年09期

5 岳建芝;徐桂转;李刚;张全国;申翔伟;;微波辐射预处理高粱秸秆对酶水解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陈钢;周玲妹;赵士举;苏同福;;微波辐射在麦秸木质素提取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管军军,裘爱泳,刘晓亚,李剑,马云辉;微波辐射大豆分离蛋白-糖接枝反应条件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年05期

8 杨新娟;邹阳;龚军性;周维江;周文明;;微波辐射催化合成2′-羰环戊基甲酸乙酯[J];西北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9 龚由彬,郭惠添;微波辐射对家兔血清蛋白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1994年01期

10 陈贵雄;廖禄生;廖建和;赵艳芳;李一民;黄桂春;陈永平;;微波辐射凝固胶清橡胶性能的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昂;曹步清;万海珍;李全岳;贾永峰;;微波辐射对人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袁修干;徐向东;杨春信;;微波辐射与人体热调节[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周建峰;支三军;韦长梅;朱建宝;;微波辐射下一步合成2-芳基-4,5-二苯基咪唑[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潘文干;吕士杰;罗军;田雪光;;微波辐射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徐培基;;射频及微波辐射对生殖和发育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葛朝丽;彭瑞云;;微波辐射防护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王振占;姜景山;孙波;董晓龙;阎敬业;;海面风场的极化微波辐射测量技术原理和应用分析[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8 孙晓萌;张志涛;王轶鹏;许强;;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大蒜和富硒大蒜中硒含量[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杨春霞;王陆瑶;周荫庄;李艳军;;微波辐射的生物效应[A];中国化学会全国微波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琳;张桂英;蔡妙颜;;微波辐射对植物油过氧化值影响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欣欣;微波辐射有害人体 使用之时尽量远离[N];福建科技报;2004年

2 广雨;微波环保领域显身手[N];经济参考报;2001年

3 王西秦;西安秦岭百草探索防微波辐射新路[N];科技日报;2007年

4 郭燕春;手机微波辐射是否致病[N];中国商报;2000年

5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李安民 整理 张献怀;手机尽量少用为妙[N];健康报;2010年

6 晓文;微波技术应用于环保领域备受青睐[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7 ;美教授推翻微波炉致癌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8 荆菁;现代生活的“流行”病[N];市场报;2002年

9 中国航天报社 记者  张国栋 通讯员  申屠燕冬;小小“连心卡”连着大型号[N];中国航天报;2006年

10 古月;“隐形”微波炉“现身”[N];山西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刚;受载煤体变形破裂微波辐射规律及其机理的基础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2 倪炜;空中目标微波辐射特性及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秦粉菊;微波辐射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昼夜时间毒性及分子机制[D];苏州大学;2014年

4 庞锋;蒸汽爆破—微波辐射联合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刘秀红;2450MHz微波辐射的损伤机理及生物学防护作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6 胡韶华;抗辐灵活性成分对Nrf2-Keap1信号通路激活在微波辐射后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7 李静;基于NKG2D在安多霖保护微波辐射致免疫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8 乔思默;磷酸化突触素Ⅰ及其相关激酶在微波辐射致氨基酸递质释放异常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9 刘燕青;HCN4在微波辐射致大鼠窦房结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10 赵黎;HIF-1α/ERK通路在微波辐射致海马神经元线粒体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雪丽;微波辐射下高温焦油脱水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6年

2 贡桂霞;微波辐射无催化剂条件下含氧、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D];苏州大学;2009年

3 张文辉;微波辐射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4 余颖;微绿球藻的微波辐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金成;微波辐射处理染料活性艳蓝KN-R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6 姚斌伟;抗辐灵对微波辐射致雄性大鼠生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7 封天;K波段微波辐射谱仪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5年

8 闵瑞;微波耦合酶催化反应中酶的光谱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9 甘灰炉;微波在植物纤维加工中的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10 余辉;空中目标微波辐射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83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083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f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