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供磷不足直接影响水稻植株体内能量代谢过程,抑制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我国磷肥施用量(P205)从1980年的270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1333万吨,增长了5倍,但粮食综合产量增幅仅为2倍,磷肥产量效应偏低。我国2015年畜禽等有机肥资源总养分高达7000多万吨,有机肥养分资源利用率只有40%。虽然施用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但有机肥配施磷肥影响磷素高效利用的研究仍较少,本文通过稻-稻轮作田间试验,运用土壤酶学、土壤磷形态分级和等温吸附解吸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有效磷和磷酸酯酶活性、土壤有机磷和无机磷库容、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早晚稻生长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早稻生长期间,等磷配施处理CM(P)增加幼穗分化期土壤各形态水溶性磷,分蘖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土壤有效磷,减磷配施处理CM(-P)增加各生育期土壤水溶性磷;晚稻生长期间,等磷配施处理CM(P)增加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土壤水溶性无机、总磷和有效磷,减磷配施处理CM(-P)增加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土壤水溶性无机磷、总磷;早稻幼穗分化期,等磷配施处理CM(P)显著提高土壤酸性磷酸单酯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早稻分蘖期减磷配施处理CM(-P)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晚稻幼穗分化期,等磷配施处理CM(P)显著提高土壤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早晚稻幼穗分化期,土壤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与酸性、碱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及磷酸二酯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早晚稻生长期间,有机肥配施磷肥能够增强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加土壤水溶性磷和有效磷含量,保证水稻生长期间充足的有效态磷供给。(2)土壤磷分级试验结果表明,早晚稻成熟期常规单施化肥处理FP(P)、等磷配施处理CM(P)和减磷配施处理CM(-P)都能够增加土壤各组分无机磷含量、可提取无机磷总量和中低稳定有机磷含量,施用磷肥、有机肥配施磷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效的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适当减施化学磷肥能够保持土壤有效磷水平。(3)土壤磷素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处理CK、施氮钾处理NK、单施有机肥处理M(20%P)相比,常规单施化肥处理FP(P)、等磷配施处理CM(P)和减磷配施处理CM(-P)显著降低吸附能常数Freundlich K、亲和力常数Langmuir K、土壤最大缓冲能力MBC,显著增加吸附强度Freundlich (1/n);在一定的吸附饱和度下,常规单施化肥处理FP(P)、等磷配施处理CM(P)和减磷配施处理CM(-P)磷解吸量和磷解吸率都高于不施肥处理CK、施氮钾处理NK、单施有机肥处理M(20%P),施用磷肥或有机肥配施磷肥可通过降低吸附能减少土壤对磷吸附固定,增加土壤磷解吸,释放更多的有效磷,提高土壤供磷能力。(4)早稻幼穗分化期,常规单施化肥处理FP(P)、等磷配施处理CM(P)和减磷配施处理CM(-P)氮磷钾积累量显著(P0.05)高于不施肥处理CK、施氮钾处理NK、单施有机肥处理M(20%P);成熟期常规单施化肥处理FP(P)、等磷配施处理CM(P)、减磷配施处理CM(-P)籽粒产量、成熟期总生物量、磷素积累总量显著(P0.05)高于不施肥处理CK、单施有机肥处理M(20%P);常规单施化肥处理FP(P)、等磷配施处理CM(P)和减磷配施处理CM(-P)肥料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无显著差异;等磷配施处理CM(P)和减磷配施处理CM(-P)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常规单施化肥处理FP(P)。施用磷肥或有机肥配施磷肥能够满足生育前期早稻对磷营养的需求,促进早稻生长和分蘖,保持早稻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表观利用率及农学利用率稳定,有机肥配施磷肥基础上减少磷肥用量提高磷肥偏生产力。(5)晚稻幼穗分化期,常规单施化肥处理FP(P)、等磷配施处理CM(P)、减磷配施处理CM(-P)养分积累量和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不施肥处理CK、单施有机肥处理M(20%P);成熟期,常规单施化肥处理FP(P)、等磷配施处理CM(P)、减磷配施处理CM(-P)糙米和籽粒生物量、磷素积累总量显著(P0.05)高于不施肥处理CK、施氮钾肥处理NK、单施有机肥处理M(20%P);等磷配施处理CM(P)和减磷配施处理CM(-P)明显提高晚稻产量,显著提高农学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减磷配施处理CM(-P)显著提高肥料表观利用率。有机肥配施磷肥能够满足生育前期晚稻对磷营养的需求,有机肥配施磷肥能够保持晚稻产量和养分积累量稳定,提高农学利用率和磷肥偏生产力,有机肥配施磷肥基础上减少磷肥用量能够提高肥料表观利用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8;S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敬敏;李文香;桑茂鹏;刘树堂;;长期定位施肥对非石灰性潮土磷素吸附与解吸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2 杜立宇;梁成华;潘大伟;;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设施土壤磷的吸附特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3 周青;陈风华;张国良;周风明;吕玉亮;滕志英;;有机肥追施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肥施用效益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孟娜;廖文华;贾可;刘建玲;;磷肥、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磷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张迪,魏自民,李淑芹,王世平,许景钢;生物有机肥对土壤中磷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朱宝国;于忠和;王囡囡;孟庆英;;有机肥和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0年01期
7 杨丽娟,张玉龙,刘妤,周崇峻;长期节水灌溉条件下保护地土壤无机磷分级及其有效性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5年03期
8 高菊生,秦道珠,刘更另,徐明岗;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2年02期
9 赵庆雷;吴修;袁守江;王凯荣;高洁;陈峰;张士永;孙公臣;谢小立;马加清;;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稻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的动态研究[J];草业学报;2014年01期
10 张志剑,王珂,朱荫湄,郭敏红,周顺根;浙北水稻主产区田间土-水磷素流失潜能[J];环境科学;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新军;磷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各形态磷的影响及环境效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2 赵吴琼;长期施肥土壤有机磷形态变化及有效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3 马义虎;有机肥对水稻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及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3年
,
本文编号:
2377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7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