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移动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过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9-18 21:19
【摘要】:通过对降雨移动方向上不同雨强和降雨历时的研究,揭示移动降雨坡面产流产沙关系及其变化规律,采用2个降雨移动方向(沿径流向上和向下移动)、2个雨强(1.35,2.75mm/min)和2个降雨历时(60,120min)在室内进行模拟移动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降雨移动方向、不同雨强和降雨历时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向上移动降雨,相同历时(相同雨强)条件下,大雨强(长降雨历时)初始产流时间为140s(240s),比小雨强(短降雨历时)提前165s(65s)。(2)向下移动降雨,雨强越大,降雨历时越短,产流产沙曲线越陡峭;产流量和产沙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一致。(3)与向上移动降雨相比,向下移动降雨初始产流平均时间、产流和产沙达到峰值的平均时间分别滞后了2 210,2 468,2 948s;产流总量和产沙总量分别减少了13.08%~74.90%和42.95%~84.24%,但产流和产沙峰值大小没有明显变化规律。(4)不同降雨移动方向,坡面累计产沙量和累计产流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不同。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y and rainfall duration in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rainfal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n moving rainfall slope and its variation law are revealed. Two rainfall moving directions (moving up and down along the runoff), two rainfall intensities (1.35 ~ 2.75mm / min) and two rainfall duration (60120min)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movement of rainfall indoor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yield and sediment yield in different rainfall movement directions,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y and rainfall duration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under the same duration (same rain intensity), the initial runoff production time of heavy rain (long rainfall duration) is 140s (240s), which is 165s (65s). (2) earlier than that of light rain (short rainfall duration). The curve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s steeper, and the time of peak value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s the same. (3) compared with the upward moving rainfall, the average time of initial runoff of downwards moving rainfall is the same. The average time of reaching the peak value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respectively lagged by 2 210 ~ 2 468 ~ 2 948 s, the total runoff yield and sediment yield decreased by 13.08% 74.90% and 42.95% 84.24%, respectively, but the peak value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did not change obviously. (4) the movement direction of rainfall was different. The functional expressions between the cumulative sediment yield and the cumulative runoff on the slope are different.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水文与水资源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30858,41471226)
【分类号】:S1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沈奕彤;郭成久;李海强;吕明波;;降雨历时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2期

2 何杨洋;王晓燕;段淑怀;;密云水库上游流域次降雨坡面产流产沙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4期

3 沈海鸥;郑粉莉;温磊磊;姜义亮;卢嘉;;降雨强度和坡度对细沟形态特征的综合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7期

4 温磊磊;郑粉莉;杨青森;沈海鸥;;雨型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2年09期

5 和继军;蔡强国;刘松波;;次降雨条件下坡度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5期

6 王占礼;靳雪艳;马春艳;谭贞学;;黄土坡面降雨产流产沙过程及其响应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起广;韩霁昌;张扬;张卫华;高红贝;雷娜;;渭北台塬区新增坡耕地土壤侵蚀产沙模拟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6期

2 朱高立;肖泽干;刘晓静;黄炎和;邹伟;林金石;蒋芳市;;模拟降雨条件下崩积体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其响应关系[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6期

3 郭明明;王文龙;李建明;朱宝才;史倩华;康宏亮;李艳富;;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矿区土质道路径流产沙及细沟发育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24期

4 王添;任宗萍;李鹏;张辉;苏远逸;支再兴;马田田;孙倩;;模拟降雨条件下坡度与地表糙度对径流产沙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6期

5 林锦阔;李子君;许海超;姜爱霞;;降雨因子对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径流小区产流产沙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5期

6 康宏亮;王文龙;薛智德;郭明明;史倩华;李建明;郭军权;;冲刷条件下黄土丘陵区浅沟侵蚀形态及产流产沙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20期

7 常松果;胡雪琴;史东梅;丁文斌;蒋平;;不同土壤管理措施下坡耕地产流产沙和氮磷流失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5期

8 王友;王健;霍春平;马玉红;牛银环;李鹤;;基于ANSYS CFX的细沟水流切应力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09期

9 史倩华;王文龙;刘瑞顺;郭明明;欧阳潮波;李建明;康宏亮;;植被恢复措施对不同排土年限煤矿排土场边坡细沟侵蚀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17期

10 覃超;郑粉莉;徐锡蒙;何煦;;基于立体摄影技术的细沟与细沟水流参数测量[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明;郭成久;宁睿;;初始含水量对黑土坡面养分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5期

2 晏清洪;原翠萍;雷廷武;雷启祥;张满良;苏广旭;;降雨类型和水土保持对黄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2期

3 张秋锋;;密云水库石匣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效应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4 和继军;吕烨;宫辉力;蔡强国;;细沟侵蚀特征及其产流产沙过程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3年04期

5 李子君;于兴修;;冀北土石山区坡面尺度径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7期

6 赵玉丽;牛健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降雨特性及问题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4期

7 刘俊体;蔡强国;孙莉英;陈俊杰;;黄土坡面细沟流速随细沟发育的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3期

8 汪邦稳;肖胜生;张光辉;杨洁;张利超;;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9 钟壬琳;张平仓;;紫色土坡面径流与侵蚀特征模拟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1期

10 秦宁强;赵允格;;生物土壤结皮对雨滴动能的响应及削减作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新晓;降雨入渗及产流问题的研究进展和评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2 肖连刚;刘前进;马骞;;平邑县山区金银花地产流研究[J];节水灌溉;2009年05期

3 冉大川;李占斌;郭聪;李鹏;申震洲;;大理河流域坝库工程对产流产沙的影响[J];人民黄河;2009年08期

4 肖连刚;刘前进;;人工降水条件下鲁中南丘陵地区产流过程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10期

5 李蔚;冉启华;;沟谷横断面类型对产流过程的影响[J];水利学报;2012年S2期

6 太史怀远;;吉林省山区半山区坡耕地产流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1991年11期

7 黄俊;吴普特;赵西宁;;多参数非线性降雨产流阈值模型试验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刘贤赵,康绍忠;降雨入渗和产流问题研究的若干进展及评述[J];水土保持通报;1999年02期

9 屈丽琴;雷廷武;赵军;余新晓;高佩玲;闫丽娟;;室内小流域降雨产流过程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10 白清俊,刘亚相;流域坡面综合产流数学模型的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庆荣;;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产流数学模型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张旭东;周金星;黄玲玲;;中亚热带黄壤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产流产沙特征[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宋孝玉;黄土沟壑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对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2 刘刚才;紫色土坡耕地的降雨产流机制及产流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D];四川大学;2002年

3 史致男;不同降雨特性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4 兰e,

本文编号:2249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49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2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