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对毛竹林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soi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in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and to analyze its correlation with main soil factor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ending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methods] (BaPS) was separated by air pressure process in bamboo forest without nitrogen fertilizer. The soil tota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rate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were measured seasonally. [results] the tota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rate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changed from spring to winter, which showed a trend of first increa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The rate of tota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was the highest in July, which was 27.50% and 44.60% higher than that in unfertilized bamboo forest, and the lowest value appeared in January and October,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 can promote soi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nd increase soil nitrate nitrogen and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content in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There was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season on tota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rate, and soil temperature, moisture content and tota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rat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作者单位】: 国际竹藤中心;
【基金】: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13-4-55)
【分类号】:S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芸芸;王康才;薛启;;氮素形态对藿香光合作用、氮代谢及品质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2 毛超;漆良华;;森林土壤氮转化与循环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5年02期
3 殷睿;徐振锋;吴福忠;杨万勤;熊莉;肖洒;马志良;李志萍;;川西亚高山不同海拔3种森林群落土壤氮转化的季节动态[J];林业科学;2014年07期
4 李国栋;胡骁伟;牟梦晓;夏根清;盛卫星;;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毛竹实生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5 李寿田;周健民;王火焰;杜昌文;陈小琴;钱剑林;;磷酸二氢钙和氯化钾对尿素处理的黄泥土水溶性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3年06期
6 贾俊仙;李忠佩;刘明;车玉萍;;施用氮肥对不同肥力红壤性水稻土硝化作用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年04期
7 苗方琴;康峰峰;赵秀海;;森林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10年02期
8 高永恒;罗鹏;吴宁;陈槐;;基于BaPS技术的高山草甸土硝化和反硝化季节变化[J];生态环境;2008年01期
9 刘义;陈劲松;刘庆;吴彦;;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J];植物生态学报;2006年01期
10 陈伏生,曾德慧,何兴元;森林土壤氮素的转化与循环[J];生态学杂志;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静蕊;;不同施氮水平下乙草胺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01期
2 叶莉莎;陈双林;;硝态氮和铵态氮供应比例对雷竹碳、氮、磷化学计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年06期
3 林达;DAO Ngoc Chuong;洪森先;田野;方升佐;;间伐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和氮含量的影响[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6年04期
4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培养温度对酸性茶园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J];茶叶学报;2016年03期
5 李彦娇;赵燕;王立民;赵干卿;魏宝成;王维刚;吴福忠;;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海拔特征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6 贺若阳;杨万勤;杨开军;李志杰;庄丽燕;谭波;徐振锋;;川西亚高山3种森林土壤碳氮磷及微生物生物量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年04期
7 李志杰;杨万勤;岳楷;贺若阳;杨开军;庄丽燕;聂富育;谭波;徐振锋;;川西亚高山3种典型森林土壤氮矿化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年04期
8 吕玉;周龙;龙光强;汤利;;不同氮水平下间作对玉米土壤硝化势和氨氧化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6年08期
9 赵文君;丁访军;周凤娇;刘延惠;吴鹏;崔迎春;;贵州西部光皮桦天然次生林生物循环特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9期
10 来雪慧;任晓莉;贾丽霞;周坤渊;王美琪;;东北集约化农区不同农作物类型的土壤硝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J];江苏农业科学;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朋;王康才;成明超;郭庆海;赵杰;赵秀梅;李丽;;氮素形态对杭白菊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17期
2 殷睿;徐振锋;吴福忠;杨万勤;熊莉;张玺涛;唐仕姗;谢承翰;王滨;;雪被斑块对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冬季土壤活性氮库及氮矿化潜力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4年01期
3 殷睿;蒋先敏;徐振锋;吴福忠;杨万勤;熊莉;李志萍;王滨;唐仕姗;丁伟;;季节性雪被对川西亚高山岷江冷杉林冬季土壤氮矿化和淋溶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5期
4 陈翔;周梅;魏江生;赵鹏武;李攀;乌云毕力格;秦可珍;;模拟氮沉降对兴安落叶松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9期
5 李寿田;周健民;王火焰;杜昌文;陈小琴;单迎东;黄翠林;;磷酸二氢钙和氯化钾对氯化铵处理黄泥土水溶性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J];土壤;2012年06期
6 田红灯;田大伦;闫文德;罗赵慧;徐露燕;;贵阳市4种森林类型土壤氮矿化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7 涂玉;尤业明;孙建新;;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地表凋落物与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9期
8 张徐源;闫文德;郑威;赵亮生;;氮沉降对湿地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22期
9 周文利;吕静霞;苗艳芳;;不同水分处理对丹参生长前期氮磷钾吸收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10 涂利华;胡红玲;胡庭兴;张健;雒守华;戴洪忠;;华西雨屏区亮叶桦凋落叶分解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仰贞;扩大毛竹林妙法──竹鞭诱导[J];植物杂志;1997年06期
2 何东进,洪伟,吴承祯;毛竹林各组分能量估算模型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年05期
3 郑成洋,何建源,罗春茂,方燕鸿;不同经营强度条件下毛竹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3年06期
4 尤添革,林秀琴;毛竹林的连续型直径分布变化方程[J];生物数学学报;2004年04期
5 南平;;冻害后毛竹林管理要点[J];农家之友;2008年03期
6 彭九生;程平;曾庆南;;江西毛竹林冰压灾害后恢复重建技术措施与建议[J];世界竹藤通讯;2008年02期
7 邓居松;严伍明;闵登科;;江西奉新毛竹林灾后重建与恢复技术规程[J];世界竹藤通讯;2008年03期
8 杨亮;彭鸿;;毛竹林可持续生态经营的措施[J];民营科技;2011年12期
9 刘文静;江桂兰;;关于对毛竹林喷滴灌溉的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2011年11期
10 周慧;胡志红;;喷灌毛竹林技术应用与分析[J];民营科技;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孟平;;基于相邻网格调查的近自然毛竹林结构特征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2 杨清平;;毛竹林理水固土功能评述[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金福;占拥法;兰红星;董志燕;;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高志勤;;毛竹林分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刘广路;范少辉;官凤英;杜满义;陈孝丑;;不同劈草时间毛竹林生产力及土壤变化特征[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肖复明;熊彩云;张小军;漆良华;徐海宁;章挺;;江西安福林区毛竹林群落呼吸量测定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7 邱永华;赖根伟;谢永水;程筵寿;;毛竹林生态经营措施探讨[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8 邱永华;石兴华;叶青;张文斌;黄鄸根;;毛竹林可持续生态经营措施探讨[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9 顾小平;吴晓丽;汪阳东;;毛竹林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志勤;;生态经营毛竹林的土壤质量与水文功能初探[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健康 通讯员 杨健;湖州创新毛竹林储水自灌溉新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2 江西省井冈山市林业局 朱才熙;毛竹林施肥两法[N];江苏科技报;2000年
3 游德福;残次毛竹林改造八举措[N];云南科技报;2005年
4 通讯员 姚德延邋季夏梅;庆元陈村村干部顺民意办实事[N];丽水日报;2007年
5 沈芸;毛竹林变成了“金竹林”[N];宜兴日报;2007年
6 徐红波;永修受冻毛竹林技术恢复生机盎然[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7 记者 叶尚蓉 通讯员 潘至秦;康庄路盘活2000多亩毛竹林[N];丽水日报;2011年
8 朱才熙;毛竹林忌水平带状条垦[N];湖南科技报;2002年
9 县报道组 杨道敏 通讯员 卢成桂 赵思;苍南兴建五千亩毛竹林基地[N];浙江日报;2001年
10 凉军;毛竹林的冬季管理[N];中国特产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新;毛竹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控制机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刘广路;毛竹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3 陈双林;海拔对毛竹林结构及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郭晓敏;毛竹林平衡施肥及营养管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6 余林;皖南毛竹林密度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吴志民;毛竹林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策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8 肖复明;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特征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9 封焕英;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10 刘西军;亚热带北缘毛竹林群落生产力、有机碳及养分动态[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琳琳;安徽泾县毛竹林凋落物产量及土壤呼吸特征[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沈秋兰;毛竹林土壤氨氧化和固氮微生物特征及其演变规律[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3 何冬华;不同经营模式对毛竹林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4 李,
本文编号:2226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2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