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河道疏浚底泥农业利用可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18 19:00
【摘要】:为探索河道疏浚底泥的农业利用可行性,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比例的河道疏浚底泥添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底泥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但同时重金属含量也增加。底泥与土壤添加比例达到1∶2时,玉米苗期的根长、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及地上部分植株中累积的C、P含量显著提高;混合比例达到1∶1时,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远高于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水平,但全量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植株体内C、P含量下降,叶绿素含量也低于对照。因此,河道疏浚底泥添加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植物生长,但添加比例不宜超过1∶1。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of river dredged sedimen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river dredged sediment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aize seedling growth were analyzed by po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dredged sedi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oil nutrients such as organic matter,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rapidly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but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s also increased. When the ratio of sediment to soil reached 1:2, the root length, plant height, biomass, chlorophyll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CP in the aboveground part of the pla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when the mixing ratio reached 1:1, the root length, plant height, biomass, chlorophyll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CP in the aboveground part of the pla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 nutrient level needed for plant growth, but the total Cd content exceeded the second grade standard of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GB15618-2008), and the content of CP and chlorophyll in the pla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Therefore, the addition of dredged sedimen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soil nutrient content and promote plant growth, but the addition ratio should not exceed 1: 1.
【作者单位】: 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电建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13]2299号) 贵州省科学技术联合基金(黔科合J字[2014]7180号) 贵州省重点学科生态学项目(ZDXK[2013]08)
【分类号】:S14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薄录吉;王德建;汪军;李彦;张刚;王灿;;苏南河道疏浚底泥农用对土壤及水稻生长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5年03期

2 铁梅;宋琳琳;惠秀娟;张朝红;薛爽;陈忠林;王杰;张莹;;施污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J];生态学报;2013年07期

3 黄丽荣;李雪;唐凤德;闫彩凤;陈忠林;尤国春;李丽丹;艾娇;;污泥对樟子松生物量及其重金属积累和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12期

4 弓建国;徐松鹤;;氮磷钾有机肥对马铃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5 杨双春,刘玲,潘一,张洪林;Hg~(2+)、Cd~(2+)胁迫对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朱广伟,陈英旭,王凤平,周根娣;景观水体疏浚底泥的农业利用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3期

7 朱广伟,陈英旭,王凤平,田光明,周根娣,俞新华;城市河道疏浚底泥农田应用的初步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01年02期

8 朱广伟,陈英旭,王凤平,田光明,周根娣;城市河道底泥直接园林应用的初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年01期

9 祝长龙,赵伟,蔡纪文,都昌杰,尤铁学;马家沟底泥在花卉用肥上的应用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闫彩凤;城市污泥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特征的影响[D];辽宁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健;李小琴;李虎;刘冲;王厚成;南忠仁;;外源Cd在施污土壤中的形态变化及生物有效性[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5期

2 徐成斌;董兴;黄野;田丹;孙学凯;;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淋溶风险探析[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3 杨丹;;糠醛渣和磷石膏对菱镁矿粉尘污染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年03期

4 杨丹;范欣柯;刘燕;刘勇;聂翔;;河道疏浚底泥农业利用可行性分析[J];科技通报;2017年01期

5 张鸿龄;马国峰;刘畅;孙家君;孙丽娜;;清淤底泥处置中添加粉煤灰/炉渣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01期

6 张亚梅;贾鲁涛;崔强;梅浩;张培根;孙正明;;固化湖泊淤泥烧结砖的性能与微结构[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2期

7 刘敏;钟继承;余居华;郑小兰;范成新;;湖泊疏浚堆场淤泥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湖泊科学;2016年06期

8 刘红江;郭智;陈留根;郑建初;童红玉;;施用河道污泥对水稻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年05期

9 杨丹;范欣柯;梁恩红;;河道疏浚底泥添加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6年09期

10 杨丹;范欣柯;刘燕;;河道疏浚底泥农业利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一莎;城市污泥堆肥对小麦生长及镉吸收效应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2 李雪;施用城市污泥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和风沙土改良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薄录吉;王德建;张刚;冉景;郑继成;;苏南典型村镇河网区沉积物重金属与营养盐污染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2 薄录吉;王德建;颜晓;彭小兰;冉景;;底泥环保资源化利用及其风险评价[J];土壤通报;2013年04期

3 王兆炜;南忠仁;赵转军;王胜利;武文飞;廖琴;;干旱区绿洲土壤Cd、Pb单一与复合污染下芹菜重金属累积特征研究[J];土壤通报;2011年05期

4 杨建昌;;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5 刘小梅;;河流污染治理技术在滇池河道水环境整治中的集成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9期

6 王鸿涌;;太湖无锡水域生态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探讨[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06期

7 王江;张崇邦;柯世省;刘文莉;钱宝英;;添加污泥对尾矿砂理化性质及香樟生理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8 王英华;王玉强;秦鹏;;浅析新农村河道生态护岸型式及选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03期

9 段吴燕;丁园;舒红英;廖世玉;袁勇;曾涛;;黄棕壤重金属植物可利用性表征方法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10 白莉萍;伏亚萍;;城市污泥应用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代天飞;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耿晔洲,杨登华,陈中华;秦南镇河道疏浚获双赢效应[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年02期

2 俞晡庚;江峰;成涛林;张觉非;;财政支持建立农村河道疏浚长效机制问题研究[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2年01期

3 杨泽慧,关洪涛,宋剑鹏;浅谈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疏浚工程整治措施[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年03期

4 王璐;曲鸿彬;罗利民;仲跃;;基于GIS与物元模型的河道疏浚规划决策系统[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08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徐瑞忠;;对河道疏浚结合吹填筑堤的施工技术浅谈[A];机械疏浚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疏浚与吹填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与技术经验总结文集[C];2002年

2 徐岳灿;;河道疏浚整治与水环境管理的协调发展[A];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3 陈建武;王维兰;;黄河口河道疏浚工程施工道路情况分析[A];2012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C];2012年

4 李松斌;;城区河道疏浚工程施工方法初探[A];机械疏浚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疏浚与吹填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与技术经验总结文集[C];2007年

5 甘良龙;;浅谈特殊工况条件下的疏浚施工 淮河干流黑龙潭段河道疏浚工程施工难点浅析[A];机械疏浚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疏浚与吹填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与技术经验总结文集[C];2007年

6 王忠民;;淮河干流汪临段河道疏浚工程冲填施工方法[A];机械疏浚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疏浚与吹填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与技术经验总结文集[C];2005年

7 王忠民;;淮河干流汪临段河道疏浚工程高土方开挖施工总结[A];机械疏浚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疏浚与吹填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与技术经验总结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季巍 吴海军 记者 顾晓晖;全市县乡河道疏浚绩效列全省前茅[N];南通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陈可;河道疏浚:条条清流惠百姓[N];南通日报;2007年

3 记者  蒋丽英;九成村庄河道疏浚整治[N];苏州日报;2006年

4 钱建虎邋通讯员 王羊宝;农村河道疏浚超额完成年度目标[N];泰州日报;2007年

5 周晓方 实习生 许文筠;县乡河道疏浚工程确保4月底前完成[N];无锡日报;2007年

6 郑在中;全省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现场会在徐召开[N];徐州日报;2007年

7 施晔;县乡河道疏浚任务全面完成[N];南通日报;2007年

8 记者 施晔;农村河道疏浚任务完成逾九成[N];南通日报;2009年

9 滕万义;河道疏浚要解决六个问题[N];中国水利报;2001年

10 许其宽;东台 人大重视农村河道疏浚[N];中国水利报;2003年



本文编号:2280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80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4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