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困”与“解”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tandard farmland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carrying out the protection of the quantity, quality and ecology of cultivated land, but also the internal demand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 larg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country to a powerful agricultural countr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basic project for the benefit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The main plight of farmers is insufficient cooperation. The first is the ditch, the road is difficult to fall to the ground.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project, the farmers agree very much with the regular design drawings, but in the construction, they are blocked by the farmer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hare of the contracted land occupied by 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ditch and the road to land on the ground. Second, the surface soil stripping project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 Many farmers are worried about the fertility of their contracted land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土地开发中心;
【分类号】:F32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瑞;梁栋;刘馨蔓;;信宜市耕地数量质量变化情况与保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06期
2 毕于运,杨瑞珍,,梁佩谦;我国耕地数量的第四次大滑坡[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5年03期
3 孔祥斌,张凤荣,徐艳,齐伟;集约化农区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1期
4 张士功,王立刚;我国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原因简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年03期
5 纪纯,张士功;近年来我国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途径和原因分析[J];现代化农业;2005年10期
6 叶长盛;刘平辉;;江西省产业升级中耕地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J];江西农业学报;2006年02期
7 何格;欧名豪;;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的区域耕地数量安全——以青岛市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丁恩俊;杨朝现;谢德体;骆云中;陈务魁;;县域耕地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12期
9 牛海鹏;;耕地数量生态位重心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以焦作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1期
10 刘新平;吕晓;罗桥顺;;1996-2005年新疆耕地数量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玉梅;;未来15年我国耕地数量变化的总体态势[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五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科学发展论文集[C];2005年
2 谢炳庚;李晓青;王瑞龙;;湖南省耕地数量变化过程及变化趋势分析[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志成;陈刚;张惠萍;李晓惠;;湖南省50年耕地数量变化过程及机制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吴群;;减少地方政府的土地依赖,创新体制是当务之急[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八个全国“土地日”: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论文集[C];2008年
5 许庆福;完颜绪义;乔庆伟;王增如;;济宁市耕地数量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A];2005年山东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保华;刘子亭;董杰;吕世坤;;聊城市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7 牛海鹏;;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研究——以焦作市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8 华元春;;关于耕地数量、质量平衡的思考[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胡贤辉;杨钢桥;;江汉平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机制分析——以仙桃市为例[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10 李世平;夏显力;;近30年陕西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分析及其展望[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姬恒飞;我市耕地数量每年递增[N];银川晚报;2010年
2 ;坚守耕地数量与质量双红线[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3 陈仁泽;我国耕地数量为20.3亿亩[N];中华合作时报;2014年
4 记者 高文;我国耕地数量为20.3亿亩[N];农民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陆航;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记者 姬恒飞;银川耕地数量稳中有升[N];银川晚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木元;不能被粮食八连增蒙蔽了双眼[N];人民政协报;2012年
8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石剑 单海霞;揭开“长寿乡”的土地密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特约评论员 杨遴杰;增加房地产用地供应的思考[N];中国建设报;2012年
10 苏琳;一条必须坚守的“生命线”[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亚恒;占补耕地数量—质量折算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丽华;山东省耕地数量变化分析及保护措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陶建军;奉化市耕地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及耕地占补平衡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赵严;基于GWR模型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4 黄凯;四川丘区耕地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赵敏宁;陕西省50年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6 夏敏峰;广州市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7 成勇;扬州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弋颖;耕地数量变化与粮食安全机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柴玲;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闫帅;天津市耕地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65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465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