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土壤原位酶谱技术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7-22 21:34
【摘要】: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酶活性是衡量土壤肥力生物功能的重要指标。然而,当前通用的土壤酶学技术存在诸多缺陷,导致测定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土壤酶活性与分布在环境中的真实情况,限制了土壤酶学的发展和土壤生物过程的研究。原位酶谱技术是以荧光底物为基础的新兴酶学技术,该技术不需破坏性取样,操作简单,准确度高,能在nm到μm的尺度上反应土壤酶活性的空间联系变化,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土壤酶学技术的不足,近年来在土壤酶学研究中越来越受重视。本文概述了原位酶谱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原理与操作,首次综述了原位酶谱技术在土壤元素循环中的应用和成果,并展望了该技术的优化方向,以及与其他分析化学、酶学、分子生物学技术耦合应用在土壤生物过程研究中的价值,以期推动该技术的成熟与推广。
[Abstract]:In terrestrial ecosystem, soil enzyme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soil fertility.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efects in the current general soil enzyme technology, which can not accurately reflect the true situation of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distribution in the environment, which limits the development of soil enzymology and the study of soil biological process. In situ zymography is a new enzymatic technique based on fluorescence substrate. It does not require destructive sampling, is easy to operate, has high accuracy, and can reflect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change of soil enzyme activity between nm and 渭 m.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study of soil enzymes because of overcom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soil enzymology.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rinciple and operation of in situ zymogram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achievement of in situ zymogram technique in soil element cycling are review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optimization direction of this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other analytical chemistry and enzymology are also prospected. The value of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upling application in soil biological process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atur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860,41301275,31360136,31560168) 江西省自然基金(20161BAB204175)资助
【分类号】:S15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峰雪,文启凯,潘伯荣,胡玉昆,徐海量;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风沙土的土壤酶活性研究[J];中国沙漠;2000年03期

2 苏永春;农田土壤酶活性生态背景的灰色分析[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2期

3 王颖,许广波,刘文利;苹果梨园土壤酶活性初报[J];土壤通报;2005年03期

4 蔡信德,仇荣亮,汤叶涛,方晓航,陈桂珠;外源镍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及其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杨春璐;孙铁珩;和文祥;陈苏;;汞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3期

6 范书凯;徐华山;赵同谦;;煤矿沉陷区土壤酶活性研究——以林地为例[J];能源环境保护;2007年06期

7 周世萍;段昌群;余泽芬;赖巧玲;刘宏程;;毒死蜱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年06期

8 曾玲玲;张兴梅;洪音;刘德福;;长期施肥与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年02期

9 李丹;何腾兵;刘丛强;涂成龙;李广枝;;喀斯特山区土壤酶活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10 杨招弟;蔡立群;张仁陟;李爱宗;;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成学;郭建芳;褚淑贞;张乃明;谢春琼;;云南省设施土壤酶活性研究[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叶美凤;覃勇荣;黄振球;刘旭辉;;不同植被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3 妥德宝;任龙梅;范俭;;不同培肥措施对旱薄地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A];内蒙古农业科技土壤肥料专辑[C];1997年

4 孙辉;唐亚;罗英;祝其丽;;珠穆朗玛峰北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酶活性研究初报[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管冠;涂书新;杨俊诚;张建锋;杨利;;稻麦轮作不同施磷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闫晗;吴祥云;黄静;;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全国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害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章俊霞;刘苑秋;吴春生;;退化红壤区重建森林凋落叶下土壤酶活性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伟;潘丹丹;艾应伟;张志卿;郭培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郭晓敏;余林;牛德奎;胡冬南;黄义松;彭宝珠;;平衡施肥油茶林土壤酶活性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0 王兵;刘国彬;薛,

本文编号:2138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138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a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