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流域表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oistur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Lijiang River Basin,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moisture in the surface layer (0 ~ 10 cm) of Lijiang River Basin was analyzed by geostatistics based on the 2'longitude and weft gri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soil water content, bulk density, maximum and minimum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Lijiang River basin had high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he spatial structure ratio of each index was more than 0.87),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trend was basically the same. It changes gradually from the upper reaches to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 basin. Land us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urface soi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ime scale and land use type,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urface soil water content in Lijiang River Basin increased by random spatial variation and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other soil moisture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soil bulk density was 0.87, while the soil bulk density was 0.92. The results are valuable for th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soil moisture dynamics in Lijiang River Basin.
【作者单位】: 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01211)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C16B01)~~
【分类号】:S1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奉钦亮;覃凡丁;粟维斌;;泛漓江流域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2 邓世宗;广西桂林漓江流域水量减少的综合治理[J];生态学杂志;1992年01期
3 王光平;;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3年03期
4 苏之力;浅谈漓江流域森林生态建设[J];广西林业;2000年01期
5 黄华乾;王金叶;吴郭泉;;基于居民感知的漓江流域生态旅游影响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陈张;;草莓无土栽培为漓江流域生态旅游添彩[J];农家之友;2013年05期
7 向悟生;丁涛;李先琨;黄玉清;何成新;陆树华;;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8 张永祥;蔡德所;周铭;;基于GIS的漓江流域环境敏感性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2年11期
9 张合平;漓江流域森林景观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探讨[J];广西林业科学;2002年01期
10 张俊霞;段文军;赵立禄;朱磊;;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承载力三重矢量评价模型的构建[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初强;;漓江流域农村沼气建设资源条件与发展对策措施[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2 蒋亚萍;陈余道;朱银红;;漓江流域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的人为特征研究[A];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郭纯青;曾成;唐荣华;;推进漓江流域综合治理 构建漓江流域水环境安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倩;建立健全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N];桂林日报;2012年
2 赵忠洪;漓江流域生态保护迫在眉睫[N];广西政协报;2008年
3 赵忠洪;探讨漓江流域保护及可持续发展[N];桂林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贤;广汇民智破解难题 漓江条例落地有声[N];广西日报;2011年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N];广西日报;2011年
6 记者 莫小松;广西举行漓江徒步活动[N];法制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段裕祥;立法保护让漓江流域山更青水更绿[N];桂林日报;2013年
8 记者 文新军;市人大常委会检查《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情况[N];桂林日报;2014年
9 ;让漓江在我们手上变得更美丽 让漓江流域更生态[N];桂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黎品玉邋黄志军;立法保护漓江 延续她的美丽[N];法治快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颜丽虹;基于多尺度NDVI和LUCC的漓江流域生态演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杨永德;漓江上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飞;漓江流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丹;漓江流域上游生态需水量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5年
3 朱百毅;漓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何洁玉;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的协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超;漓江流域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黄信望;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7 吴磊;漓江流域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及其文化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杰;广西桂林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预测模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宋利君;漓江流域脆弱性生态系统评价及其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何映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漓江流域地表覆盖分类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27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12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