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红树植物类群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5 22:11
【摘要】:红树林(Mangroves)是重要的湿地植物群落,而土壤微生物是植被-土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不同红树植物类群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变化特征,对于了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BIOLOG-ECO技术,对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11种真红树和4种半红树植物类群的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类群土壤微生物的AWCD曲线变化基本一致,但碳源利用能力强弱有别。取96 h处AWCD值进行分析,发现真红树植物中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e)群落土壤微生物总碳源利用能力最高,为0.93,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最低,为0.48;半红树中阔苞菊(Pluchea indica)最高,为1.27,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最低,为0.68。大部分红树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的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指数(E)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差异,并且对氨基酸类和多聚物类碳源利用程度较高;对不同红树群落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真红树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的PC1和PC2分别占总方差的60.625%和17.356%,半红树的PC1和PC2则分别为67.378%和21.535%,对PC1和PC2起主要贡献作用的是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碳源。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红树林植物类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基本一致,但可能由于不同植被类型及其根系分泌物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和偏好出现差异。
【图文】:

,不同红树植物类群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金映虹;吴红萍;谭方正;张颖;《生态环境学报》;2017年08期;,


?树和4种半红树),通过分析Biolog-ECO生态板中微生物群落对单一碳源的利用程度,获得这些红树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及群落总体活性信息,探究不同红树植物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在生理、生态功能多样性上的差异,揭示红树植物种类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探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变化特征奠定基矗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及土壤样品采集本研究所选红树植物种群来自海南省三亚市林旺镇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8°15′N~18°17′N,109°42′E~109°44′E)(图1),该区地处低纬度,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较大,常年高温。年平均气温为25.5℃,年降水量为1255mm。地貌上属沙坝—泻湖型港湾。潮汐为不规则日潮型,以日潮为主,土壤为泥砂质(姚轶锋等,2010;李燕华等,2016)。所选红树植物包括真红树11种,半红树4种,共计15种,见表1。每种植物类型按“S”形随机选取5点,采取图1铁炉港地理位置示意图Fig.1LocationofTieluHarborinSanya,Hainan表1红树植物种类Table1Thespeciesofmangroveplants序号No.红树植物Specificname所属科Scientificname红树类型Typeofmangroves1正红树RhizophoraapiculataBl.红树科Rhizophoraceae真红树植物truemangrove2海莲Bruguierasexangula(Lour.)Poir.红树科Rhizophoraceae真红树植物truemangrove3尖瓣海莲B.sexangulavar.rhynchopetalW.C.Ko.红树科Rhizophoraceae真红树植物truemangrove4拉关木Lagunculariaracemosa使君子科Combretaceae真红树植物truemangrove5榄李LumnitzeraracemosaWild.使君子科Combretaceae真红树植物truemangrove6红榄李L.littorea(Jack)Voigt使君子科Combretaceae真红树植物truemangrove7白骨壤Avicenniam

,不同红树植物类群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研究,金映虹;吴红萍;谭方正;张颖;《生态环境学报》;2017年08期;,


09),由于可培养微生物只占整个群落系统的一小部分,因此利用传统的培养分离技术考察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是相当艰难的(林先贵,2010)。三亚铁炉港红树林土壤为泥砂质,各红树种群的生长环境基本一致,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总碳源的利用情况相似,AWCD曲线变化基本一致,在培养初期增长较快,未见延滞期(图2、图3),而一些干旱区盐生植物群落土壤微生物在培养48h后才开始利用碳源,具有较长的延滞期(王静娅等,2016),,这说明红树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总碳源的利用情况较好,能较快适应环境碳源。Shannon指数(H')、图6真红树群落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Fig.6PCAofcarbonsourceutilizationoftruemangrovesoilmicrobial图7半红树群落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Fig.7PCAofcarbonsourceutilizationofsemi-mangrovesoilmicrobial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热带动植物生态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173) 海南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103)
【分类号】:S7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德明,陈章和,林丽明,黄群声;白云山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变化及其对环境污染的反应[J];生态科学;1998年01期

2 孙清芳;刘延坤;邵英男;陈瑶;刘滨凡;;中国森林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6期

3 史东平,李亚平;土壤微生物与林木生长关系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4 王玉杰;草原土壤微生物能流系统的动态模拟[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年02期

5 康贻军;胡健;杨小兰;沈敏;薛菲;;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对不同改良方法的响应[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5期

6 杨晓洪;顾觉奋;;红树林土壤微生物与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1年03期

7 靳正忠;雷加强;徐新文;李生宇;赵思峰;;流动沙漠腹地咸水滴灌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年02期

8 李凤霞;郭永忠;许兴;;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9 侯英杰;苏晓华;焦如珍;黄秦军;褚延广;;转基因银腺杂种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9年05期

10 徐文煦;王继华;张雪萍;韩丽丽;李春晓;辛莉;;大兴安岭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查轩;黄少燕;林金堂;;林地针叶化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影响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张磊;高明;谢德体;魏朝富;;稻田自然免耕体系土壤微生物及有机质周转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3 岳辉;李志真;钟炳林;;水土流失区芒萁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研究[A];福建省第十二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田晓X;肖文发;汪来发;王鹏程;林英华;;三峡库区典型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与土壤主要性质关系初步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5 徐荣;马玉;熊德平;于红立;贾秀香;付怀军;;古侧柏不同下垫面土壤微生物状况的调查研究[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6 宗美娟;张明才;宋百敏;王仁卿;;黄河三角洲柽柳群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于成德;中国北方半干旱草原土壤微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D];河南大学;2016年

2 张于光;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子多样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天雪;海河流域油松林地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陶玉柱;火对塔河森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干扰作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5 龙健;我国南方红壤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及其恢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蒋云霞;基于红树林土壤微生物资源研发的宏基因组学平台技术的建立与应用初探[D];厦门大学;2007年

7 张静;扎龙湿地草甸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昆虫群落及其相关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8 张磊;稻田自然免耕体系土壤微生物及有机质周转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9 贾淑霞;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超;氮添加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刘圣恩;凋落叶多样性对土壤碳氮形态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3 尉建埔;氮添加对帽儿山地区六树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4 姜思领;小兴安岭森林冬季土壤微生物对氮沉降的响应[D];黑龙江大学;2016年

5 张雅坤;不同施肥类型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韩东苗;柏木低效林生态经济型改造对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7 吴琳杰;太行山区荆条灌木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曹杰;安太堡矿区不同复垦年限油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征[D];山西大学;2016年

9 景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微生物和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16年

10 王情;中国东部南北森林样带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控制因素[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23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23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a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