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对玉米螟高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鉴定及其杀虫活性
[Abstract]:Wild bacteria strains were collected and isolated from field soil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bacteria and parasporal crystals to determine the indoor biological activity of wild bacteria against corn borer and rice stem bor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was positive for Gram staining, and the shape of the parasporal crystals was mostly irregular. 16s rDNA sequence was similar to the BMB 171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thuringiensis and named JN002. The strain was more virulent to Asian corn borer than to rice stem borer and almost non-virulent to slime worm. This strain is a new strain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with strong virulence to Asian corn borer, and it also has the potential to control rice stem borer.
【作者单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部东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吉林省科技攻关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150204015NY) 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CXGC2017ZD006)
【分类号】:S47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兰;谢丙炎;袁忠林;杨之为;;我国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与基因型的鉴定[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6期
2 戴经元,王波,罗曦霞,喻凌,詹学明,喻子牛;从土壤中分离的410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鉴定[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3 张宏宇,喻子牛;影响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防虫效果的因素[J];植物保护;1997年04期
4 宋利丹;郑毅;周勇;;苏云金芽孢杆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Z2期
5 李建洪,万秋英,王沫,姜锡权,喻子牛;韩国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李林,喻子牛;一种有效消除苏云金芽孢杆菌内生质粒的方法[J];中国农业科学;1998年05期
7 戴顺英,高梅影,李小刚,李荣森;我国南北方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布及杀虫特性[J];微生物学报;1996年04期
8 魏万勇;苏智先;;应用超声波破碎苏云金芽孢杆菌试验[J];四川蚕业;2006年02期
9 魏雪生;陈颖;牛静怡;;天津地区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调查[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李林,刘子锋,孙明,喻子牛;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综述)[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代萌;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杀虫基因的克隆[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2 王志鑫;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及cry8型基因的克隆[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3 郑大胜;苏云金芽孢杆菌对甜菜夜蛾毒性的筛选及DL-5789菌株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1年
4 毛云莹;成都平原农田土壤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三株Bt菌的生物特性和毒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陈金芝;苏云金芽孢杆菌介导的小菜蛾精氨酸激酶基因的RNA干扰[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6 郑丙莲;粉纹夜蛾BTI-Tn-5B1细胞对苏云金芽孢杆菌cryIA(c)毒素的抗性选择及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郭慧慧;应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苏云金芽孢杆菌BRC-LLP29、BRC-LLB19及BRC-ZQL3菌株的发酵培养基[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8 刘振邦;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杀虫蛋白Cry1Ac基因在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中的表达[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9 辛文;二化螟水稻、茭白种群的比较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197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19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