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绵土坡面径流流态与输沙特征试验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unoff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loess soil in western Shanxi,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lope length on runoff Reynolds number, Froude number and runoff under rainfall conditions. Sediment yield and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n layer runoff is laminar flow and jet flow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ain intensity of 30 ~ 125 mm / h and slope length of 1 ~ 5 m, and the runoff patter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rosion of flow on the slope, and the sediment yield and Reynolds number have a good power function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crease of rain intensity and slope length, the runoff turbulence can be enhanced, and the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infall intensity and slope length. When the rainfall intensity is greater than 60 mm/h, the increment of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is smaller than that when the rainfall intensity is greater than 60 mm/h, slope length from 3 m to 4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 transport rate and runoff can be described by power function.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some basis for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on loess steep slope.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9173)
【分类号】:S1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心蓝;赵龙山;吴佳;吴发启;;地表糙度与径流水力学参数响应规律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9期
2 霍贵中;;柠条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中的示范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4年03期
3 和继军;宫辉力;李小娟;蔡强国;;细沟形成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J];水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4 晏清洪;原翠萍;雷廷武;雷启祥;张满良;苏广旭;;降雨类型和水土保持对黄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2期
5 汪邦稳;肖胜生;张光辉;杨洁;张利超;;南方红壤区不同利用土地产流产沙特征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6 李君兰;蔡强国;孙莉英;郑明国;;坡面水流速度与坡面含砂量的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7 刘纪根;张平仓;陈展鹏;;聚丙烯酰胺对扰动红壤可蚀性及临界剪切力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8 李鹏;李占斌;郑良勇;;黄土坡面水蚀动力与侵蚀产沙临界关系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9 肖培青;郑粉莉;姚文艺;;坡沟系统坡面径流流态及水力学参数特征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10 汪晓勇;郑粉莉;;黄土坡面坡长对侵蚀一搬运过程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龙山;侯瑞;吴发启;戴全厚;;不同农业耕作措施下坡耕地填洼量特征与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2期
2 张锦娟;王冉;陆芳春;李钢;;不同配置模式毛竹林水土流失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3期
3 马小玲;张宽地;龚家国;杨帆;;关中平原区细沟水流侵蚀产沙研究[J];泥沙研究;2017年03期
4 赵龙山;侯瑞;吴发启;戴全厚;;坡度对农业耕作措施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3期
5 付兴涛;;晋西黄绵土坡面径流流态与输沙特征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7年06期
6 郭晓朦;何丙辉;姚云;秦伟;李天阳;;扰动地表下不同长度坡面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入渗特征[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7 王俊杰;张宽地;杨苗;范典;龚家国;;雨强和糙度对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9期
8 王小博;朱永清;吴宜进;刘晴日;葛咏;吴曼;;不同植被下降雨类型对红壤坡地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9 陆绍娟;王占礼;王栋栋;;喷施Jag C162对黄土坡面水流切应力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10 陈诚;郝志邦;;模拟降雨下不同坡度土壤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磷和钾素流失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LongShan ZHAO;XinLan LIANG;FaQi WU;;Soil surface roughness change and its effect on runoff and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Journal of Arid Land;2014年04期
2 陈俊杰;孙莉英;蔡崇法;刘俊体;蔡强国;;不同土壤坡面细沟侵蚀差异与其影响因素[J];土壤学报;2013年02期
3 翟艳宾;吴发启;王健;尹武君;;不同人工糙率床面水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6期
4 和继军;孙莉英;李君兰;蔡强国;;缓坡面细沟发育过程及水沙关系的室内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5 张宽地;王光谦;吕宏兴;王占礼;刘俊娥;;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J];水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6 刘和平;王秀颖;刘宝元;;人工模拟降雨下细沟与细沟间流速的沿程分布[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7 姜娜;邵明安;;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坡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8 周毅;魏天兴;解建强;石鑫;葛根巴图;董哲;程中秋;;黄土高原不同林地类型水土保持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3期
9 吴光艳;祝振华;成婧;吴发启;王健;;人工模拟降雨特性对坡面产流产沙量的影响研究[J];节水灌溉;2011年06期
10 牛伊宁;南志标;沈禹颖;;陇东黄土高原地表粗糙度对耕作土壤径流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鹏;李小昱;王为;雷廷武;张军;;基于相关法的坡面径流流速测量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2 付晓刚;徐敏;胡贵寿;赵洁;张希雨;;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08期
3 汪海洋;谢新生;岳桃丽;;古树包滑坡坡面径流饱和—非饱和渗流的有限元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吴卿;杨春霞;甄斌;陈月娥;郭丽娜;;草被覆盖对坡面径流剪切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0年08期
5 苏涛;张兴昌;赵怀玉;;砒砂岩地区坡面径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6 赵晓光,石辉;缓坡坡面径流在土粒分散阶段的作用[J];山地学报;2002年04期
7 王明,张成文,李子强;坡面径流资源调控及高效利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年04期
8 管新建;李占斌;王民;郑良勇;;坡面径流水蚀动力参数室内试验及模糊贴近度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9 潘建平;;坡面径流防治措施的标准浅议[J];中国水利;2010年12期
10 吴发启,赵晓光,刘秉正,贾锐鱼;地表糙度的量测方法及对坡面径流和侵蚀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唐小娟;吴普特;高建恩;;不同坡面径流调控措施的筛选试验研究[A];第四次全国雨水利用技术研究会暨学术年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王为;李小昱;张军;刘泉;雷廷武;;基于电导式传感器测量坡面径流流速的试验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健;高强;;古井小流域水土流失坡面径流调控治理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郑良勇;李占斌;李鹏;;黄土区坡面径流侵蚀试验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5 刘鹏;李小昱;王为;刘洁;;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互相关原理的径流流速测量系统[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杨君;山青水秀民致富[N];人民长江报;2011年
2 朱鹤健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博导;水土保持要“顺乎天时、调控地利、致力人和”[N];福建日报;2011年
3 记者 武孝军;“坡改梯”,土地不再流失[N];衡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淑芳;坡面径流调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王士永;北京怀柔东台沟小流域坡面径流与产沙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张宽地;坡面径流水动力学特性及挟沙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鞠伟;坡面径流调控水沙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雯;坡面径流侵蚀过程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郑良勇;黄土地区陡坡水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丁文峰;黄土区坡面径流侵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陈翠翠;岷江上游山地森林/干旱河谷交错带坡面径流侵蚀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6 付晓刚;土石山区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效益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徐艳娟;小流域坡面径流集散工程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徐震;草被冠层和根系对坡面径流输沙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蕾蕾;坡面径流量自动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10 王辉;径流含沙量与流量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研究及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06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0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