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车前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测定

发布时间:2018-12-28 09:28
【摘要】:从车前草叶中分离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采用其发酵液开展体外抑菌试验,观察其对4种指示菌的抑制作用,与常规抗生素效果进行对比,并进一步探讨该发酵液对指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发现,从车前草叶中分离出19株内生真菌,其中菌株Y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效果与杆菌肽相近;菌株Y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0.250、0.031、1.000 g/L。由结果可知,车前草叶内存在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可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的新资源。
[Abstract]:Endophytic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Plantago plantarum and cultured in vitro.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endophytic fungi on four kinds of indicator bacteria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ventional antibiotics.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 to the indicator bacteria was further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9 strains of endophytic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Plantago plantaris. Among them, strain Y11 showed strong bacteriostatic effect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eptococcus faecalis, Escherichia coli and Salmonella, and its effect was similar to that of bacitracin.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strain Y11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eptococcus faecalis, Escherichia coli and Salmonella were 0.125 (0.250) and 0.031 (1.000 g / 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ndophytic fungi with antimicrobial activity existed in the leaves of Plantago plantarum and could be used as a new resource for screening antimicrobial substances.
【作者单位】: 淄博职业学院;
【基金】: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编号:2011GSF12108)
【分类号】:S567.2;S1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江;刘玉庆;侯渌恰;孙彩云;;单复方中草药定量测定及其对大肠杆菌敏感性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2 严赞开;桔皮色素的抑菌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3 马强;何璐;王玉龙;王勇;高云;;小茴香挥发油超声波提取工艺优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4 郭秀艳;包丽华;张国盛;王林和;王文明;;臭柏枝叶精油的体外抑菌活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5 吕晓楠;吴兆亮;赵艳丽;殷昊;;Nisin与山楂提取物复配的抑菌性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6 吕程;蒲中慧;殷中琼;李超;杜永华;;青刺果种粕粉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7 彭金菊;马驿;梁淑捚;曾丹;梁景新;安守文;曾令军;;抗菌中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制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8 韦媛媛;陈晓伟;周吴萍;廖兰;;板蓝根提取物对林可霉素体外抑菌作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9 高磊;谢宇琪;王兴华;李颖;;8种植物源农药的提取工艺及其抑制真菌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10 苏杭;孙利芹;赵小惠;王明雨;;卢氏藻活性化合物的分离及抑菌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青;治未病理论在复发型寻常型银屑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陆志科;竹叶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3 刘玉庆;表征抗菌药物杀菌动力学的新方法以及细菌抗药性与耐药性区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陈红;栀子炒制过程中有效成分变化规律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5 林中方;活血补肾、益气祛湿法(花粉芪奴汤)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6 陈小新;妇炎康灌肠剂的质量控制及其药效、药动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陈裕杲;116例肝硬化病例回顾及健脾益肝方对肝硬化大鼠AQP8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刘波;预测环境因子潜在致癌性方法的探讨[D];山东大学;2008年

9 成纪予;杨梅核的综合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张毅;落新妇甙抑制冠心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永超;30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防腐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单良;芪冬益肺汤治疗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金波;肺、大肠、皮毛相关理论对银屑病防治的意义[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杨威;棘托竹荪菌丝体提取液对松茸、羊肚菌保鲜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倪向梅;从竹叶中提取化妆品用防腐剂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惠先;基于中草药提取物的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化酶抑制剂的筛选[D];西北大学;2011年

7 邵学义;有机配体修饰的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表征和性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吴古飞;枸杞干燥过程中防霉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赖珍珍;华南忍冬(山银花)内生菌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徐放;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药效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建雯,陈有为,杨丽源,李治滢,周斌,李绍兰;芦荟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Ⅰ.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J];微生物学杂志;2004年01期

2 崔晋龙;范黎;丁翠;王玉君;;栽培黄芩高活性内生真菌菌株的筛选与鉴定[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07期

3 赵伟;李莉;王志学;王哲;高晓梅;于淼;;一株产黄酮类物质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2期

4 刘星;黄建新;;喜树内生真菌在喜树不同组织中的分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年06期

5 李青连;苏红;池维丹;崔晋龙;范黎;;野生黄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筛选[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3期

6 张理珉,陆和生,游洪云,钱瑞雨;一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分离及产物鉴定[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7 黄丹虹;阎雪芬;黄耀坚;张连茹;;麻黄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初步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颜霞;李希尧;李伟国;;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8年03期

9 何映霞;冉雪琴;王嘉福;;珙桐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10 张玉平;南志标;;环境胁迫对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的影响[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良栋;;内生真菌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琦;严铸云;汪杨丽;陈新;万德光;;家种和野生丹参内生真菌初步比较[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3 陈法军;黄永青;叶万辉;;内生真菌及其意义[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严铸云;戴国君;马云桐;张琦;陈新;万德光;;丹参内生真菌与其有效成分的相关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鹊;魏超;吴卫;;药用新资源—内生真菌[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陆涛;高龙;纪燕玲;王志伟;;温度处理对鹅观草种子内生真菌垂直传播能力的影响[A];中国菌物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猛;;小麦和玉米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贤兴;陈析丰;南旭阳;何献武;;喜树果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杨民和;王国红;;茶树内生真菌资源及其利用潜力[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严铸云;郭晓恒;宋杰;;濒危中药替代品的新资源——内生真菌[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志昕 蔡蕴琦;禾本科植物体内发现抗病虫“有益菌”[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映霞;珙桐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D];贵州大学;2008年

2 王增福;酿酒葡萄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陈荣林;药用植物荞麦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孙培欣;三尖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厉秀秀;黄连产小檗碱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6 王萌;道地产区丹参内生真菌组成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游飞;地黄内生真菌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8 冯乃宪;沉香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单淑芳;苦楝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10 莫莉;天麻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937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937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c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