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土壤水分入渗对滑坡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2 15:41
【摘要】:为了探讨土壤水分入渗与坡面的相互关系,分析土壤入渗变化规律与产生滑坡之间内在联系,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关于滑坡试验、边坡稳定试验等基础上,并且结合湖南边坡土体的特点,开展了关于土壤水分入渗对滑坡的影响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的点源入渗测量系统的改良,测量了坡地土壤入渗率;研制了室内土体滑坡临界角试验装置测量了滑坡临界角,利用室内测量结果与野外滑坡点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室内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总体而言,取得如下结论:(1)通过对现有点源入渗测量系统的改良并在岳麓山区进行应用,验证了测量系统的可行性,得出了岳麓山土壤入渗性能特征。对岳麓山南北两条线的山底、山腰下部、山腰上部以及山顶四个区域分别进行水分入渗性能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在岳麓山南面,入渗初期,土壤的入渗率在71.3-188.5mm/h之间;入渗后期,土壤的稳定渗流速度维持在7.6-9.0mm/h之间。在岳麓山北面,入渗初期的土壤渗透速率范围在89.3-159.1mm/h之间,后期的稳定渗流速度维持在7.3-12.3mm/h之间。(2)土壤表层含水量对土壤入渗率的影响较显著试验表明,初始入渗率随着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而稳定入渗率与土壤表层含水量无显著关系。主要由于初始阶段,土壤表层含水率越小,土水势越低,对水分子的吸力作用更大。(3)容重对土壤入渗率的影响较小对容重为1.20g/cm3-1.35g/cm3间的土壤进行入渗率的测量,试验表明:初始阶段入渗率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逐渐上升,稳定入渗阶段时,稳定入渗率受土壤间孔隙度的影响,其入渗速率与容重之间有较明显的线性关系,稳定入渗率随容重的增大而逐渐减小。(4)自主研发的坡体滑坡临界角试验装置是可行的为测量坡体滑坡临界角,自主研发了的坡体滑坡临界角试验装置。通过室内滑坡模拟试验探究了湿润锋变化对滑坡临界角的影响,证实了其试验装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5)湿润锋位置变化对滑坡有较大影响试验表明:当湿润锋在土体内部变化,还未到达底部时,对土体产生滑坡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当湿润锋刚到达底部时,能造成的滑坡临界角值达到最大;说明此时土体抗滑坡能力最强。但当水流继续下渗而形成水膜后,滑坡临界角值到达最小,角度值维持在18.5°-19.3°之间。主要是当土壤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到达土体和坡体结构面时,其土壤随含水量的变化,发生由固态向塑态直至液态的软化效应。软化作用使岩土体的力学性能大大降低,内聚力和摩擦角值减小。(6)建立了土体滑坡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当土壤与岩石层的接触面形成薄层水膜时,坡体抗滑动性最低。这一时间主要受土壤容重、土壤入渗率以及土层厚度的影响,由此建立了土体滑坡响应时间计算公式。经验证,计算公式可行、结果稳定可靠。式中,pb为土壤容重,g/cm3;i为土壤稳定入渗率,mm/h;H为土层厚度,mm;本试验对现有点源入渗测量系统进行改良,并在岳麓山地区进行实地检测;从滑坡角度和土壤水分入渗率入手,探究了山体滑坡的成因和条件,设计了山地滑坡临界角度的测量方法及设备,并基于此设备推导出产生山地滑坡的最低角度值;基于提出了山地滑坡响应时间的计算模型,为滑坡灾害的预防提供决策依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慧;刘晓;;基于灰色聚类法的历史建筑综合价值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2 齐新安;朱祖林;;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陈华友;固定资产投资动态模型及优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谭春英;谢恒星;冯雪;李清翠;;GM(1,1)模型在烟台市人口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5 魏小兰;赵林森;李恒安;张蕴薇;;6种芳香植物精油的提取及综合品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6 林琴琴;刘标;;光泽县止马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发展趋势灰色预测[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9期

7 张育明;;地磁场作用下铁路列车感应磁场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0年03期

8 吴新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定量分析方法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魏登云,夏冬;体育灰关联分析应用中原始数据的处理问题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1996年04期

10 刘明贵;杨永波;岳向红;李祺;;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锚杆极限抗拔力预测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武青;西部大气环境中聚酯玻璃钢老化及室内外老化相关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刘晟楠;基于灰色预测反馈线性化伺服控制算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胡春兰;基于模糊灰色理论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姚飞;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于璐;基于种群生态理论的中国港口业演化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魏宝亮;我国氧化铝进口分析及接卸港选择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吴凡;基于预测控制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8 汪磊;基于能量原理的岩石边坡稳定性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9 郭涛;某冶金企业风险分析及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凯;GIS在金满铜矿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与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87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87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9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