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贵州退耕还林以来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与降水关系

发布时间:2018-12-17 17:40
【摘要】:用变差系数作为衡量其变化幅度大小的指标,运用二元定序变量的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对贵州省2000年退耕还林以来的河流输沙量、输沙模数和泥沙含量的时空变化与降水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退耕还林以来,河流的输沙量、输沙模数与含沙量均呈减少的趋势,三者的年际变化幅度比较小,但是比其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大;从空间差异看,贵州长江流域多年的平均输沙量、输沙模数和河流含沙量比贵州珠江流域的大,而河流输沙量、输沙模数与含沙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则比贵州珠江流域的小;贵州的输沙量与降水量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97,关系密切,其回归统计方程模型为y=x~(1.223)。
[Abstract]: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is used as the index to measure the magnitude of variation, and the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of binary sequence variable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iver sediment discharge in Guizhou province since the conversion of cultivated land to forestry in 200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 modulus and sediment content and precipitation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diment transport, modulus and sediment content of rivers have decreased since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three is relatively small, but larger than that of precipitation. In terms of spatial differences, the average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sediment transport modulus and river sediment cont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 Guizhou a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 in Guizhou, while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range of river sediment discharge, sediment transport modulus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s smaller than that in Guizhou Pearl River basi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pearman between sediment transport and precipitation in Guizhou is 0. 897,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gression statistical equation model of YJ x ~ (1.223).
【作者单位】: 凯里学院;
【基金】:凯里学院规划课题(s1414);凯里学院地理学校级重点学科课题(KZD2014008) 贵州省科技厅([2014]7237)
【分类号】:S71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雯;牛铮;卫亚星;;应用遥感技术探测土壤侵蚀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2 王占礼;中国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危害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3 彭珂珊;中国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危害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4 杨艳生;匈牙利的土壤侵蚀[J];土壤;1991年01期

5 史德明,杨艳生,吕喜玺,梁音,史学正;土壤侵蚀及防治研究近况——第14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土壤侵蚀组文献简述[J];土壤;1991年02期

6 郑粉莉;浅谈我国土壤侵蚀学科亟待加强的研究领域[J];水土保持研究;1999年02期

7 赵登峰,马涪良,韩福军;土壤侵蚀区位论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9年02期

8 雷廷武,邵明安,李占斌,王全九;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及其在中国发展的考虑[J];水土保持研究;1999年02期

9 谭炳香;杜纪山;;遥感数据分析林区的植被和土壤侵蚀特征[J];林业科学;2006年04期

10 郑巍伟;李自勤;;三峡库区秭归县森林与土壤侵蚀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敬兰;杨学震;陈明华;;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赵春华;张学兵;杨开望;史志华;王天巍;蔡崇法;丁树文;;替代能源措施对三峡地区典型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高彦华;汪宏清;;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特点及方法选择[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马为民;张剑波;田卫堂;;纹理解译标志在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应用[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唐克丽;;中国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的态势和土壤科学的任务[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6 程庆杏;吕万民;吴百林;;土壤侵蚀的雨量标准研究初报[A];南方水土保持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暨2004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兵;周梅;郭广猛;宋维峰;张满良;;以植被指数为主要依据的陇东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2)[C];2005年

8 何丙辉;陈晓燕;肖福彬;张吉明;;壁山县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土壤侵蚀与土壤养分动态研究[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忠发;游慧明;;贵州纳雍县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与GIS空间数据分析[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张利华;薛重生;;基于RS-GIS的湖北省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监测分析[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涛 陈润梅;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技术的GIS系统通过验收[N];黄河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炎和;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唐泽军;PAM增加入渗减少土壤侵蚀及稀土元素示踪土壤侵蚀过程的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3 张小文;祖厉河流域土壤侵蚀与水文—地貌过程变化的GIS辅助模拟[D];兰州大学;2006年

4 杨明义;多核素复合示踪定量研究坡面侵蚀过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史志华;基于GIS和RS的小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土壤侵蚀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杨勤科;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与水土保持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7 齐实;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1999年

8 秦永胜;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水源保护林土壤侵蚀控制机理与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1年

9 郭新波;红壤小流域土壤侵蚀规律与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泽;兴县土壤侵蚀及景观格局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尚书;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吴胡强;大别山上舍小流域不同林分土壤侵蚀特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何福艳;地表景观格局视角下的土壤侵蚀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5 赵舒腾;基于RS与GIS的海坛岛土壤侵蚀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6 胡菊芳;高寒草原区~(210)Pb_(ex)的分布特征及土壤侵蚀示踪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16年

7 邓培雁;贵州省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值初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东云;河北省土壤侵蚀敏感性分级及其区划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发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壤侵蚀普查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10 刘立文;东辽河流域土壤侵蚀与景观格局时空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84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84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b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