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三杨庄遗址汉代聚落的耕作环境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9-07-17 09:39
【摘要】:三杨庄遗址汉代聚落位于黄河河滩地上,聚落居民修筑了民堤以保护自身的安全,一般的季节性洪水泛滥对汉代聚落及其农业生产活动并不构成威胁。三杨庄遗址汉代文化层的土壤以粉砂质粘土和粉砂质壤土为主,粉砂含量相对较高,透水性较好,在正常雨量下,不易形成长期内涝和地面径流的情况。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三杨庄遗址的气候正处于干冷期,且持续时间较长,降水量相对较少。在这样的耕作环境下,三杨庄遗址汉代农田u=u]相间的形态,可能是与代田法类似的种植于u=内的抗旱保墒技术体系,而不是为排涝设计的。
[Abstract]:The settlement of Sanyangzhuang site in Han Dynasty is located on the beach of the Yellow River. Residents built dikes to protect their own safety. The general seasonal flood did not pose a threat to the settlement and i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 the Han Dynasty. The soil of Han culture layer of Sanyangzhuang site is mainly silty clay and silty loam. The silt content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permeability is good. Under the normal rainfall, it is not easy to form long-term waterlogging and surface runoff. From the late We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early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climate of Sanyangzhuang site was in a dry and cold period, and last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precipitation was relatively small. In such a farming environment, the interphase pattern of farmland in the Han Dynasty of Sanyangzhuang site may be similar to the technical system of drought resistance and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planted in u=, rather than designed for drainag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基金】:第58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气候与先秦秦汉农耕技术的演变——以三杨庄遗址为中心”(2015M580178)
【分类号】:S-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符奎;;三杨庄遗址出土石磙浅识[J];中国农史;2013年06期

2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扬;三杨庄遗址博物馆开馆[N];安阳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佳霖 驻河南记者 陈关超;河南内黄三杨庄遗址陷入保护难题[N];中国文化报;2012年

3 记者 曲昌荣;三杨庄遗址可能改变中国农学史[N];人民日报;2006年

4 记者 桂娟;汉代农村啥样?三杨庄遗址“保鲜”至今[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贾付春;河南内黄三杨庄遗址博物馆试开馆[N];中国文物报;2009年

6 王严平;三杨庄遗址得到专家肯定[N];安阳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张文红;三杨庄遗址:一部厚重的史书[N];安阳日报;2007年

8 刘海旺 朱汝生;河南三杨庄遗址发掘取得新收获[N];中国文物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曲昌荣 刘海旺;三杨庄遗址再现百姓生活[N];人民日报;2006年

10 记者 王敏;三杨庄遗址入选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N];安阳日报;2010年



本文编号:2515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15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