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合肥城郊典型农业小流域土壤磷形态及淋失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12 07:59
【摘要】:为掌握合肥城郊二十埠河某农业小流域土壤磷形态及淋失风险水平,在汇水区采集132份表层土壤样.在分析测试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中Kriging插值模拟技术,解析总磷(TP)、生物有效性磷(Bio-P)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壤有效磷(OlsenP)和易解吸磷(CaCl_2-P)的空间变异性;剖析土壤磷素富集水平;并通过确定土壤磷素的淋失临界值,评估汇水区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结果表明,汇流区土壤TP和Bio-P含量较高的采样点位主要出现在左支流的上游和两支流交汇处的右侧局部区域;土壤磷形态富集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为:Ca-P(15.01)OP(4.16)TP(3.42)IP(2.94)Ex-P(2.76)Fe/Al-P(2.43)Olsen-P(2.34);土壤有效磷淋失临界值为18.388 mg·kg~(-1),超过临界值的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16.6%,高淋失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左支流上游、右支流中游及两支流汇流处下游的局部地区.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hosphorus form and leaching risk level of soil in a small agricultural watershed in the suburb of Hefei, 132 top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catchment ar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tes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phosphorus bioavailability phosphorus (Bio-P) and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 (OlsenP) and easily desorbed phosphorus (CaCl_2-P) were analyzed by using Kriging interpolation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ArcGIS software, and the enrichment level of soil phosphorus was analyzed. The risk of soil phosphorus loss was evaluated by determining the critical value of soil phosphorus leach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mpling sites with high soil TP and Bio-P content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left tributaries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two tributaries. The order of P form enrichment coefficient was: Ca-P (15.01) OP (4.16) TP (3.42) IP (2.94) Ex-P (2.76) Fe/Al-P (2.43) Olsen-P (2.34), the critical value of soil phosphorus leaching was 18.388 mg kg~ (-1), the number of samples over the critical value accounted for 16.6% of the total samples. A local area in the middle of the right tributary and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onfluence of the two tributaries.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9042,41301537)
【分类号】:X52;X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慧平;高超;;巢湖流域非点源磷流失关键源区识别[J];环境科学;2008年10期

2 陆海明;尹澄清;王夏晖;王为东;;于桥水库周边农业小流域氮素流失浓度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3 柏兆海;万其宇;李海港;段增强;陈清;;县域农田土壤磷素积累及淋失风险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玉萍;汪家权;张玲;邵超;姚晓艳;;巢湖北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与分布规律[J];安徽地质;2011年03期

2 马秀玲;孙庆业;伍红琳;宣淮翔;陈政;阳贵德;;巢湖周围池塘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空间差异[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3 袁瑞霞;叶洁琼;王兆慧;柳建设;;盐碱地稻田径流中磷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潜在环境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4 董文涛;程先富;;巢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8期

5 涂安国;尹炜;陈德强;叶闽;雷阿林;;丹江口库区典型小流域地表径流氮素动态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6 李娜;郭怀成;;农业非点源磷流失潜在风险评价——磷指数法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1期

7 王光谦;左海凤;魏加华;黄跃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老鹳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J];地学前缘;2010年06期

8 高翔;蒙海涛;易晓娟;;天津市主要水体的氮污染特征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5期

9 谢森;何连生;田学达;席北斗;陈林;于会彬;;巢湖水质时空分布模式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强坤;李怀恩;胡亚伟;陈伟伟;孙娟;;农业非点源污染田间模型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200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晓东;农田养分流失风险评价及养分平衡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朱梅;海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与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罗春燕;我国东南水网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氮磷流失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4 刘腊美;嘉陵江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及其对重庆主城段水环境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李虎;小清河流域农田非点源氮污染定量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丁恩俊;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郝小雨;设施菜田养分平衡特征与优化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李国莲;巢湖污染物赋存、来源及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吴磊;三峡库区典型区域氮、磷和农药非点源污染物随水文过程的迁移转化及其归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赵中华;基于AnnAGNPS模型的桃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杜伟;长三角地区典型稻作流域农田氮平衡及氮负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磊;三峡库区小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赵爱华;于桥水库入库河流水质评价及其趋势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4 罗艺;长江上游典型紫色丘陵区面源污染模型[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程红;小柘皋河农田土壤氮磷迁移模拟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陈水蓉;趋势分析在水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萨仁娜;草本植被过滤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初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8 周炜;稻麦两熟制秸秆还田环境效应及全程机械化配套农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张瑞龙;秦岭北麓余家河流域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玲,廖文华,高志岭,孟昭相;河北省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的积累状况及影响因素[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阎伍玖,王心源;巢湖流域非点源污染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1998年03期

3 刘枫,王华东,刘培桐;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量化识别方法及其在于桥水库流域的应用[J];地理学报;1988年04期

4 张淑荣,陈利顶,傅伯杰,李俊然;农业区非点源污染潜在危险性评价——以于桥水库流域磷流失为例[J];第四纪研究;2003年03期

5 周晓芬;杨军芳;冯伟;杜金钟;王素英;;设施菜田土壤磷、钾养分积累状况与特点[J];华北农学报;2008年04期

6 贺缠生,傅伯杰,陈利顶;非点源污染的管理及控制[J];环境科学;1998年05期

7 高超,张桃林,吴蔚东;农田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8 梁涛,王红萍,张秀梅,袁婧薇,章申;官厅水库周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氮、磷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9 高超,朱继业,朱建国,宝川靖和,王登峰,周娟娟,高翔,窦贻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磷输出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11期

10 陆海明;尹澄清;王夏晖;单保庆;;于桥水库周边农业小流域地表径流和亚表层流的磷素流失浓度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重华,王晓蓉,孙昊;羊角月芽藻的生长与湖水中几种磷形态关系模型的建立[J];环境化学;1997年04期

2 吴重华,王晓蓉,孙昊;羊角月芽藻摄取磷形态的动力学研究[J];环境化学;1998年05期

3 吴重华,王晓蓉,孙昊;几种物质磷形态的生物有效性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1998年03期

4 章婷曦;王晓蓉;金相灿;;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5 杨志虹;马晓宇;张毅;吕卫华;郭博书;;黄河下游钙-磷形态测定及其生态学意义[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年05期

6 张宪伟;潘纲;陈灏;廖龙标;郭博书;王晓丽;;黄河沉积物磷形态沿程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7 王晓蓉,吴重华;湖水中磷形态的生物有效性[J];环境化学;1994年02期

8 郑振华,周培疆,吴振斌;不同基因型水稻幼苗摄取东湖水磷形态的动力学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9 金相灿;庞燕;王圣瑞;周小宁;;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沉积物磷形态及其分布特征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琦;姜霞;金相灿;徐玉慧;;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沉积物磷形态与生物可利用磷的分布及相互关系[J];湖泊科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心昱;王秋兵;;河漫滩沉积物剖面中磷含量分布与形态变化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祥;广东省典型供水水库沉积物中磷形态与释放特征[D];暨南大学;2009年

2 郭志勇;城市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及转化规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周瑞清;黄河干流表层沉积物及主要入河沙漠颗粒物中磷形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马钦;黄河中下游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及其对磷的吸附特征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海涛;长寿湖中磷形态的季节变化和沉积物磷释放的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宋倩文;太湖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的研究及其环保疏浚范围的确定[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7 李正磊;洱海沉积物磷形态纵向分布及有机质、酶对其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张晋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磷形态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吴志强;江湖关系变化对鄱阳湖沉积物氮磷形态及释放风险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4年

10 马瑞;利用~(31)P-NMR技术研究环境样品中磷形态特征及其在土壤中形态转换[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38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38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a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