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及阳离子对水稻土土壤及养分流失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9 19:54
【摘要】:土壤及养分的流失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其不仅给国家和地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环境问题,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的长久发展。南方地区的稻田由于受到梅雨及台风季持续而强烈的降雨影响,土壤以及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已经对南方的河流、湖泊及其水质形成严重危害。阴离子类型的聚丙烯酰胺(PAM),由于其具有的减少土壤流失,稳定土壤结构的性能以及在环境安全方面的良好性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旱地及坡地的土壤流失防治,并取得良好效果。但目前来说并未见到将其应用于水田的报道,因此本文选取杭嘉湖平原典型水稻土类型-黄斑田为供试土壤,用以评估PAM在水田中的应用效果。文章通过恒温振荡、平衡吸附、室内沉降等方法,探究稻田土壤及在其盐基离子浓度提高条件时,两种不同粒径的PAM(PAM1:粒径0.5-1 mm;PAM2:粒径47 μ m)对稻田水体土壤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此探究PAM施用下稻田土壤及养分的流失量状况;并通过模拟降雨的方法,对室内研究的成果进行验证。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PAM添加可以明显减少稻田水体中土壤颗粒的含量,其作用效果受PAM添加浓度和种类影响。随着PAM添加量的增加,水体中土壤颗粒的含量呈现先减少而后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PAM添加量为5 mg/L时达到最佳处理效果,此时水体中土壤颗粒的含量最高可以减少97%(PAM1添加)。PAM添加后,水体中土壤颗粒的沉降速度明显增快。最佳添加量时,2min内土壤的沉降量可达到98%以上,而对照处理20min内的沉降量仅为80%,原因在于PAM后能够促进土壤颗粒的团聚,提高土壤中团聚体(0.25mm)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PAM添加后土壤中团聚体(0.25mm)的含量较对照增加1倍,并且PAM1的效果要优于PAM2。PAM添加后,稻田水体中养分含量的多少与养分种类及存在类型有着密切关系。PAM添加可以减少水体中除水溶性磷之外的其它养分的含量,这其中又以总养分含量的减少最为明显。在PAM1最适添加量5 mg/L左右时,水体中总氮的含量从最初的35.39 mg/L减少到25.88 mg/L;总磷的含量从最初的35.37 mg/L减少到24.82mg/L。PAM添加后水体中水溶性磷的含量逐渐增加,随着PAM施加量的增加,其含量最多能够增加16.63%(PAM2 40mg/L)。通过对PAM处理后的土壤进行的氮、磷等温吸附试验,发现随着PAM施加量的增加,水稻土对铵态氮的吸附能力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最大吸附百分率出现在PAM添加量5-7mg/L时。对于磷素,PAM处理后的水稻土对磷的吸附量逐渐降低,这主要由于PAM与磷酸盐同带负电荷,两者与土壤的结合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导致吸附量的降低。水体中的盐基离子本身能够促进水体中土壤颗粒的聚沉。试验结果表明,盐基离子促进土壤颗粒聚沉的效果与其种类和浓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浓度盐基离子的聚沉效果要好于低浓度盐基离子;相同电荷密度下,钙离子促进土壤颗粒聚沉的能力要强于钠离子。但是当PAM施加于盐基离子含量高的介质中时,PAM促进土壤颗粒聚沉的效果却会被减弱,并且盐基离子含量越高其减弱效果越明显,钙离子的减弱效果要优于钠离子。当钙离子的浓度为0005 mol/L时,100 main的沉降时间内,添加PAM的水体中土壤颗粒的剩余量仍超过3%,这个值要高于PAM 5mg/L单独添加时沉降2min时的土壤剩余量(此时为2%),此时PAM的最佳添加浓度为20mg/L,远高于PAM单独施加时的最适添加量,这表明在盐分含量高的土壤中必须提高PAM的添加量。研究还发现盐基离子添加会减弱PAM增加土壤中团聚体(0.25 mm)的效果,但不同类型及浓度的阳离子之间规律不明显。阳离子添加后,PAM减少稻田水体养分含量的作用同样减弱。与PAM单独施加的处理相比,水体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并且钙离子添加后养分含量的增加要多于钠离子。但对于磷素来说,钠离子增加水体中磷素含量的效果却比钙离子明显,原因在于钙离子与磷酸盐可以生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钙盐沉淀,从而减少了磷素的流失。模拟降雨条件下,PAM施加后稻田土壤及氮、磷养分流失量均小于对照处理,其最适PAM添加量根据养分类型的不同而稍有变化。阳离子与PAM共同添加的处理,土壤及养分的流失量介于对照处理与PAM单独施加处理之间。对于氮素,钙离子与PAM共同添加处理的流失量要多于钠离子与PAM共同添加的处理;对于磷素,处理效果则相反。模拟降雨试验进一步验证,上述室内试验的结果是真实可信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林;李瑞鸿;;南方典型灌区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性[J];地理研究;2011年01期

2 熊晓姣;张家来;闫峰陵;程军勇;严琼;阮金华;;国内外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现状及特点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2006年04期

3 赵永宏;邓祥征;战金艳;席北斗;鲁奇;;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3期

4 王晗生,刘国彬;植被结构及其防止土壤侵蚀作用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5 张继宗;雷秋良;左强;张维理;王秋兵;范先鹏;刘宏斌;;模拟降雨条件下太湖地区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6 霍太英;陆桂华;薛联青;;山东棕壤灌溉条件下总氮、总磷流失特点试验研究[J];环境保护;2008年14期

7 楼晓燕,周卫列;太湖流域(余杭片)氮磷的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9年S1期

8 晏维金,章申,唐以剑;模拟降雨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富集机理[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9 高超,朱继业,朱建国,宝川靖和,王登峰,周娟娟,高翔,窦贻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磷输出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11期

10 马立珊,汪祖强,张水铭,马杏法,张桂英;苏南太湖水系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陆敏;水旱轮作农田系统氮素循环与水环境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夏小江;太湖地区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及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认连;模拟降雨研究水网地区农田氮磷的流失[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2 王川;人工牧草种植对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3 李国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魏赛;农业面源污染及其综合防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343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43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d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