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坡面径流实时监测装置的测试与率定

发布时间:2018-12-14 20:03
【摘要】:径流小区观测技术是水土保持监测评价的基础。研发适用于径流小区尺度的径流观测装备可有效减少人工监测的随机性,降低监测人员的工作强度。通过人工模拟不同强度的产流汇水条件,对"径流泥沙含量实时测量装置"开展径流测量性能的专项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在测试环境条件下的径流测量相对误差范围为-4.33%~-24.01%,稳定时长范围为55~130 s。偏相关分析发现:测量稳定时长与径流的含沙量、流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和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测量精度与含沙量和流量的相关系数均呈负相关关系,但含沙量和流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有限(α=0.05)。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该装置径流量修正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可使平均相对误差由修正前的11.53%降低至6.80%,平均测量数据稳定时间由修正前的96 s降低至80 s。研究分析提出,通过对上述设备增设波浪过滤消减装置、增大滤波管直径等措施可进一步降低测量误差,提高工作稳定性。基于上述测试结果,本研究认为通过利用修正模型,测试设备的径流测量效果在测试流量范围内较为理想,即该设备在降雨强度范围为3.60~66.96 mm/h的产流工作条件下较为适宜。
[Abstract]:Runoff plot observation technology is the basi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unoff observation equipment suitable for runoff plot scal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ndomness of manual monitoring and the working intensity of monitoring personnel. Through artificial simulation of runoff and catchment condition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y, the "real-time measuring device for runoff and sediment content" was use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runoff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rror range of runoff measurement is -4.33 ~ 24.01 and the stable time range is 55 ~ 130 s. The results of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asurement of stable time and runoff sediment content and discharge (P0.05).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asurement precisio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discharge, but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discharge on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limited (伪 = 0.05). Through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odified model of runoff is obtained, which can reduce the average relative error from 11.53% to 6.80, and the average measurement data stabilization time from 96 s to 80 s. By adding wave filter subtractive device to the above equipment and increasing the diameter of filter tube, the measurement error can be further reduced and the working stability can be improved. Based on the above test results, it is considered that by using the modified model, the runoff measurement effect of the test equipment is ideal in the range of test flow. That is to say, the equipment is suitable for runoff production under the rainfall intensity range of 3.60 ~ 66.96 mm/h.
【作者单位】: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山东农业大学;
【基金】:山东省自然基金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城市绿地节水与降温效应机制研究”(ZR2016DB12)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1261521610273) 高分水利遥感应用示范系统(一期)(08-Y30B07-9001-1315)
【分类号】:S1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俊;金平伟;李敏;李岚斌;姜学兵;;径流小区尺度土壤入渗率影响因子与估算模型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08期

2 赵院;马力刚;;浅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布设方案[J];中国水土保持;2016年01期

3 董月群;庄晓晖;雷廷武;马玉莹;殷哲;;脉冲边界模型测量冻土坡面径流流速与距离优选[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2期

4 许笠;王延乐;华小军;;雷达水位计在水情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人民长江;2014年02期

5 谢颂华;方少文;王农;;水土保持试验径流小区设计探讨[J];人民长江;2013年17期

6 胡吉华;徐国龙;曹国华;李家群;;基于陶瓷电容传感器的压力水位计的研制[J];水利信息化;2013年02期

7 雷廷武;张宜清;赵军;殷哲;;近红外反射高含量泥沙传感器研制[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8 姜德文;;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5期

9 赵军;屈丽琴;赵晓芬;闫丽娟;周江红;雷廷武;;称重式坡面径流小区水流流量自动测量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10 王辉,雷廷武,赵军,刘清坤;坡面径流量与含沙量动态测量系统[J];农业机械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虹宇;水位计标定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智广;曹文华;牛勇;;坡面径流实时监测装置的测试与率定[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03期

2 曾红娟;朱永清;;三峡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思路探讨[J];人民长江;2017年12期

3 杨光;;基于K波段雷达水位计的大城子水文站比测研究与应用[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7年03期

4 赵冬;;超声波雷达水位计安装支架的研发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年03期

5 张燕;;基于雷达水位计的数据分析及其不确定度计算研究——以大城子水文站为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年02期

6 朱雪雄;;水电站传感器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04期

7 张凯;王平;解运杰;;黑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及运行现状思考[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年06期

8 姜德文;;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监测与公共服务[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年06期

9 王福振;;基于新生态环境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吉林水利;2016年11期

10 赵淦;刘强;颜勇;章孝灿;廖承彬;;临安市桃树岭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试验区的设计与观测[J];浙江水利科技;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海晶;樊贵盛;;考虑土壤结构变形的备耕地入渗参数线性预报模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2 刘雪;李亚妹;刘娇;钟蒙蒙;陈余;李兴民;;基于BP神经网络的鲜鸡蛋货架期预测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10期

3 王辉;平李娜;沈紫燕;龚恩磊;;雨滴动能对红壤地表溶质迁移特性影响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12期

4 刘战东;刘祖贵;秦安振;南纪琴;巩文军;段爱旺;;麦田降雨入渗特征及其计算模型[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3期

5 陈正维;刘兴年;朱波;;基于SCS-CN模型的紫色土坡地径流预测[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6 张常亮;李萍;李同录;张茂省;;黄土中降雨入渗规律的现场监测研究[J];水利学报;2014年06期

7 沈紫燕;王辉;平李娜;龚恩磊;胡传旺;;前期土壤含水量对粘性红壤产流产沙及溶质运移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1期

8 徐萍;刘霞;张光灿;单桂梅;张松松;方立东;;鲁中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分形及水分入渗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年05期

9 丛月;张洪江;程金花;秦越;杨帆;周柱栋;;华北土石山区草本植被覆盖度对降雨溅蚀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5期

10 董月群;雷廷武;张晴雯;颜燕;刘芳芳;;集中水流冲刷条件下浅沟径流流速特征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韩晏鑫;变频调速型电动执行机构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0年

2 丁成松;基于模糊PID的恒压供水控制系统设计[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恺;基于模糊PID的恒压供水系统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晓惠;动态测量误差分解及溯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王玉存;模糊逻辑控制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斌,张绵生,王明桂,候志学,张洪孝;对提高路线水准测量精度之刍见[J];林业科技;1992年03期

2 费鲜芸,亓学翔,刘文杰,高祥伟;时间距离因子对南方NGS-200GPS测量精度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冯\~;赵飞;;AgGPS132型接收机测量精度分析[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6年12期

4 江振仁;笨鸟;;喷灌测试中雨量计的精度问题[J];喷灌技术;1987年03期

5 张全法,何金田,陈渝仁;提高植物叶片面积测量精度的方法[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王德清;影响随钻自然伽玛测量仪测量精度的因素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龙桃;熊黑钢;李宝富;张建兵;;微型蒸发器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8 黄晓因;周平;;风速,温度与相对湿度测量精度的关系研究(英文)[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张宏世;;如何提升手持式GPS在林业行业应用中的测量精度[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8年03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延鹏;刘公望;张芝贤;徐宏宇;;一种提高在宽温条件下压力测量精度的方法[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2 董春来;董思学;郭淑艳;;RTK测量精度算法模型及其实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3 刘晓东;;GPS RTK的测量精度及其在地质勘探测量中的应用[A];华东地区第十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孝军;林云发;;GPS RTK技术的测量精度探讨[A];湖北省测绘学会2004年度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孝军;林云发;;GPS RTK技术的测量精度探讨[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张孝军;林云发;;GPS RTK技术的测量精度探讨[A];测绘荆楚——湖北省测绘学会2005年“索佳杯”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赵春城;;尝试采用国际海道特等测量精度标准(S-44)对疏浚工程的验收[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6年

8 张孝军;林云发;;浅析GPS RTK技术的测量精度[A];中国测绘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综合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万晓霞;黄新国;刘振;史智勇;;镭射纸表面结构对颜色测量精度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兴涛;石磐;;SST-LL主要有效载荷测量精度需求分析[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陈超;日“大地”号卫星测量精度不足[N];科技日报;2008年

2 朱待松;GPS测量征地节省资金700万元[N];中国测绘报;2011年

3 高博;国产导航芯片或替代进口[N];中国航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常松涛;红外经纬仪结构设计及提高其辐射测量精度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蔚;高带宽HDD Preamp IC测试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王钰彤;MST与CAT相结合的比较研究与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马天生;载荷对板式制动检验台测量精度的影响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朱枫;基于卡尔曼滤波提高陀螺传感器测量精度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5 李佩秦;珩磨液性能对在线气动测量精度影响的实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6 马桃桃;GPS-RTK小区域测量精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7 普晋亚;PSD激光三角测距系统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琼;RTK测量精度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薄悦;提高质心测量精度的关键技术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院;2004年

10 谌华;CRInSAR大气校正模型研究及其初步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2379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79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c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