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坡面径流对产沙的影响
[Abstract]:The desmodium field small watershed in Guanli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is a typical karst watersh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six slope runoff plots from 2009 to 2012, The effects of slope runoff on sediment yield in tree forest (Huanghua pear), shrub forest (Ligustrum lucidum) and abandoned grassland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noff production times of the three vegetation types are the same, bu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sand yield times, which are shown by the shrub forest of barren grassland Arbor forest, 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 of shrub forest and Arbor forest is not different. 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 of barren grassland is 2 times that of their total, the annual sediment yield of wasteland is 55.17t / km ~ (-2), which is 11 times of shrub forest and 6 times of that of Arbor forest. There is no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and there is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hrub and shrub. The fitting equation is yang 0.1707x 0.2526R ~ 2 = 0.48, and the fitting equation is yong 0.3246x 1.2965R ~ 2 = 0.64.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研究中心;
【基金】:贵州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站项目”贵州省喀斯特生态与环境研究”(黔教研合JYSZ字[2014]003) 贵州省水利厅水利科技专项经费项目”草海流域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KT201311)
【分类号】:S1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蒋荣;张兴奇;张科利;杨勇;杨光檄;顾再柯;;喀斯特地区不同林草植被的减流减沙作用[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1期
2 杨春霞;肖培青;甄斌;申震洲;焦鹏;;野外不同被覆坡面产流产沙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4期
3 刘栋;刘普灵;邓瑞芬;徐佳;陈龙飞;;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次降雨侵蚀特征相关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2期
4 周素萍;张兴奇;张科利;杨光檄;顾再柯;赵佳;;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生物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5 刘凤仙;;贵州喀斯特地区林草措施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光艳;金平伟;钟雄;刘超群;刘淑冰;郑恩海;;南方红壤区植被盖度对水土流失影响初探[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6年04期
2 林锦阔;李子君;许海超;姜爱霞;;降雨因子对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5期
3 梁止水;吴智仁;杨才千;姚文艺;邓琳;;砒砂岩固结体防水抗蚀及紫外耐久性能研究[J];人民黄河;2016年06期
4 夏振尧;梁永哲;牛鹏辉;许文年;高家祯;李博;;植被对含碎石土壤坡面降雨入渗和径流侵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3期
5 王志刚;杨海龙;刘慧博;张嫱;涂剑;;河岸边坡草被减流减沙效应及其坡面流水动力学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2期
6 谭顺菊;高华端;代裕;;羊鸡冲小流域主要雨型对砂页岩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2016年04期
7 丁志磊;祖艳群;陈建军;李博;李元;;滇池流域2种坡耕地农林复合系统的地表径流、泥沙输出及径流N、P流失的特征[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8 白先发;高建恩;张元星;李慧娟;吴丽娜;高塞青;张英英;;具有水窖设施的梯田苹果地抗暴雨侵蚀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4期
9 苏涛;张兴昌;王仁君;唐美珍;;植被覆盖对砒砂岩地区边坡侵蚀的减流减沙效益[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3期
10 刘泉;李鹏;李占斌;陈磊;周坪;;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地径流泥沙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文艺;肖培青;申震洲;杨春霞;;坡面产流过程及产沙临界对立地条件的响应关系[J];水利学报;2011年12期
2 马永来;高亚军;王玲;徐建华;;窟野河流域实测水沙量锐减原因分析[J];人民黄河;2011年11期
3 肖培青;姚文艺;申震洲;杨春霞;;植被影响下坡面侵蚀临界水流能量试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4 肖培青;姚文艺;申震洲;杨春霞;;苜蓿草地侵蚀产沙过程及其水动力学机理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1年02期
5 杨春霞;姚文艺;肖培青;王玲玲;申震洲;;不同立地条件下坡面水土流失的差异性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1期
6 肖培青;姚文艺;申震洲;杨春霞;;草被覆盖下坡面径流入渗过程及水力学参数特征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4期
7 徐海燕;赵文武;朱恒峰;朱婧;;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与草地不同配置方式的侵蚀产沙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03期
8 周刚;田育新;陈国玉;符正良;鲍文;;湘西北退耕还林初期坡面产流产沙规律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02期
9 徐海燕;赵文武;刘国彬;朱`F峰;朱婧;解纯营;;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径流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6期
10 曹建华;蒋忠诚;杨德生;裴建国;杨慧;罗为群;;中国西南岩溶区土壤允许流失量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鹏;李小昱;王为;雷廷武;张军;;基于相关法的坡面径流流速测量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2 付晓刚;徐敏;胡贵寿;赵洁;张希雨;;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08期
3 汪海洋;谢新生;岳桃丽;;古树包滑坡坡面径流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有限元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吴卿;杨春霞;甄斌;陈月娥;郭丽娜;;草被覆盖对坡面径流剪切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08期
5 苏涛;张兴昌;赵怀玉;;砒砂岩地区坡面径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6 赵晓光,石辉;缓坡坡面径流在土粒分散阶段的作用[J];山地学报;2002年04期
7 王明,张成文,李子强;坡面径流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年04期
8 管新建;李占斌;王民;郑良勇;;坡面径流水蚀动力参数室内试验及模糊贴近度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9 潘建平;;坡面径流防治措施的标准浅议[J];中国水利;2010年12期
10 吴发启,赵晓光,刘秉正,贾锐鱼;地表糙度的量测方法及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唐小娟;吴普特;高建恩;;不同坡面径流调控措施的筛选试验研究[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王为;李小昱;张军;刘泉;雷廷武;;基于电导式传感器测量坡面径流流速的试验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健;高强;;古井小流域水土流失坡面径流调控治理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郑良勇;李占斌;李鹏;;黄土区坡面径流侵蚀试验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5 刘鹏;李小昱;王为;刘洁;;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互相关原理的径流流速测量系统[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杨君;山青水秀民致富[N];人民长江报;2011年
2 朱鹤健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博导;水土保持要“顺乎天时、调控地利、致力人和”[N];福建日报;2011年
3 记者 武孝军;“坡改梯”,土地不再流失[N];衡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淑芳;坡面径流调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士永;北京怀柔东台沟小流域坡面径流与产沙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张宽地;坡面径流水动力学特性及挟沙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鞠伟;坡面径流调控水沙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雯;坡面径流侵蚀过程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郑良勇;黄土地区陡坡水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丁文峰;黄土区坡面径流侵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陈翠翠;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坡面径流侵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6 付晓刚;土石山区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徐艳娟;小流域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徐震;草被冠层和根系对坡面径流输沙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蕾蕾;坡面径流量自动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10 王辉;径流含沙量与流量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研究及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23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12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