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土壤物理性状及水稻产量
[Abstract]:The effects of straw crushing and returning to the field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rice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were studied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for 5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bulk density, compactness and the proportion of solid phase in the topsoil could be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the capillary porosity of the tilling layer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gas phase in the soil could be increased when the tilling straw was crushed and returned to the field during the rice harvest. As far as rice yield was concerned, the yield of rice was increased in different degree in tillage straw crushing and returning treatment, and the average increase of yield in 5 years was 4.50 kg/hm~2, mainly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panicles and the number of grains per panicle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rice. In conclusion,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measures of straw crushing and returning to the field were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topsoil and increase the yield of rice.
【作者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循环农业研究中心;江苏省现代作物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18-07)
【分类号】:S141.4;S511;S5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翰林;郑宪清;何七勇;李双喜;张娟琴;吕卫光;;不同秸秆还田年限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4期
2 何七勇;吕卫光;郑宪清;李双喜;张娟琴;王金庆;袁大伟;张翰林;;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稻田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5年05期
3 胡乃娟;韩新忠;杨敏芳;张政文;卞新民;朱利群;;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酶活性及产量的短期效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2期
4 王海候;沈明星;陆长婴;张永春;吴彤东;施林林;周新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稻麦两熟农田稻季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4年04期
5 孙国峰;郑建初;陈留根;盛婧;周炜;徐为圣;;猪粪沼液施用后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初步研究[J];中国稻米;2013年04期
6 杨敏芳;朱利群;韩新忠;顾克军;胡乃娟;卞新民;;不同土壤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短期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7 李成芳;寇志奎;张枝盛;曹凑贵;吴海亚;梅金安;翟中兵;张丛德;魏坦雄;刘诗晴;夏起昕;;秸秆还田对免耕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有机碳固定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11期
8 毕于运;高春雨;王亚静;李宝玉;;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9 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王子臣;朱普平;盛婧;王亚雷;;麦秸还田与土壤耕作对稻季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6期
10 刘世平;陈后庆;聂新涛;戴其根;霍中洋;许轲;张洪程;;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政清;张毅;高振强;王伟;张艳玲;何芳;;国内外中小型生物质燃烧设备排放标准比较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2 王绮;魏冶;;基于非经济生物量的中国耕地碳汇空间分布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08期
3 王佳怡;毕二平;;羧酸类药用活性化合物在生物碳质上的吸附特性[J];环境科学研究;2017年08期
4 孙国峰;陈留根;刘红江;张岳芳;盛婧;郑建初;;连续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土壤物理性状及水稻产量[J];中国稻米;2017年04期
5 郭照宙;许灵敏;武洪志;许丽;;玉米秸秆在畜禽生产中的利用[J];畜牧与兽医;2017年07期
6 宋秋来;王峭然;王麒;冯延江;孙羽;曾宪楠;来永才;;玉米秸秆还田对黑土碳排放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3期
7 周祖鹏;唐玉华;林永发;;广西桂林水稻种植生命周期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1期
8 江秋菊;刘京;张跃强;;生物质炭改良土壤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科技;2017年06期
9 高立伟;刘联胜;王冬计;杜洋洋;;基于秸秆压块的“互联网+区域性分户供暖”模式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7年06期
10 王炳;蒋林树;刘建新;;稻草或玉米秸秆替代苜蓿对奶牛氮代谢、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脏和肾脏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保毅;赵亚丽;郭海斌;穆心愿;薛志伟;李潮海;;深耕和秸秆还田对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年03期
2 王丽;李军;李娟;柏炜霞;;轮耕与施肥对渭北旱作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3期
3 田慎重;王瑜;李娜;宁堂原;王丙文;赵红香;李增嘉;;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22期
4 杨敏芳;朱利群;韩新忠;顾克军;胡乃娟;卞新民;;不同土壤耕作措施与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制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短期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5 刘义国;刘永红;刘洪军;商健;于淙超;林琪;;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03期
6 郑建初;陈留根;张岳芳;郭智;肖敏;刘红江;王子臣;;稻麦两熟制农田稻季温室气体甲烷及养分减排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2年05期
7 张岳芳;郑建初;陈留根;朱普平;盛婧;王子臣;;水旱轮作稻田旱作季种植不同作物对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09期
8 张岳芳;陈留根;朱普平;张传胜;盛婧;王子臣;郑建初;;秸秆还田对稻麦两熟高产农田净增温潜势影响的初步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8期
9 蔡太义;黄会娟;黄耀威;路文涛;贾志宽;杨宝平;;不同量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2年06期
10 张鹏;贾志宽;王维;路文涛;高飞;聂俊峰;;秸秆还田对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玲;;4F1.5C型秸秆粉碎还田机[J];农业机械;2000年01期
2 杨晶瑶;高阳;崔兴玉;;秸秆粉碎还田机的使用与调整[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6年03期
3 杨胜南;刘玉;;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和调整秸秆粉碎还田机[J];河北农机;2006年05期
4 王丙涛;;怎样选择秸秆粉碎还田机[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7年04期
5 尤晓东;慕美霞;关伟;;如何用好秸秆粉碎还田机[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7年04期
6 李宜焕;;秸秆粉碎还田机的选购与调整[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7年06期
7 肖远金;;秸秆粉碎还田机的使用[J];农村新技术;2008年03期
8 王勇;周鲁进;张艳;;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0期
9 吕金龙;毕全利;;秸秆粉碎还田机的使用与调整[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0年06期
10 ;大华宝来1JH系列秸秆粉碎还田机[J];现代农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素卿;;秸秆粉碎还田机的使用与故障排除[A];2006年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唤卿;秸秆粉碎还田机操作技术要点[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3年
2 吴昌峰;含山推广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技术[N];巢湖日报;2006年
3 泗水县农机局 杨玉栋 王同义;秸秆粉碎还田效果好[N];山东科技报;2007年
4 吴昌峰;含山推广秸秆粉碎还田技术[N];巢湖日报;2009年
5 王景阳 陈新;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要点[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2年
6 杨晶瑶 高阳 崔兴玉;正确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N];湖南科技报;2006年
7 景县王千寺镇政府 李天亮;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误区多[N];河北科技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果;1JGHXJ-160A型卧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2 刘晓亮;秸秆粉碎还田机新型刀片的设计与试验[D];吉林大学;2012年
3 邢立冉;锯盘式秸秆粉碎还田机研制与试验[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4 胡凯;锤片式棉秸秆粉碎还田与膜秆分离机理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99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99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