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贵州喀斯特地区黄壤有机质及其中胡敏酸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发布时间:2019-04-02 12:11
【摘要】:为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演化,对贵州喀斯特地区黄壤剖面中黄土的有机质开展了碳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剖面深度加深,黄壤有机质及其中胡敏酸的δ~(13)C值趋于偏正,且有机质全样的δ~(13)C值高于胡敏酸。另外,胡敏酸超滤组分的δ~(13)C值随着分子量的减少而增大,说明分子量较低的胡敏酸中可能含更多富集~(13)C的组分,而分子量较大的胡敏酸中可能含更多贫~(13)C的组分。黄壤有机质的δ~(13)C值组成差异,反映了黄壤剖面有机质及胡敏酸形成过程中有碳同位素的分馏。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karst area, carbon isotopes of loess organic matter in loess profile in karst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未 ~ (13) C values of the organic matter and humic acid of the yellow soil tend to be positive with the depth of the profile deepening, and the 未 ~ (13) C value of the whole sample of the organic matt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umic acid. In addition, the 未 ~ (13) C value of ultrafiltration fractions of Hu Min acid increases with the decrease of molecular weight, indicating that humic acid with lower molecular weight may contain more components enriched in ~ (13) C. However, humic acid with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may contain more components which are poor in ~ (13) C. The difference of 未 ~ (13) C value of organic matter in yellow soil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carb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 humic acid in yellow soil profil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分类号】:S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红朝;李春勇;简燕;耿梅梅;许丽卫;王久荣;;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J];同位素;2014年03期

2 李龙波;刘涛泽;李晓东;刘文景;刘丛强;;贵州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同位素组成[J];生态学杂志;2012年02期

3 窦森;Yves Tardy;张晋京;李凯;于水强;平立凤;关松;候素艳;林学巍;高娴;;土壤胡敏酸与富里酸热力学稳定性及其驱动因素初步研究[J];土壤学报;2010年01期

4 刘丛强;郎峗超;李思亮;朴何春;涂成龙;刘涛泽;张伟;朱书法;;喀斯特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物质循环研究:重要性、现状与趋势[J];地学前缘;2009年06期

5 刘新超;李俊;谢丽;何小娟;栾富波;周琪;;腐殖酸表征方法研究进展[J];净水技术;2009年03期

6 朱书法;刘丛强;陶发祥;王中良;朴河春;;贵州喀斯特地区棕色石灰土与黄壤有机质剖面分布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差异[J];土壤学报;2007年01期

7 朱书法;刘丛强;陶发祥;王中良;朴河春;;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与环境;2006年03期

8 陈庆强,沈承德,孙彦敏,彭少麟,易惟熙,李志安,姜漫涛;鼎湖山土壤有机质δ~(13)C时空分异机制[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3期

9 张晋京,窦森,李翠兰,王淑华;土壤腐殖质分组研究[J];土壤通报;2004年06期

10 李丽,冉勇,傅家谟,盛国英,彭平安;超滤分级研究腐殖酸的结构组成[J];地球化学;200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水强;CO_2和O_2浓度对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晓地;周鹏;曹亚莉;;污水处理中腐殖质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J];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2 蒋勇军;刘秀明;何师意;何丙辉;谢建平;罗维均;白晓永;肖琼;;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与综合治理技术研发[J];生态学报;2016年22期

3 孙芳强;尹立河;马洪云;张俊;王晓勇;王化齐;郭莉;;新疆三工河流域土壤水δD和δ~(18)O特征及其补给来源[J];干旱区地理;2016年06期

4 陈晶培;刘树堂;辛励;陈延玲;南镇武;刘锦涛;袁铭章;;长期定位秸秆还田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6年05期

5 王星;段建军;;中国西南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现状与展望[J];耕作与栽培;2016年05期

6 李瑞;王霖娇;盛茂银;郭杰;;喀斯特石漠化演替中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5期

7 张雪;丁鑫;杨浈;姜杰;;腐殖质氧化还原官能团测定新方法[J];环境化学;2016年10期

8 许文强;罗格平;陈曦;冯异星;李超凡;;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δ~(13)C组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J];同位素;2016年03期

9 施丽仙;;贵州喀斯特地区石灰土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J];绿色科技;2016年14期

10 张治国;胡友彪;郑永红;陈孝杨;;陆地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秋香;张威;闫颖;何红波;张旭东;郑立臣;;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土壤重要有机组分循环转化研究中的应用[J];土壤;2011年06期

2 唐晓红;罗友进;任振江;吕家恪;魏朝富;;长期垄作稻田腐殖质稳定碳同位素丰度(δ~(13)C)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4期

3 孟凡乔;匡星;杜章留;吴文良;郭岩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栽培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及δ~(13)C值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0年08期

4 张林;孙向阳;高程达;曹吉鑫;;稳定同位素比例质谱仪在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J];分析仪器;2010年01期

5 刘涛泽;刘丛强;张伟;涂成龙;;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和δ~(13)C值组成差异[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5期

6 涂成龙;刘丛强;武永锋;王毅;;应用δ~(13)C值探讨林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异[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7 刘丛强;蒋颖魁;陶发祥;郎峗超;李思亮;;西南喀斯特流域碳酸盐岩的硫酸侵蚀与碳循环[J];地球化学;2008年04期

8 胡玉福;邓良基;张世熔;龚碧凯;焦栩洁;;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3期

9 曹亚澄;孙国庆;韩勇;孙德玲;王曦;;大气浓度下N_2O、CH_4和CO_2中氮、碳和氧稳定同位素比值的质谱测定[J];土壤学报;2008年02期

10 刘微;吕豪豪;陈英旭;吴伟祥;;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植物系统碳循环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平立凤;特定培养条件下草原土壤有机质形成与转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冀泉;;论胡敏酸和胡敏酸盐与二、三氧化物相互作用产物的本性和性质[J];土壤学报;1955年02期

2 何有守;青苔制出胡敏酸[J];土壤;1959年06期

3 西南师范学院生物系植物学教研组;胡敏酸钠对甘薯代谢及产量的效应[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60年01期

4 ;胡敏酸的提取及其对农作物的作用[J];浙江农业科学;1960年02期

5 樊维雍;曾启泰;;呼吸肥料胡敏酸钠[J];中国农业科学;1959年06期

6 叶炜,程励励,文启孝;胡敏酸的氮素形态分布及其未知态氮的部分鉴定[J];土壤;1991年05期

7 Yumei Kang;常月帆;;土壤胡敏酸中的硒[J];腐植酸;1993年02期

8 姚铁,池静波,刘启斌,江煜,张风云;不同培肥条件下土壤胡敏酸性质和组成的变化研究[J];石河子科技;2001年03期

9 李光林,魏世强,青长乐;镉在胡敏酸上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J];土壤学报;2004年01期

10 江韬;魏世强;李雪梅;李梦婕;彭国栋;刘双营;罗畅;;几种胡敏酸还原容量的表征与比较[J];土壤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慧;朱俊;付庆灵;胡红青;冯雄汉;;胡敏酸对针铁矿—磷复合体中磷释放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雁钦;郑松志;安胜姬;;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后土壤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探讨——胡敏酸的光学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3 张晋京;姚丽晶;王青贺;李翠兰;高强;吴景贵;王立春;;胡敏酸与几种金属离子和农药结合物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及其特性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生产中腐殖酸肥的应用[N];吉林农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江韬;胡敏酸氧化还原特性及其对汞非生物还原过程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王慧;铁氧化物及其胡敏酸复合体对磷酸盐的吸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赵楠;胡敏酸和生物焦分子结构模拟及对DBSA的吸附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恩和;湖泊沉积物中不同级分胡敏酸对重金属吸附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2 赵光;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形态特征及形成机理探讨[D];西南大学;2010年

3 刘保峰;胡敏酸与锌、镍及锌—镉离子相互作用和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丽琼;胡敏酸对矿物结合汞的还原与释放特征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5 何为红;重金属离子在粘土矿物—胡敏酸复合体上的吸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张艳敏;胡敏酸对Hg(Ⅱ)的还原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鹏;褐煤胡敏酸与天然铁、钛、硅氧化矿物的吸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滕飞;粘土矿物及粘土矿物—胡敏酸复合体对Cd~(2+)的吸附及对Cd~(2+)和Pb~(2+)的选择性[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李利敏;不同复合材料对锌在土壤中形态转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52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452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4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