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藻类在除草剂生物毒性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11-20 18:37
【摘要】:农药残留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危害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除草剂的使用量占农药的50%左右,其经过雨水冲刷、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渗透等过程进入水体,危害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的生长.作为初级生产者,藻类相比于其他水生生物,对污染物更加敏感,加之其个体小、繁殖快,在短时间内可获得除草剂对藻类种群水平的毒性效应,因此常作为水质检测和水生毒性评估的模式生物.综述了除草剂对藻类生长、生理生化、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等水平的研究进展,揭示除草剂对藻类毒性效应的分子机理,为除草剂安全创制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对组学技术在除草剂毒理机制研究上的前景作了展望.
[Abstract]:The disturbance and harm of pesticide residues to ecosystem is a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 use of herbicide accounted for about 50% of the pesticide, which entered the water body through Rain Water scouring, surface runoff and groundwater infiltration, endangering the growth of algae in aquatic ecosystem. As primary producers, algae are more sensitive to pollutants than other aquatic organisms, and because of their small size and rapid reproduction, the toxicity of herbicides to algae populations can be obtaine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erefore, it is often used as a model organism for water quality detection and aquatic toxicity assessmen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herbicide on algae growt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gene transcription and protein expression, and reveale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toxic effect of herbicide on algae, 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afe creation and use of herbicides. The prospect of herbicide toxicological mechanism is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577128) 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LR14B070001)
【分类号】:X592;X17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天渝;李祥华;吴磊;;灰色关联分析水位下降对藻类生长的影响[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年03期

2 童国庆;;美国藻类作为燃料的探索[J];海洋世界;2010年09期

3 王菁;陈家长;孟顺龙;;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17期

4 张坤诚;藻类生长物质[J];海洋湖沼通报;1980年02期

5 孙林枫;藻类连续培养及其应用[J];海洋环境科学;1990年02期

6 王华;逄勇;;藻类生长的水动力学因素影响与数值仿真[J];环境科学;2008年04期

7 ;一种绿色藻类有可能成为氢的可再生来源[J];中国环境科学;2000年03期

8 许秋瑾,秦伯强,陈伟民,陈宇炜,高光;太湖藻类生长模型研究[J];湖泊科学;2001年02期

9 左魁昌;左椒兰;胡智泉;朱菁萍;;藻类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2期

10 金鑫;秦辉;;湖水流动对湖泊藻类生长的影响[J];轻工科技;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才胜;李英;周集体;;大连湾藻类生长控制的模拟[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龙天渝;李祥华;张腾璨;张翔;郭蔚华;;水位下降引起的微弱扰动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3 赵孟绪;周史强;钟秀英;林桂花;;水库藻类监测与分析方法探讨[A];水生态监测与分析论文集[C];2008年

4 边归国;;陆生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5 李远;林瑛;李宏;;利用炼钢渣促进藻类生长固定CO_2的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6 宋春雷;Morten SΦndergaard;Theis Kragh;曹秀云;周易勇;;室内模拟的不同氮磷比条件下藻类与溶解态有机磷的关系[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留柱;刘军燕;;藻类监测在湖泊营养评价中的应用[A];水生态监测与分析论文集[C];2008年

8 何恩奇;陈晓峰;周伟杰;钮伟民;周虹;;环太湖流域藻类密度和主要污染指标的相关性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9 耿金菊;张娟;夏晓萌;;富营养水体中低价磷对水华优势藻类生长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袁信芳;赵新燕;施华宏;金相灿;王晓蓉;;太湖水/沉积物界面固着藻类的时空分布特征[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刚 编译;藻类油能替代石油吗?[N];科技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杜悦英;藻类的双向炼金术[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3 记者 汪永安;安光所研制出藻类“生长潜力”测量仪[N];安徽日报;2012年

4 吴耀华 梁春桥;池塘的藻类定向培养[N];中国渔业报;2012年

5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杜华斌;二氧化碳,我爱吃[N];科技日报;2007年

6 华凌;碳能助藻类生产更多石油[N];科技日报;2012年

7 单晓鸾;单胞藻类培养需讲求方法[N];中国渔业报;2005年

8 武勇 刘文国;治理赶不上污染,“生态癌”在扩散[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武勇 文国;多管齐下 遏制“生态癌”扩散[N];证券日报;2006年

10 记者 王伟民;力保水源地水质无恙[N];苏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操瑜;水体营养、取食者和升温对沉水植物及其附着藻类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14年

2 何少林;高效藻类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机理及工艺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李哲;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藻类生境变化与群落演替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赵晓东;河流藻类叶绿素a浓度短时间尺度预测方法研究和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秀国;背角无齿蚌和鲫鱼池塘中藻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理化因子关系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黄宁秋;水动力条件对三峡库区次级支流典型藻类生长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3 纪海婷;沉水植物对附植藻类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陈延飞;新型藻类膜工艺系统污水脱氮除磷实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5 吴世萍;太湖流域某市水源水及制水工艺中藻类及其代谢物的动态变化[D];东南大学;2016年

6 肖瑶;小球藻及其藻类有机物氯化生成2,6-二氯苯醌的过程与特性[D];湘潭大学;2016年

7 赵颖;水文、气象因子对藻类生长影响作用的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龚玲;三峡库区富营养化水体中悬浮泥沙对藻类生长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焦世s,

本文编号:2345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45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a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