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一种改进的尖孢镰刀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18-10-20 19:17
【摘要】:为实现荧光定量PCR对土壤病原真菌数量更为高效、灵敏的检测,本研究将液体培养的孢子悬浮液和长年耕作的水稻土制作成孢子浓度为4×10~1~4×10~6 spore/g的带菌土,采用MoBio PowerSoil@DNA Isolation Kit提取模拟带菌土壤总DNA,引入常规PCR预扩增包含qPCR目标序列的1 446bp片段,以预PCR产物为模板进行qPCR,构建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以试剂盒提取的带菌土壤总DNA为模板绘制的qPCR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为0.985,检测下限为4×10~3 spore/g土;引入预PCR后,qPCR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为0.974,检测下限为4×10~2 spore/g土,较未引入时提高了10倍,结合不同土壤病原真菌的特异性引物,该检测方法可为土壤病原真菌的有效定量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ct the number of soil pathogenic fungi more efficiently and sensitively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spore suspension of liquid culture and paddy soil cultivated for years were used to produce spore carrying soil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4 脳 10 ~ (-1) and 4 脳 10 ~ (-6) spore/g. The total DNA, of simulated bacterial soil was extracted by MoBio PowerSoil@DNA Isolation Kit and the 1 446bp fragment containing the target sequence of qPCR was preamplified by conventional PCR. Th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standard curve was constructed by qPCR, using the pre-PCR product as templ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qPCR standard curve drawn from the total DNA extracted by the kit was 0.985,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4 脳 10 ~ (-3) spore/g soil,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qPCR standard curve was 0.974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4 脳 10 ~ (2) spore/g soil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pre-PCR,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qPCR standard curve was 0.974,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4 脳 10 ~ (-2) spore/g soil.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ffective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soil pathogenic fungi by combining with the specific primers of different soil pathogenic fungi.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省西瓜甜瓜研究所;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10-03)
【分类号】:S43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旭红;林先贵;王一明;;尖孢镰刀菌致病相关因子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5期

2 汪建飞;周毅;高祥;张平;肖新;陈世勇;;滁菊连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分离、鉴定及变化特征[J];生物学杂志;2011年06期

3 安美玉;王福兴;刘炜;杨建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在液体培养基中产生毒素条件的研究[J];哈医大学报;1980年02期

4 安美玉,王福兴,杨建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在液体(表层)培养时的产毒素条[J];微生物学通报;1982年02期

5 梁丽琴;李健强;杨宇红;凌键;谢丙炎;;植物与尖孢镰刀菌的互作机制研究现状[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21期

6 车建美;刘波;朱育菁;蓝江林;肖荣凤;葛慈斌;郑雪芳;;黄瓜尖孢镰刀菌发酵过程中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J];武夷科学;2006年00期

7 张彩玲;陆宗芳;王永全;;环境因素对尖孢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08年02期

8 肖荣凤;朱育菁;蓝江林;林抗美;刘波;;黄瓜尖孢镰刀菌的营养特性[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5期

9 裴月令;曾凡云;彭军;龙海波;郭建荣;;尖孢镰刀菌与寄主互作机理研究进展[J];热带生物学报;2014年01期

10 王素英;朱晨晨;李琪;;抗大豆尖孢镰刀菌新型固体生物农药的研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慈斌;蓝江林;刘波;肖荣凤;朱育菁;史怀;;不同培养阶段黄瓜尖孢镰刀菌菌液上清液的紫外分光分析[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2 车建美;刘波;葛慈斌;肖荣凤;林抗美;朱育菁;蓝江林;;瓜类作物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车建美;刘波;朱育菁;林抗美;蓝江林;肖荣凤;葛慈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培养特性的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车建美;肖荣凤;蓝江林;朱育菁;刘波;;尖孢镰刀菌β-D-葡萄糖苷酶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车建美;肖荣凤;蓝江林;朱育菁;刘波;;尖孢镰刀菌β-D-葡萄糖苷酶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6 肖荣凤;朱育菁;蓝江林;林抗美;刘波;;黄瓜尖孢镰刀菌营养特性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海平;李景欣;李心文;;胡麻不同抗性材料接种尖孢镰刀菌病菌后几种酶的变化[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肖荣凤;蓝江林;刘波;朱育菁;郑雪芳;苏明星;;瓜类尖孢镰刀菌营养亲和群的研究[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9 肖荣凤;刘波;张绍升;朱育菁;陈璐;;瓜类尖孢镰刀菌的营养体亲和群研究[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朱磊;肖荣凤;刘波;朱育菁;;茄科尖孢镰刀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导体系的优化及其定殖特性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田婉莹;一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在琼启动[N];海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丽琴;尖孢镰刀菌小RNA发生相关Dicer,Argonaute和Rdrp基因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建红;甘肃省洋葱贮藏期真菌性病害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2 詹洪;尖孢镰刀菌多态性及枯萎病植物疫苗工程菌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裴龙飞;蔬菜尖孢镰刀菌对咪鲜胺和咯菌腈的抗药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4 石琢;尖孢镰刀菌发酵木糖产乙醇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莹;尖孢镰刀菌人参专化型鉴定及GSK3基因和效应因子的克隆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6 王飞燕;香蕉尖孢镰刀菌fpd1基因敲除与功能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7 张彦梅;定西地区小扁豆根腐病及尖孢镰刀菌β-葡萄糖苷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8 肖荣凤;瓜类尖孢镰刀菌生理分化特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9 朱磊;茄科尖孢镰刀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体系的优化及其定殖特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王纳贤;尖孢镰刀菌拮抗细菌的筛选与抗菌蛋白的分离[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84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84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