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氮配施有机肥对喀斯特峰丛洼地农田作物产量与养分平衡的影响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18.56a324.07a7.46aCK:不施肥;NPK:无机肥施用;C7M3:70%NPK+30%农家肥;C4M6:40%NPK+60%农家肥。不同小写字母表示该养分的年际均值在不同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CK:nofertilizer;NPK:chemicalfertilizers;C7M3:70%Ncomingfromchemicalfertilizer,and30%Ncomingfromcattlemanure;C4M6:40%Ncomingfromchemicalfertilizer,and60%Ncomingfromcattlemanure.Differentlowercaseletters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averageofthreeyearsat5%levelamongdifferenttreatments.2.2等氮配施有机肥作物平均产量从作物平均产量来看(图1),在喀斯特峰丛洼地,图1等氮配施有机肥条件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作物平均产量Fig.1Averagegrainyieldsofmaize-soybeanrelayintercrop-pingsystemunderdifferentfertilizationtreatmentsCK:不施肥;NPK:无机肥施用;C7M3:70%NPK+30%农家肥;C4M6:40%NPK+60%农家肥。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作物不同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CK:nofertilizer;NPK:chemicalfertilizers;C7M3:70%Ncomingfromchemicalfertilizerand30%Ncomingfromcattlemanure;C4M6:40%Ncomingfromchemicalfertilizerand60%Ncomingfromcattlemanure.Differentlowercaselettersindicatesignificantdifferencesat5%levelamongdifferenttreatmentsforthesamecrop.长期施肥极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P<0.01)。对5年中作物产量统计发现,化肥处理(NPK)、30%有机氮肥处理(C7M3)及60%有机氮肥处理(C4M6)玉米年均产量分别是不施肥(CK)处理的4.24倍、4.15倍和4.36倍,大豆产量分别是CK处理的2.56倍、2.47倍和2.58倍。可见,在喀斯特峰丛洼地上,施用肥料对作物产量具有极显著提高作用。施肥处理间产量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喀斯特棕色石灰土上,一定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816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第25卷http://www.ecoagri.ac.cn图2等氮配施有机肥条件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作物产量年际变化趋势Fig.2Variationtrendsofcropsyieldsofmaize-soybeanrelayintercroppingsystemforthetreatmentsoforganicfertilizercombinedwithinorganicfertilizerunderthesamenitrogenrateCK:不施肥;NPK:无机肥施用;C7M3:70%NPK+30%农家肥;C4M6:40%NPK+60%农家肥。CK:nofertilizer;NPK:chemicalfertilizers;C7M3:70%Ncomingfromchemicalfertilizerand30%Ncomingfromcattlemanure;C4M6:40%Ncomingfromchemicalfertilizerand60%Ncomingfromcattlemanure.大豆的残根落叶遗留在地里,能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培肥地力[17-18]。长期施肥处理玉米和大豆产量均呈增长趋势,其中玉米季增幅(k值)大小顺序为:NPK>C7M3>C4M6,大豆季增幅(k值)大小顺序为:C7M3>NPK>C4M6,但各施肥处理间产量变化差异不显著,说明均衡施肥及配施有机氮肥是维持喀斯特峰丛洼地玉米和大豆高产的有效途径,并且配施有机粪肥可以作为喀斯特峰丛洼地长期有效的施肥措施。2.4配施有机氮肥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玉米季长期不施肥使土壤N、P、K营养元素均表现出亏缺,年均亏缺量分别为:30.5kg·hm2、13.8kg·hm2和21.1kg·hm2(表2)。长期施用无机化肥(NPK)处理,N、P、K均表现出盈余状态;有机氮代替30%无机氮(C7M3)处理中,N和P均表现为盈余,且盈余量分别比NPK处理高2.9kg·hm2和2.0kg·hm2,而K为亏缺,年均亏缺4.5kg·hm2;有机氮代替60%无机氮(C4M6)处理中,N和P也表现为盈余,K为亏缺,亏缺量为19.5kg·hm2。可见在玉米季,有机氮肥代替无机氮肥对土壤N、P有积极的补给作用,而有机粪肥代替化肥使土壤K表现为亏缺,并随有机肥量增多,亏缺量越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6YFC0502406,2016YFD0200106-5)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项目(KFJ-EW-STS-092)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运行服务项目“环江站观测研究及数据信息系统建设Ⅱ”资助~~
【分类号】:S15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朱平;;长期不同施肥对东北黑土区玉米产量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23期
2 张亚杰;邓少虹;李伏生;苏以荣;;喀斯特地区春玉米套作夏大豆下作物产量和农田碳贮量对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响应[J];南方农业学报;2015年09期
3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作物产量与养分平衡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6期
4 高洪军;朱平;彭畅;张秀芝;李强;张卫建;;等氮条件下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春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2期
5 刘芬;王小英;赵业婷;同延安;;渭北旱塬土壤养分时空变异与养分平衡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2期
6 丁英;王飞;贾登泉;李霞飞;;有机肥对土壤培肥作用长期定位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4年10期
7 樊保宁;何永群;陈金洪;;广西涉农加工业中主要有机废弃物肥效成分的研究[J];磷肥与复肥;2013年05期
8 张伟;陈洪松;苏以荣;王克林;林海飞;刘坤平;;不同作物和施肥方式对新垦石灰土土壤肥力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3年04期
9 陈志龙;陈杰;许建平;张永春;;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10 陈慧;邸伟;姚玉波;龚振平;马春梅;;不同大豆品种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固氮量差异研究[J];核农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宁琳;广西主要有机肥资源调查及蚕沙快速腐熟技术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ong Li;Songli Yuan;Haifeng Chen;Chanjuan Zhang;Limiao Chen;Qingnan Hao;Xiaojuan Zhang;Zhihui Shan;Zhonglu Yang;Shuilian Chen;Dezhen Qiu;Xin'an Zhou;;Symbiotic matching between soybean ‘Tianlong 1’ and rhizobia[J];Oil Crop Science;2017年02期
2 焉莉;王寅;张志丹;高强;;吉林省大豆主产区钾肥施用效果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3 郝小雨;马星竹;高中超;陈苗苗;周宝库;;长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氮和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23期
4 李波;刘建;汪波;薛亚光;魏亚凤;;稻草还田条件下基施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及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24期
5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作物产量与养分平衡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6期
6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郭美玲;李于;王囡囡;;叶面不同施氮量对大豆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5年03期
7 高洪军;朱平;彭畅;张秀芝;李强;张卫建;;等氮条件下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春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2期
8 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杨子博;;优质强筋小麦淮麦30的配套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2期
9 张庆玉;杨玉敏;庞良玉;张冀;田丽;雷建容;冯文强;;不同施肥处理对光叶紫花苕根及根瘤生长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4年05期
10 杨步琴;季仁达;赵晓斌;;雷力海藻肥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国萍;烟草废弃物腐熟有机肥对烟叶质量及植烟土壤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延臣;李燕青;袁亮;李娟;李伟;林治安;赵秉强;;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土壤肥力特征综合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2 鲁艳红;廖育林;周兴;聂军;谢坚;杨曾平;;长期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产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5年03期
3 刘芬;王小英;赵业婷;同延安;;渭北旱塬土壤养分时空变异与养分平衡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2期
4 李辉;姚凤梅;张佳华;郝翠;;东北地区玉米气候产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4年04期
5 陈欢;曹承富;孔令聪;张存岭;李玮;乔玉强;杜世州;赵竹;;长期施肥下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产量稳定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13期
6 赵业婷;常庆瑞;李志鹏;刘佳岐;;渭北台塬区耕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空间特征[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8期
7 ZHA Yan;WU Xue-ping;HE Xin-hua;ZHANG Hui-min;GONG Fu-fei;CAI Dian-xiong;ZHU Ping;GAO Hong-jun;;Basic Soil Productivity of Spring Maize in Black Soil Under Long-Term Fertilization Based on DSSAT Model[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4年03期
8 高菊生;黄晶;董春华;徐明岗;曾希柏;文石林;;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影响[J];土壤学报;2014年02期
9 刘芬;同延安;王小英;赵佐平;;渭北旱塬春玉米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1期
10 司涵;张展羽;吕梦醒;冯根祥;;小流域土壤氮磷空间变异特征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伟;刘坤平;陈洪松;陈香碧;林海飞;张伟;王克林;;等氮配施有机肥对喀斯特峰丛洼地农田作物产量与养分平衡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年06期
2 欧阳资文;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广西岩溶峰丛洼地内涝现状分析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01期
3 宋敏;邹冬生;杜虎;彭晚霞;曾馥平;谭秋锦;范夫静;;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9期
4 刘淑娟;张伟;王克林;陈洪松;舒世燕;谭卫宁;;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表层土壤养分时空分异特征[J];生态学报;2011年11期
5 蒋忠诚;罗为群;邓艳;曹建华;覃星铭;李衍青;杨奇勇;;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漏失及防治研究[J];地球学报;2014年05期
6 罗为群;蒋忠诚;欧阳然;李衍青;;典型岩溶峰丛洼地水土保持技术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3年01期
7 于扬;杜虎;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王克林;鹿士杨;范夫静;卢成阳;;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3年23期
8 欧阳资文;宋同清;彭晚霞;杜虎;曾馥平;;喀斯特峰丛洼地人工林土壤矿质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徐云蕾;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卢凌霄;俞孜;刘艳;;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02期
10 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刘璐;杜虎;鹿士杨;殷庆仓;;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南峰丛洼地区为例[J];中国岩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绍敏;宝德俊;皇甫湘荣;张鸿程;;长期施肥对潮土作物产量影响[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2 李利;樊明寿;;利用SPSS进行作物产量与施肥量关系的线性加平台回归模型拟合[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周娟;沈润平;;基于WebGIS中国农田养分平衡与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的构建[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陈丹梅;刘益仁;段玉琪;袁玲;;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的影响[A];第八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次全国土壤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葛树春;程道全;慕兰;申眺;李继明;;河南省耕地养分平衡的区域特点与分析[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6 赵鑫;陈阜;Rattan Lal;张海林;;保护性农业对我国农田土壤碳、温室气体排放及作物产量的影响[A];2016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7 武际;郭熙盛;张祥明;王允青;;麦稻轮作制下耕作措施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宇万太;张璐;马强;;辽宁潮棕壤长期定位试验下肥料对作物产量的贡献[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9 李先琨;;喀斯特峰丛地区植被恢复与复合农林生态系统优化[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张奇春;王光火;时亚南;;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宗华;修复光合作用 提升作物产量[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上海农科热线供稿;及时人工补充二氧化碳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N];东方城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艳;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规律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2 胡亚南;东北作物产量对气候变化的空间响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3 尹辉;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理化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海勇;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土壤宜茶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2 宋敏;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袁吉有;桂西北典型峰丛洼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耀华;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退耕类型土壤肥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高林林;典型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处理径流的氮素流失特征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年
6 曲京博;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7 道力格亚;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旱地CO_2和CH_4排放特征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8 李秀玲;不同施肥处理棕壤中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及其种群多样性特征[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9 柴凯斌;秸秆还田对稻麦系统作物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10 肖婧;生物质炭施用影响作物产量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整合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14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1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