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渭-库绿洲多尺度景观格局与盐度关系

发布时间:2019-01-01 18:20
【摘要】:中国盐渍化土壤面积大,分布广,对区域农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探索土壤景观格局与盐度的关系将有助于盐渍化监测和评估。该研究选择渭-库绿洲GF-1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研究区同期38个样点不同剖面土壤盐度数据,对样点缓冲区景观格局与土壤盐度做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揭示土壤盐度空间分布格局,探讨景观格局与盐度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水平方向上,土壤盐分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绿洲东部荒漠地带和绿洲西部农牧交错区;垂直方向上,渭-库绿洲表层土壤盐渍化现象最为严重,其他各层土壤盐渍化情况相对较轻,盐渍化程度随着深度下降呈降低趋势;2)绿洲区域易受人类活动影响,景观破碎化程度高,而同一区域不同梯度下,随着缓冲距离的增加,区域景观类型增多、均质性降低、多样性增强;3)耕地利用数量指标能较好指示土壤盐度状况,而水体面积、盐渍地面积、其他用地面积、最大斑块指数(largest patch index,LPI)、蔓延度(contagion index,CONTAG)和分维数(perimeter-area fractal dimension,PAFRAC)对盐度影响相对较弱;4)除0~10 cm层外,自10~20 cm至80~100 cm层逐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中,耕地面积、水体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LPI为负效应,而盐渍地面积、其他用地面积、CONTAG和PAFRAC为正效应,最优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537。该研究确定了渭-库绿洲土壤盐度的分异规律,以及不同盐度对绿洲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区绿洲土壤盐度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干旱区景观格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The salinized soil in China has a large area and wide distribution, which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landscape pattern and salinity will be helpful for salinization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In this study, GF-1 images of Wei-reservoir oasis were selected as data sources,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made on landscape pattern of buffer zone and soil salinity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38 sample sites in the same period in the study are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oil salinity was revealed 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attern and salinity wa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high value of soil salinity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desert zone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oasis and in the ecoton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oasi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phenomenon of soil salinization in Wei-reservoir oasis is the most serious, the other layers of soil salinization is relatively light, and the salinization degree de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depth. 2) Oasis region is easy to be affect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degree is high.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e of buffer distance, the regional landscape types increase, the homogeneity decreases and the diversity increases under different gradient of the same area; 3) the quantitative index of cultivated land use can better indicate the soil salinity, but the water area, saline land area, other land area, maximum patch index (largest patch index,LPI), contagion index,CONTAG and fractal dimension (perimeter-area fractal dimension,) PAFRAC) has a relatively weak effect on salinity. 4) except for 0 ~ 10 cm layer, among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equation from 10 ~ 20 cm to 80 ~ 100 cm layer,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water body area and maximum patch index LPI were negative effects, while salinized land area, other land area, CONTAG and PAFRAC were positive effects.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optimal regression equation is 0.537. This study determined the law of soil salinity differentiation in Wei-reservoir oasis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alinity on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oasis.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arly warning of soil salinity in arid oasis in northwest China, and als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arid region.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303381;41261090;41130531)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民用部分)(95-Y40B02-9001-13/15)
【分类号】:S156.4;P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建国;濮励杰;朱明;张润森;;土壤盐渍化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热点[J];地理学报;2012年09期

2 雷志栋,杨诗秀,许志荣,G.瓦肖尔;土壤特性空间变异性初步研究[J];水利学报;1985年09期

3 江红南;丁建丽;塔西甫拉提·特依拜;赵睿;张飞;;基于ETM+数据的干旱区盐渍化土壤信息提取研究[J];土壤学报;2008年02期

4 李铖;李芳柏;吴志峰;程炯;;景观格局对农业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传武;黄润;尚正永;;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城镇体系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崔素芳;张振华;姚付启;张燕;任尚岗;;基于偏相关分析的烟台市土壤温度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3 江标初,陈映鹰;模糊分类在土地利用/覆盖变更调查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4 张敏;韩芳;王卫;;河北省近10年来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5 高卫东;张梅荣;汤均博;;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耕地动态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6 徐效军;张鹰;;土壤含水率与光谱反射率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7 牟磊;高敏华;王新军;王伟;谢峰;;灰色关联分析在耕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新疆巴州尉犁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8 谭春英;谢恒星;林建宏;张晓杰;;灰色系统理论在烟台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9 彭立;苏春江;徐云;满正闯;;径流丰枯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及R/S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10 冯雪;潘英华;张振华;;作物蒸发蒸腾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锋;;区域文化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董衡苹;高晓昱;;基于自然村居民点发展条件评价的村庄整合规划研究——以豫南平原地区S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年国;谭许伟;王娜;张霄兵;;户籍制度改革影响下的沈阳人口空间分异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淑娟;何勇;方慧;;基于GPS和GIS的田间土壤特性空间变异性的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许志海;张昭云;薛智勇;;基于空间网络的公路网测度与评价研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7 丁宁;孙英君;蔡菲;孟飞;;基于空间统计学模拟方法的城市重金属污染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8 江冲亚;李满春;刘永学;李飞雪;陈振杰;;浙西山区景观空间异质性格局变化的多尺度研究——以杭州市桐庐县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松林;戴菲;;福建省土地利用效益动态变化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10 代晓松;;辽宁省海洋产业关联分析与发展趋势展望[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杰;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军凯;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耀龙;多尺度自然灾害情景风险评估与区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谢蓉;农业经济运行动态监测系统研究与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黎治华;基于MODIS反演重构时间序列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康瑶瑶;长白落叶松移植苗分级施肥培育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马利邦;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芳;新疆奇台绿洲土壤碱化特征及遥感监测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刘红梅;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与草地空间异质性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晓X;三峡库区两种森林中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聂志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工程后期管护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马钊;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水玉;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建设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维玲;基于三维GIS的大连地质旅游规划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晓丹;支持向量机在矿区遥感监测图像分类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肖连刚;不同经营方式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瑞;冯起;司建华;常宗强;席海洋;刘蔚;;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8年03期

2 李彦,王勤学,马健,渡边正孝,张小雷;盐生荒漠地表水、热与CO_2输送的实验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01期

3 王佳丽;黄贤金;钟太洋;陈志刚;;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J];地理学报;2011年05期

4 郑达贤,,沙济琴;福建滨海木麻黄林下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林带更新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4年04期

5 祝寿泉,单光宗,胡纪常,杨劲松,王遵亲;南水北调东线沿线土壤盐渍化初步分析[J];地理研究;1984年04期

6 刘志明,张柏,晏明,李铁强;土壤水分与干旱遥感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7 高长远;明沟排水与竖井排灌[J];地下水;2001年04期

8 余世鹏;杨劲松;刘广明;;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土壤盐渍化演变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9 余世鹏;杨劲松;刘广明;;优化灌溉与秸秆还田防控黄淮海平原农田土壤次生盐渍害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9年03期

10 米迎宾;屈明;杨劲松;余世鹏;;咸淡水轮灌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全恩;土壤盐分离子迁移及其分异规律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学毅;;盐度的最新定义和标准[J];海洋科技资料;1980年05期

2 陈贞奋,黄万红,林树祺;小球藻对盐度的适应能力[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6年04期

3 陈德岭;盐度能——一种潜在的能源[J];自然杂志;1991年04期

4 蔡清海,吴善,阮秀凤;厦门西海域盐度的变化[J];热带海洋;1993年03期

5 林岗,许友勤,饶小珍,陈木仙;盐度对龟足胚胎及幼虫发育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6 舒超华;张珂;洪美玲;谢迪;刘启超;史海涛;;盐度胁迫对红耳龟生长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2年06期

7 H.H.朱保夫;温、盐度不同的海水混合时的密度增大作用[J];海洋与湖沼;1959年02期

8 陈国华,韦子兴,薛春才;主要电解质组成对电导盐度和比重的影响——一种加和性关系[J];海洋与湖沼;1981年05期

9 林鹏,陈德海,李钨金;两种红树叶的几种酶的生理特性与海滩盐度的相关性初探[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4年03期

10 王思杰;盐度的分布及变化特征[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倩;徐兆礼;韩金娣;;盐度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总丰度影响的分析[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童燕;陈立侨;庄平;章龙珍;彭士明;宋超;李二超;;急性盐度胁迫对施氏鲟的皮质醇、代谢反应及渗透调节的影响[A];2006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伟;常亚青;丁君;;结冰初期葫芦岛海水养殖区冰层及冰下水体环境要素变化[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吕敏;;盐度骤变南美白对虾肌肉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分析[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沈朝晖邋盛德清;宁大一项目列入国家“973计划”前期专项[N];宁波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闵伟;咸水滴灌对棉田土壤微生物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5年

2 严美姣;人工养殖暗纹东方渶对环境盐度适应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3 孟宪亮;刺参和潮间带螺类对温度和盐度胁迫的生理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周博天;海面盐度多源遥感协同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侯俊利;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对盐度的适应性及其脂肪营养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何绪刚;中华鲟海水适应过程中生理变化及盐度选择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罗小峰;长江口水流盐度数值模拟[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3年

8 殷晓斌;海面风矢量、温度和盐度的被动微波遥感及风对温盐遥感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董壮;三维水流盐度数学模型[D];河海大学;2003年

10 李伟;盐度对中华鲟生长的影响机制及中华鲟的等渗点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盐度对鲤鱼繁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2 李丽;花鳗鲡幼鳗VHA、NKA及FXYD11基因适应盐度变化的分子调节机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默然;奥陆湾物理环境的年际变化[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4 张珂;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对环境盐度的耐受性及生理适应机制[D];海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苏诗娟;不同酸碱度和盐度对对虾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抗氧化系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万道静;南海海表盐度的分布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余燕;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盐度适应和营养调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唐密;红树植物对不同盐度水体适应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陶英佳;长江口盐水入侵自动化预报系统的设计与检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苏晓晨;1945-2010年台湾东北海域温盐变化的时空分异[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97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97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a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