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类型复垦煤矸山重构土壤养分及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28 11:55
【摘要】:煤矸石作为我国目前堆存量最大的工业废弃物,不仅占压大量的土地,而且污染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景观。所以,对煤矸山进行生态治理是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实施矿区生态重建的前提和核心。目前,推平覆土后进行植被复垦是我国北方地区煤矸山治理的主要措施,但推平覆土后形成的重构土壤可能存在土壤养分不足、养分剖面层次紊乱,和被下层煤矸石中重金属迁移污染的双重障碍。所以,土壤养分和重金属污染状况是煤矸山植被恢复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不同利用类型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养分与重金属状况的差异,可为煤矸山植被复垦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山西省霍州市曹村煤矿2008a复垦的果园(OP)、农田(FL)、菜地(VL)和荒草地(WL)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复垦样地附近普通农田为对照(CK),对4种利用类型复垦样地1m重构土层养分的平均状况、养分的剖面差异以及0-40cm土层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种利用类型复垦样地1m重构土层养分平均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机质和有效磷的含量在OP样地中最高;全磷和全氮含量分别在FL样地和WL样地中最高;全钾、速效氮、速效钾的含量在VL样地中最高。与CK样地相比,全氮、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在4种复垦样地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有机质、全磷、速效氮的含量仍有待提高。(2)4种利用类型复垦样地养分含量剖面差异显示,在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中,OP样地中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最低;VL样地中全氮和全钾含量最高,有机质含量较高与OP样地相近,全磷含量最低;FL样地中全磷与全钾含量较高且分别与OP样地和VL样地中含量相近,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低;WL样地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最低。速效养分中,OP样地中有效磷含量最大;FL样地中速效钾含量最高,碱解氮含量最低;VL样地碱解氮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较高与FL样地中含量无明显差异;WL样地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低。在2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及全量养分中,FL样地全量养分均较高,有机质较低,VL样地中有机质含量最高,全磷和全钾含量与FL样地相差不大;WL样地有机质及全量养分含量均最低;OP样地中有机质及全量养分含量均略高于WL样地。速效养分中,OP样地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VL样地速效钾含量最高,WL样地速效养分均最低。在60-10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中,OP样地有机质含量最高,全磷和全钾含量最低;FL样地全量养分均最高,有机质含量较低;VL样地全钾含量较高,与FL样地含量相差不大;WL样地中有机质及全氮含量最低。速效养分中,OP样地中有效磷最高,速效钾含量最低;VL样地中碱解氮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最高,但与FL样地、WL样地含量相差不大。(3)4种利用类型复垦样地0-40cm土层中重金属Cd、Hg的含量相差不大,重金属Pb在OP样地与WL样地中的含量接近且最高,重金属As和Ni在VL样地的含量最高。与CK样地相比,在0-40cm土层中,重金属Cd与Pb含量在4种复垦样地中均偏高,特别是Pb高出比例较大;并且Hg、As和Ni在个别土层也不同程度的高出CK样地。(4)就单项污染指数而言,4种利用类型复垦样地0-40cm土层中,Hg的污染程度最严重,均属于重度累积,Cd均达到了中度累积,As为轻度累积。Pb在0-20cm土层中均属于轻度累积,在20-40cm土层中存在差异,OP样地和WL样地达到中度累积,FL样地为轻度累积,VL样地为清洁状态,Ni在0-20cm土层中,除在OP样地为清洁状态外,在其他复垦样地均达到了轻度累积,在20-40cm土层中,除在VL样地达到轻度累积外,在其他复垦样地中均为清洁状态。就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而言,4种利用类型复垦地均达到了重度污染。CK样地0-40cm土层中,Hg、Cd和As也分别达到了重度、中度和轻度累积,Pb和Ni在0-20cm土层中达到轻度累积,在20-40cm土层中为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污染也达到了重度累积。(5)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来看,Hg和Cd在4种利用类型复垦地中分别属于极强生态危害和中等生态危害,Pb、As和Ni属于轻微生态危害,Hg和Cd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因子。4种复垦样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排序为:VL样地OP样地FL样地WL样地,均属于很强生态风险。CK样地潜在危害生态指数评价结果与复垦样地相同,Hg和Cd分别属于极强和中等生态危害,Pb、As和Ni均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从RI值看,属于很强生态危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8;X53
本文编号:2393906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8;X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亚军;任珊珊;毕斌;郭李凯;;复垦煤矸山重构土壤剖面养分状况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17期
2 任珊珊;毕斌;郭李凯;于亚军;;煤矸山复垦重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状况评价[J];贵州农业科学;2016年07期
3 高英旭;刘红民;魏忠平;汪成成;;煤矸石山不同施肥处理对3个树种生长量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4年09期
4 郑景华;苏华美;范荣桂;刘志斌;;煤矸石土壤砷污染相关性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2期
5 王丽艳;韩有志;张成梁;裴宗阳;;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煤矸石山复垦土壤性质及煤矸石风化物的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1年21期
6 常静;;煤矸石综合利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7 程功林;陈永春;;煤矸石山的危害及植被生态重建途径探讨[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4期
8 闫钦运;;植被恢复对矸石山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研究[J];能源环境保护;2009年02期
9 田国强;张艳艳;黄瑶;;工矿区污染土地的治理与修复[J];山西建筑;2009年08期
10 曹斌;何松洁;夏建新;;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楠;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2 张晶晶;山西省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空间差异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939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93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