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矮生嵩草内生细菌264AY1的鉴定及其生物功能测定

发布时间:2019-01-18 18:44
【摘要】:为了开发利用高寒草地优势牧草的内生细菌资源,对分离自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叶片的内生细菌264AY1进行了形态观察和16SrDNA序列鉴定,并测定了其生物功能。结果表明,菌株264AY1为革兰氏阳性菌,菌体杆状,大小为1.637~4.128×0.614~14.869μm,结合16S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对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coccodes)、马铃薯坏疽病菌(Phomafoveata)和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avenaceum)的抑菌率分别为81.11%、73.1%和65.46%,并且对菌丝具有致畸作用;在含有和不含色氨酸的培养基上分泌IAA的量分别为16.05mg/L和10.75mg/L;在Pikovaskaia培养液中的有效磷增量为5.34mg/L,且具有固氮能力。该结果表明矮生嵩草内生细菌264AY1有开发为药肥兼效的微生物制剂的潜力。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it the endophytic bacteria resources of dominant forage grass in alpine grassland, the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16SrDNA sequence identification of endophytic bacteria 264AY1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Kobresia humilis (Kobresia humilis) were carried out, and its biological function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in 264AY1 was gram-positive, and its size was 1.637 ~ 4.128 脳 0.614 ~ 14.869 渭 m.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ubtilis (Bacillus subtilis). By homology analysis of 16SrDNA gene sequence. The inhibitory rates of this strain on (Colletotrichumcoccodes), (Phomafoveata) and (Fusariumavenaceum) were 73.1% and 65.46%, respectively, and had teratogenic effect on mycelium. The amount of IAA secreted on the medium containing and without tryptophan was 16.05mg/L and 10.75 mg / L, respectively, and the incremen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in Pikovaskaia medium was 5.34 mg / L, and the nitrogen fixation ability was also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dophytic bacteria 264AY1 of Kobresia humilis had the potential to develop microbial agents which were both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122) 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开放课题项目(CYzs-2011011)
【分类号】:S54;S1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详;张小葵;宋效飞;王鹏然;陈露岚;;具抑菌活性海星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初步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淑梅;沙长青;王玉霞;李晶;赵晓宇;张先成;;大豆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英文)[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10期

3 鲍敏;康明浩;;植物内生菌研究发展现状[J];青海草业;2011年01期

4 蓝江林;朱育菁;苏明星;葛慈斌;刘芸;刘波;;水葫芦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5 武燕;尚世辉;杨倩;王瑞刚;;马齿苋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6 杨娜;杨波;;蕙兰病株根部内生细菌种群变化[J];生态学报;2011年05期

7 杨喜爱;肖爱平;冷鹃;程毅;廖丽萍;;植物重金属抗性内生细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19期

8 丁小维;刘开辉;邓百万;陈文强;;中国红豆杉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8年10期

9 赵峗鑫;刘开辉;邓百万;陈文强;耿直;李娟花;;2株中国红豆杉内生细菌代谢产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10 陈泽斌;夏振远;雷丽萍;陈海如;;烟草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多样性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雷丽萍;夏振远;郭荣君;吴玉萍;缪作清;;烟草内生细菌分离和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蓝江林;朱育菁;苏明星;葛慈斌;刘芸;刘波;;水葫芦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3 张云飞;张小平;方扬;Kristina Lindstrom;;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进展[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4 杨瑞先;陈立军;张荣;孙广宇;;油菜内生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亮;沙冬青根瘤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生物地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孙磊;非培养方法和培养方法对水稻内生细菌和根结合细菌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崔娜;枣内生细菌种群多样性和内生拮抗细菌筛选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4 邱服斌;培养方法与非培养方法对人参根内生细菌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宝;内生细菌促进东南景天Zn/Cd的提取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李丽;中国西北地区甘草根瘤内生细菌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内蒙古甘草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靳tn;植物内生细菌对多环芳烃污染响应及菲降解内生细菌的筛选[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芦云;新疆哈密瓜内生细菌的种群、分布动态及其抗菌作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马冠华;烟草内生细菌种群动态及拮抗活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5 张芳芳;五唇兰根部内生细菌筛选及其促生效应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6 郭玉晖;施加畜禽粪肥对蔬菜中抗生素抗性内生细菌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朱凤;水稻内生细菌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8 张蕾;水稻内生细菌的分离及促生功能研究和几株新菌的多相分类[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王义聪;云南募乃露天铅锌矿区优势植物根内生细菌分子多样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10 王娜;乌头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宿主生物碱合成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11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411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