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其他理化属性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7-09 13:10

  本文选题:农田土壤有机碳 + 土壤理化性质 ; 参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0期


【摘要】:【目的】以黄土高原不同地貌气候类型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其他理化属性的关系,探讨影响有机碳的土壤因子,为区域农田土壤固碳影响因素及固碳现状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专题数据图综合分析方法,考虑土地利用、种植制度、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将黄土高原地区划分为5个地貌类型区,在每个地貌类型区选取一个典型县,结合"联合单元布点法"进行样点布设,运用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回归树模型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其他理化属性的关系。【结果】1)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与pH、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粉粒含量、全氮、全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相关性受气候和管理措施影响较小;与体积质量、黏粒含量呈负相关,与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该相关性受气候和管理措施影响较大。农田土壤有机碳与黏粒含量的相关关系和黏粒含量有关,当黏粒含量为20%~25%,有机碳与黏粒的相关性较高;当黏粒含量大于30%时,有机碳与黏粒呈负相关趋势。2)区域尺度上,全氮、体积质量、全磷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子;在各个地貌类型区中,全氮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重要因子。关中平原区、渭北高塬区、丘陵沟壑区、银川平原区、浅山丘陵区有机碳处于最高水平时的全氮阈值分别为1.39,0.95,1.33,1.38,1.64g/kg,有机碳处于低级水平的全氮阈值分别为0.97,0.59,0.86,0.76,1.06g/kg。【结论】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其他理化属性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受气候和管理措施影响的程度不同。整体来看,全氮是影响黄土高原全区及各县域农田土壤有机碳的重要因子。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farmland soil in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al and climatic regions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to explore the soil factors affecting organic carbon.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regional farmland. [method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of multi-thematic data map is used to consider the land use, planting system,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The loess plateau is divided into 5 geomorphologic regions by soil type, and a typical county is selected in each geomorphologic type area. The sample is arranged by combining the "combined unit placement method", and the stepwis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used. Regression tree model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al regions. [results] 1)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pH value, sand content in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 region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content of powder, total nitrogen and potassium, which was less affected by climate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volume mass and clay content,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phosphorus,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This correlation is greatly affected by climate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clay content is related to the clay content. When the clay content is 20% and 25%,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rganic carbon and clay is relatively high, and when the clay content is greater than 30%, organic carbon has a negative trend with clay (.2). Bulk mass, total phosphoru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farmland, and total nitroge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various geomorphologic types. Guanzhong Plain, Weibei Highland, Hilly and Gully region, Yinchuan Plain, The threshold of total nitrogen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hilly area is 1.39 ~ 0.95g / kg, respectively, and the threshold of total nitrogen for organic carbon at a low level is 0.97g / kg. The threshold value of total nitrogen is 0.97g / kg. [conclusion]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farmland soil in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 regions of the Loess Plateau are in the same range as those in the Loess Plateau, where the total nitrogen threshold is 0.97% 0.59% 0.86% 0.76% 0.76% + 1.06 g / kg. [conclusion]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correlation of sex, And affected by climate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o varying degrees. Overall, total nitroge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oil organic carbon in the whole Loess Plateau and counties.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210100) 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422)
【分类号】:S1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峰,杨浩,蔡祖聪,赵其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统计研究[J];土壤学报;2001年04期

2 杨丽霞,潘剑君;土壤有机碳动态模型的研究进展(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3年04期

3 周莉,李保国,周广胜;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4 张国盛,黄高宝;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潜力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5年02期

5 彭文英;张科利;杨勤科;;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影响预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6 朱连奇;朱小立;李秀霞;;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邵月红;潘剑君;许信旺;米高奇;;浅谈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估算方法[J];土壤通报;2006年05期

8 赵鑫;宇万太;李建东;姜子绍;;不同经营管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11期

9 于永强;黄耀;张稳;孙文娟;;华东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1期

10 苏艳华;黄耀;;湿地垦殖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模拟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敏;;中国土壤有机碳研究综述[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2 卢茜;唐英平;高人;尹云锋;马红亮;;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吴庆标;王效科;郭然;;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进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王百群;苏以荣;吴金水;;应用稳定性碳同位素研究土壤有机碳的来源构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5 安静;邓波;韩建国;杨富裕;;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秦小光;宁波;殷志强;穆燕;;末次间冰期以来渭南黄土地区土壤有机碳碳库的演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7 周莉;周广胜;;中国东北样带土壤有机碳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李富山;韩贵琳;唐杨;吴起鑫;;喀斯特地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氮特征:以贵州普定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9 邱海源;黄志伟;王宪;;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汪青;张平究;;退耕还湿对菜子湖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与质量的影响[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李珍素;人为因素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N];农资导报;2006年

2 李云;中国耕作土壤固碳有潜力[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守才;水土流失对黑土坡耕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2 尤孟阳;黑土母质熟化过程中的土壤有机碳组分与结构变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3 范胜龙;农用地分等中样点布设对表征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崔鸿侠;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何亚婷;长期施肥下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结构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贾御夫;利用放射性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技术研究温度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7 许信旺;不同尺度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变化[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徐华君;中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王百群;黄土区侵蚀与干旱环境中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化与迁移[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王淑平;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林林;山地丘陵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及预测[D];西南大学;2013年

2 蔚耀洲;温度和水分对山西省地带性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李悦;不同农作管理措施对东北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未来变化的模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4 姜航;张广才岭西坡地形因子和保护机制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相对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黄琳琦;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分布及矿化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莲阁;温度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7 贾会娟;西南丘陵区保护性耕作下旱作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相关组分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张洋;浙江凤阳山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矿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9 张帅;黄土丘陵区深层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10 张丽敏;长期施肥我国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对碳投入的响应特征[D];贵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09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109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3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