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凋落物是联系地上与地下生态系统物质与养分循环的关键环节。地上生态系统植物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直接影响凋落物组分的变化,凋落物组分的变化可能进一步引起地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变化。不同物种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研究成为认识地上与地下生态系统联系的重要研究内容。关于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研究提出凋落物混合分解存在“非加和效应”,即将不同物种凋落物进行混合分解,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混合处理凋落物的实际分解速率不同于由单种凋落物分解速率计算出的混合分解速率预测值。然而,通过比较凋落物混合分解预测值与实测值来解释凋落物混合分解效应,不够明确混合凋落物彼此间是否确实发生相互作用。直接比较同种凋落物在混合处理中与单种分解中的分解状况,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混合凋落物间是否彼此相互作用。不同植物产生的凋落物的基质质量不同,凋落物基质质量是小尺度内,决定单种凋落分解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那么在凋落物混合分解中,混合凋落物组分的基质质量是否是影响混合分解效应的关键因素?此外,凋落物分解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凋落物混合分解对凋落物的影响在不同分解阶段是否相同?微生物与土壤动物是地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混合分解对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动物组成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和土壤动物群落在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如何变化?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桉树单一树种大面积的种植使得林下土壤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引入其他物种凋落物与桉树凋落物混合分解是可能改善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的办法,本研究望通过比较桉树凋落物在混合分解中与单独分解时的分解情况,为改善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提供建议。为此,本研究以重庆地区广泛种植的尾巨桉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尾巨桉凋落叶分别与刺槐凋落叶、花椒凋落叶、复羽叶栾树凋落叶、香樟凋落叶、桤木凋落叶、白玉兰凋落叶、撑绿杂交竹凋落叶进行混合分解(测定指标时将混合处理中的两种凋落叶分开测定),以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为比较,测定不同分解时期,凋落叶的质量损失、养分浓度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比较不同分解时期,尾巨桉凋落叶质量损失在混合处理中及单种分解时的差异,表明在各分解时期,尾巨桉凋落叶的质量损失在混合处理中及单种分解时均表现为无显著差异,即凋落叶混合分解并未对尾巨桉凋落叶的分解速率造成影响。2、尾巨桉凋落叶碳浓度、氮浓度、磷浓度在混合处理中与单种分解时的差异受凋落物分解阶段与混合处理的影响。N/P的表现为,仅在分解6个月时,尾巨桉凋落叶分别与刺槐凋落叶、桤木凋落叶、白玉兰凋落叶混合分解的处理中尾巨桉凋落叶的N/P显著低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N/P,尾巨桉凋落叶与撑绿杂交竹凋落叶混合分解中的尾巨桉凋落叶的N/P显著高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N/P。C/N、C/P、C/N/P则表现为各分解时期,尾巨桉凋落叶在混合处理中与单独分解时均无显著差异。3、尾巨桉凋落叶碳、氮、磷养分的释放率在混合处理中与单种分解时的差异受凋落物分解阶段与混合处理的影响。其中,与撑绿杂交竹凋落叶混合分解的尾巨桉凋落叶的碳、氮、磷释放率在分解后期显著低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碳、氮、磷释放率;与刺槐凋落叶混合分解的尾巨桉凋落叶的碳、氮的释放率在分解后期显著高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碳、氮释放率。4、各混合处理中尾巨桉凋落叶细菌生物量及真菌生物量在各分解时期均表现为高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独分解时的细菌、真菌生物量:但仅在分解3个月时,尾巨桉凋落叶分别与刺槐凋落叶、花椒凋落叶、桤木凋落叶、香樟凋落叶、撑绿杂交竹凋落叶混合分解的尾巨桉凋落叶的细菌生物量显著高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细菌生物量;仅在分解6个月时,尾巨桉凋落叶分别与复羽叶栾树凋落叶、桤木凋落叶、香樟凋落叶、白玉兰凋落叶、撑绿杂交竹凋落叶混合分解的尾巨桉凋落叶真菌生物量显著高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真菌生物量。从16Sr DNA基因、18Sr DNA基因的DGGE分离图谱可知,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在混合处理中与单独分解时的差异受凋落物分解阶段与混合处理的影响。不同分解阶段,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凋落叶的碳浓度及氮浓度的变化是引起不同分解时期细菌群落结构及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5、土壤动物密度在混合处理中与单独分解时的差异受凋落物分解阶段及混合处理的影响,分解3个月时,尾巨桉凋落叶分别与刺槐凋落叶、花椒凋落叶混合分解的处理的土壤动物密度均显著高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土壤动物密度,分解6个月时,尾巨桉凋落叶与桤木凋落叶混合分解处理的土壤动物密度显著低于尾巨桉凋落叶单种分解的土壤动物密度。不同分解时期,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凋落叶的磷浓度、碳浓度、C/N是引起不同分解时期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添加不同物种凋落叶与尾巨桉凋落叶混合分解会对尾巨桉凋落叶养分浓度、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动物密度产生影响,但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较小,不改变尾巨桉凋落叶的分解速率,说明混合凋落物组分的变化会对地下生态系统食物网造成影响,但影响的程度有限。随凋落物的分解,凋落物碳、氮、磷浓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细菌、真菌及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说明凋落物分解过程本身是影响地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中由凋落物混合分解引起对分解者群落的影响有限,可能不及凋落物分解本身对分解者群落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7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飞荣;严佳文;罗坤;Alessandra Gentile;王晓君;刘东波;邓子牛;;转基因枳橙中rolABC基因荧光定量表达分析方法的建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兰静;李秋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理论研究及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10期
3 李荣富;李欣;吴姗珊;孙涛;;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1年22期
4 李荣富;李欣;吴姗珊;高广周;孙涛;;伽马刀放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1期
5 李春娟;单世华;杨志艺;闫彩霞;张廷婷;范仲学;万书波;;镉处理下不同富集镉花生营养器官AhMTⅡ mRNA表达变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年01期
6 张蓉蓉;温国元;罗青平;王红琳;邵华斌;;鸭黄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23期
7 丛贤滋;李晓峰;黄烽;;微量淋巴细胞毒技术与核酸扩增荧光技术检测HLA-B27的对比[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王川;吴润;李发弟;刁小龙;赵春林;王芳;;分子信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构绵羊PrP基因质粒和标准曲线[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年08期
9 何池忠;刘新通;王丽娟;张雄;徐书雯;莫建伟;李东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小板中α、β-分泌酶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年04期
10 王志平;;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飞荣;转rol ABC基因枳橙砧木的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袁素霞;甘蓝和青花菜小孢子培养及早期胚胎形成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金顺玉;毛竹四个木质素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克隆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郑小波;c-jun对仔猪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影响的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姜楠;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转导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抗骨化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崔群香;不结球白菜小孢子培养及其胚胎发生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佳;美洲南瓜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克隆、表达分析及品种抗灰霉病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8 郑建树;苎麻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和超量表达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9 徐瑾;玉兰花粉超低温保存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10 王凤云;基于DNA条形码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燕窝鉴别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慧艳;氯化汞对大鼠原代睾丸间质细胞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2 徐红明;小麦抗白粉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志艺;镉处理对花生品质、生理机制和金属硫蛋白Ⅱ型基因表达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武万锋;石河子地区棉铃虫抗药性监测及CYP6AE14和AK基因的克隆[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王帅;高粱中一个DREB类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姚银竹;c-jun对基础状态下仔猪睾丸间质细胞增殖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7 周晓丽;不同产地丹参质量的EST-SSR分子标记与功能基因表达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翟俏丽;真菌诱导子促进白桦悬浮细胞中三萜合成机理的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焦蓉;普通烟草脯氨酸合成酶基因NtP5CS和Ntδ-OA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慈志敏;产CLA植物乳杆菌诱变后LAI基因mRNA差异性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
本文编号:
2321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21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