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草本植物根系固结地埂的土力学机制

发布时间:2018-12-09 11:31
【摘要】:为揭示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草本植物根系对地埂土壤固结作用的土力学机制,选取库区3种草本地埂植物为研究对象,对3种地埂植物根系的分布特征及抗拉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3种地埂土壤的抗冲性和抗剪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蓑草、桂牧一号的根系总生物量分别为(79.37±1.26),(97.99±1.66),(71.76±1.96)g/m~2,紫花苜蓿根系在0—10cm土层分布最多,蓑草主要根系分布深度集中在10—20cm,桂牧一号根系分布在0—30cm土层深度范围内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在30—40cm土层深度根系含量不到10%。3种草本地埂植物根系的平均抗拉力为桂牧一号(7.93N)蓑草(6.03N)紫花苜蓿(5.40N),3种地埂植物根系单根抗拉力与根径呈幂函数关系,蓑草地埂植物根系的单根抗拉力与根径的相关性最高。3种地埂植物根系的抗拉强度表现为蓑草根系(45.91MPa)紫花苜蓿根系(19.68 MPa)桂牧一号根系(15.28 MPa)。3种不同草本地埂植物根系间的抗拉力和抗拉强度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3种植物地埂土壤的抗冲性变化为蓑草地埂(85.28L/(min·g))紫花苜蓿(69.47L/(min·g))桂牧一号(60.86L/(min·g)),蓑草地埂土壤的抗冲性与紫花苜蓿和桂牧一号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草本植物地埂土壤的抗剪强度顺序为蓑草地埂(115.49kPa)紫花苜蓿(91.73kPa)桂牧一号(75.14kPa)。结果表明,蓑草地埂在三峡库区具有较好的固埂防蚀效果,在三峡库区坡耕地固结地埂土壤中发挥重要作用。三峡库区草本植物固结地埂可为三峡库区坡耕地整治提供新思路。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soil mechanics mechanism of herbaceous plant root system on terrace soil consolid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ree kinds of herbaceous terrace pla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ree kinds of terrace plants were studied. The impact resistance and shear strength of three kinds of terrace soil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root biomass of alfalfa, coir and Gui Mu No.1 was (79.37 卤1.26), (97.99 卤1.66), (71.76 卤1.96) g / m-2, respectively, and the root system of alfalfa was the most distributed in 0-10cm soil layer. The distribution depth of main root system was 10-20 cm, and the root distribution of No. 1 of Gui Mu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depth of 0-30cm soil layer. The average tensile resistance of the roots of less than 10.3 species of herbaceous ridge plants in the 30-40cm soil layer was as follows: No. 1 (7.93 N) of Guimu (7.93 N) and (6.03 N) of alfalfa (5.40 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ot tensile strength and root diameter was power fun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le root tensile resistance and root diameter was the highest in the roots of the terrace of coir.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roots of the three terrace plants was as follows: 45.91MPa (19.68 MPa) and Gui Mu No. 1 (1515). The difference of tensile strength and tensile strength among the roots of three different herbaceous plants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P0.05). Alfalfa (69.47L/ (min g) Guimu 1) (60.86L/ (min g),)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the soil on the ridge of coir (P 0.05) and that of alfalfa and Guimu No.1 (P0.05). The order of shear strength of the three herbaceous land ridges was: 115.49kPa, 91.73kPa, 91.73kPa, Cinnamon. 75.14kP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dge of cod grass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of eros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ridge soil of sloping farmland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terrace of herbaceous plant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can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regulation of sloping farmland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STS)项目(KFJ-SW-STS-175,KFJ-EW-STS-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8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301)
【分类号】:S1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建兴;何丙辉;谌芸;黄茹;陶俊;田太强;;不同护坡草本植物的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0期

2 陈明霞;查轩;;生草覆盖和植物篱措施对红壤坡地土壤侵蚀调控效应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3 程洪;颜传盛;李建庆;刘爱平;杨小洁;;草本植物根系网的固土机制模式与力学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1期

4 王玉宽,文安邦,张信宝;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137)Cs法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日;王桂尧;沙琳川;;一种稻秸杆泥皮护坡材料及抗冲刷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7年01期

2 张伟伟;江朝华;程星;凌成;金秋;;草本植物根系对黄河故道区非饱和土特性的影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7年01期

3 张素;熊东红;张宝军;杨丹;校亮;方海东;;干湿交替下干热河谷冲沟不同土层的抗侵蚀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12期

4 张伟伟;吴玉柏;纪建中;陈达;金秋;黄明逸;;降雨入渗条件下黄河古河道草本植物护坡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年11期

5 黄细超;任光明;周纵横;姚晨辉;王云南;李源亮;;浅层滑坡中的地下水作用机理及治理方法概述[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6 王小刚;董红燕;韩光中;;紫色土基本理化性质与土壤侵蚀特征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7 袁雪红;高照良;张翔;杜捷;张小娟;;护坡植物根系分布及抗拉力学特性[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年05期

8 梁胜发;茹豪;雍鹏;武秀娟;奥小平;;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柠条锦鸡儿根系分布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8期

9 宋亚倩;赵西宁;潘岱立;高晓东;;模拟降雨下草被坡面水沙调控效应及水分转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5期

10 赵玉娇;胡夏嵩;刘昌义;窦增宁;李国荣;;寒旱环境植物根系增强边坡土体抗剪强度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林;王峰;周立江;黄茹;齐代华;魏刚;;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2年19期

2 陈安强;张丹;熊东红;刘刚才;;元谋干热河谷坡面表层土壤力学特性对其抗冲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3 张兴玲;胡夏嵩;李国荣;朱海丽;毛小青;袁晓伟;;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幼林根系护坡的时间效应[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徐少君;曾波;类淑桐;苏晓磊;;三峡库区几种耐水淹植物根系特征与土壤抗水蚀增强效应[J];土壤学报;2011年01期

5 谌芸;祝亚军;何丙辉;;三峡库区狗牙根根系固坡抗蚀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6期

6 周云艳;陈建平;杨倩;王晓梅;;植物根系固土护坡效应的原位测定[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赵丽兵;张宝贵;;紫花苜蓿和马唐根的生物力学性能及相关因素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8 熊燕梅;夏汉平;李志安;蔡锡安;;植物根系固坡抗蚀的效应与机理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9 夏立忠;杨林章;李运东;;生草覆盖与植物篱技术防治紫色土坡地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的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7年02期

10 陈红星;李法虎;郝仕玲;张心平;;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湖北欲将三峡库区变为天然“鱼库”[J];渔业致富指南;2003年17期

2 袁传武,胡兴宜,张凤芝,郑兰英;鄂西三峡库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04年01期

3 李其林,黄昀,刘光德,曾祥燕;三峡库区主要土壤类型重金属含量及特征[J];土壤学报;2004年02期

4 马世勇;三峡库区的山村股民分红了[J];中国林业;1995年05期

5 魏启扬;三峡库区秭归县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J];生态经济;1996年02期

6 陈林;三峡库区扶贫面临的新难点及对策[J];山区开发;1996年03期

7 李征福;三峡库区小城镇的发展趋势与供地对策[J];中国土地;1997年08期

8 刘惠君,冉隆德;三峡库区扶贫移民与开发工作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9 李峰,项雅玲,高龙,邹位清;三峡库区移土造田工程建设浅析[J];生态农业研究;2000年02期

10 陈本华,杨林章;三峡库区老鹰沟流域气候条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健;;三峡库区抢险打捞工作的思考[A];2009年度救捞论文集[C];2009年

2 余章华;;三峡库区老年意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三峡库区突发性灾害事件和持续干旱分析[A];全国旱情监测技术与抗旱减灾措施论文集[C];2009年

4 王平;粟剑;彭祥伟;;三峡库区肉牛发展模式探讨[A];第三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璐琦;王敏;;三峡库区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A];2000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1年

6 黄勇;喻海泉;许仕坤;;三峡库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讨[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7 陈良华;望作信;;三峡库区船舶违章的治本之策[A];2004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宁萍;王红梅;刘德绪;;三峡库区清漂船垃圾打捞系统优化方案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内河船舶与航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伍黎芝;陈育林;;三峡库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10 韩冬梅;;三峡库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探索[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松涛;三峡库区将建21座治污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2 记者 苟慧智 彭源长;三峡库区急盼“三峡电”[N];中国电力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周家华 孙加宝 通讯员  欧阳虹;长江海事将积极应对三峡库区172米蓄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4 科信;三峡库区生态系统建设关键技术项目启动[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屈凌燕;16省市和三峡库区签订劳务输出协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6 记者 罗静雯;我市今年将开展三峡库区稳定与发展调研[N];重庆日报;2008年

7 ;湖北 构筑三峡库区最后一道环保屏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方方;三峡库区环保产业蕴藏巨大商机[N];中国水利报;2000年

9 特约记者 望作信;三峡库区超高客货轮实行倒桅通过跨河建筑物[N];中国水运报;2010年

10 黄典 张晓帆 记者 周少诚;聚智建言三峡库区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维佳;三峡库区反倾层状内嵌岩梁式岩质岸坡失稳机理和防治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代贞伟;三峡库区藕塘特大滑坡变形失稳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3 鲁群岷;三峡库区重庆段大气与降水组分分析及其时空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秦远好;三峡库区旅游业的环境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邵蕾;后三峡时期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甘联君;三峡库区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互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王珂;三峡库区鱼类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相关因子关系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8 李德营;三峡库区具台阶状位移特征的滑坡预测预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9 黄丽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系统评价和三峡库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10 彭月;三峡库区(重庆)典型区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广;基于DPSIR模型的三峡库区水生态安全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邓叔娟;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三峡库区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3 刘玉洁;巫山涂家坝遗址明代家族墓发掘与初步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帆;提高三峡水库日降幅对已治理涉水滑坡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杨春艳;三峡库区政府环境管制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李辉;基于3S技术的三峡库区万州区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7 黄庆超;三峡库区典型支流的水文水质特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8 孙炜栋;三峡库区水环境监测网络的节能路由协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段娅;三峡库区边缘化与再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张广纳;三峡库区重庆段农村面源污染及水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69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69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4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