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东北黑土区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水分动态及土壤酶、微生物C、N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11-19 17:18
【摘要】:东北黑土区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地,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占同期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3.8%。东北黑土地区年平均降雨量400-700 mm,大气降雨是作物耗水的主要来源,由于年际间降水和年内降水存在不均的现象,导致研究区域内季节性干旱的出现。因此如何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是农业生产中尚需解决的重中之重。东北黑土区作为中国的主要玉米产区,拥有数量可观的秸秆资源,因而如何合理处理大量的秸秆,使其在农业生产及土壤培肥中发挥积极效应具有极大的探索、研究价值。因此,深入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水分运移的影响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C、N的影响。最终找寻出符合黑土特性、适应地区气候的合理秸秆施用方法。结论如下(1)秸秆还田能够影响土壤表层含水量,秸秆还田一方面既能增加土壤的保水蓄水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土壤表层的蒸发量。在观测时期的6月19日-7月29日之间D1S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较于其他处理提高6.5%-14.7%,到了7月29日-8月31日,D0S1处理0-15 cm土层的土壤含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出5.5%-7.6%。(2)秸秆深埋能够影响土壤剖面水分分布。不同秸秆还田深度直接影响了表层土壤物理性质从而影响了含水量,对深层含水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主要表现为0-20 cm土层,D0S1和D2S1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在20 cm的土层D2S1和D1S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高。不同秸秆还田深度还能够影响土壤水分的入渗。秸秆还田会改变土壤的孔隙度,影响土壤中团聚体的形成,而这些又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从而使得在秸秆还田的背景下,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稳定入渗速率增加。(3)秸秆深埋可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施用量时随着还田深度增加,酶活性及微生物C、N均大幅度增加,在0-20cm时土壤中的各种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值,之后伴随着玉米秸秆还田的深度不断增加,土壤通气性变差,秸秆腐化分解速度较慢,不能够充分释放所含有的养分,进而影响酶的活性和微生物量,各项结果均为D1S2D3S2D2S2,但表层覆盖D0S2处理,不同试验中所得结果略有差异。当处于同一深度时秸秆还田量增加的同时可以同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但当施用量过大时,大量的秸秆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因此使得土壤酶及微生物量下降。由实验可知施用量增大时,土壤酶及微生物碳、氮量随秸秆还田量逐渐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在12000 kg/ha时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碳、氮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所得各项试验结果均为D1S2D1S1D1S3D1S4。因此,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C、N量产生显著影响。适宜的秸秆还田深度和秸秆还田量能够优化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微生物碳、氮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兵;吴元元;邓玲;;东北黑土区黑土退化防治与保护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8年03期

2 刘武仁;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伟堂;;东北黑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可行性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3 宋玉景;王政;;试论东北黑土区沙漠化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4期

4 回莉君;;吉林省东北黑土区重点治理项目可研通过审查[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0年05期

5 李志飞;许靖华;吕志学;;东北黑土区埂带植物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3年03期

6 臧艳;;宽甸县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的主要做法[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年02期

7 郑秀文;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调查[J];沿海环境;2002年10期

8 鄂竟平;加强领导 明确重点 全力搞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J];中国水土保持;2003年11期

9 杨文文,张学培,王洪英;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5期

10 王跃刚;赵贵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全面启动[J];吉林水利;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振举;蔡强国;李国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对粮食安全的影响[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2 范建荣;;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体系[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蔡壮;;东北黑土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4 孙传生;罗志有;李涛;芦贵君;王大中;;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措施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5 孙传生;黄长海;朱大为;夏广伟;王晓平;;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措施探讨[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孙传生;罗志有;李涛;芦贵君;王大中;;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保护性耕作措施探讨[A];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周江红;;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及防治对策[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8 朱贵云;武治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基于经济学视角[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平;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启动[N];光明日报;2008年

2 记者 贾君洋;东北黑土区计划3年治理水土流失2800平方公里[N];中国水利报;2008年

3 孙英威;我国启动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4 冯建维 记者 贾红路;东北黑土区大规模治理启动[N];黑龙江日报;2008年

5 王旭飞;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通过国家验收[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记者 郑秀文 通讯员 陈浩生;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研究[N];中国水利报;2002年

7 孙英威;东北黑土区实施“科技挖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武勇 孟昭丽;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N];科技日报;2006年

9 记者 李力邋朱靓;东北黑土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程启动[N];经济日报;2008年

10 ;1.2亿再造沃土良田[N];中国财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余超然;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对棉花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2 张秀梅;高茬秸秆还田旋耕机工作机理与试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3 陈金;耕作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质量及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家煦;东北黑土区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水分动态及土壤酶、微生物C、N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2 郑祥楠;耕作深度与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D];云南农业大学;2017年

3 刘龙;种还分离模式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

4 吕洁婷;秸秆还田与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D];兰州大学;2017年

5 连旭;秸秆还田对黑土农田土壤甲螨、跳虫群落结构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7年

6 马小婷;秸秆还田下氮肥减施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7年

7 胡乃月;基于秸秆还田下豫北地区夏玉米—冬小麦两熟农田周年氮素循环平衡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7年

8 董珊珊;秸秆还田方式及年限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结构特征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

9 王鹏杰;东北黑土区设施农业土壤中酞酸酯时空分布特征[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李国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42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42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f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