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确定——以昆明红壤土为例

发布时间:2019-09-16 14:36
【摘要】:应用数学物理方法对降雨入渗、产流等水量转化关系模拟时,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即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扩散率、导水率是必不可少的数据,影响和控制着水及溶质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分布和运移速度,是描述和研究土壤水运移的关键参数.以昆明地区红壤为例,利用离心机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水平土柱测定扩散率并计算出导水率,利用VG公式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通过指数经验公式拟合土壤水体积分数与扩散率、导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参数确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颗粒粒径、干容重等影响,得到了最优的土壤水分运动参数,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文】:

曲线,扩散率,非饱和土壤水,土壤


散率参数H/cmρd/(g·cm-3)A/(cm2·min-1)BR20~101.2520.00311.050.980>10~201.3480.00110.520.967>20~301.3600.0018.7310.972>30~401.3430.0019.2060.971>40~501.3560.0019.6700.978由表3可见,R2均在0.96以上,拟合很好.对土样进一步比较分析,得到扩散率与θ的关系如图2.图2各层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D(θ)与θ关系从图2中可以看出各层土壤曲线均呈较好的指数关系.首先,扩散率随θ增大而增大,当θ<0.2cm3·cm-3时,各层土样扩散率相差不明显;当θ>0.2cm3·cm-3时各层土样随着θ的增大逐渐分离;当θ相同时,土壤非饱和扩散率随着深度、干容重增加而减小,表层土样与>30~40cm土样的扩散率曲线非常接近.下面结合土壤物理性质分析.首先,土壤质地通过表面吸附土壤固体颗粒和吸持毛管孔隙影响扩散率.土壤质地越黏重,颗粒越细小,土壤的吸附则随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强.当θ增量相同时,黏性土中的水分因为基质吸力不易扩散,砂性土反之.但本文中土样近似于同一质地,影响可忽略.其次,土壤中的孔隙促进水分扩散.θ减小时,土壤中水由毛细水转为结合水,受到的力相应地由毛细力转为吸附力,同时受土颗粒表面束缚增大,不利于水分的扩散;当θ较高时,土壤中充水毛管数量增加、孔隙加大,利于水分扩散.再者水分入渗时,土壤通气孔隙成为通水

曲线,扩散率,非饱和土壤水,土壤


散率参数H/cmρd/(g·cm-3)A/(cm2·min-1)BR20~101.2520.00311.050.980>10~201.3480.00110.520.967>20~301.3600.0018.7310.972>30~401.3430.0019.2060.971>40~501.3560.0019.6700.978由表3可见,R2均在0.96以上,拟合很好.对土样进一步比较分析,得到扩散率与θ的关系如图2.图2各层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D(θ)与θ关系从图2中可以看出各层土壤曲线均呈较好的指数关系.首先,扩散率随θ增大而增大,当θ<0.2cm3·cm-3时,各层土样扩散率相差不明显;当θ>0.2cm3·cm-3时各层土样随着θ的增大逐渐分离;当θ相同时,土壤非饱和扩散率随着深度、干容重增加而减小,,表层土样与>30~40cm土样的扩散率曲线非常接近.下面结合土壤物理性质分析.首先,土壤质地通过表面吸附土壤固体颗粒和吸持毛管孔隙影响扩散率.土壤质地越黏重,颗粒越细小,土壤的吸附则随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强.当θ增量相同时,黏性土中的水分因为基质吸力不易扩散,砂性土反之.但本文中土样近似于同一质地,影响可忽略.其次,土壤中的孔隙促进水分扩散.θ减小时,土壤中水由毛细水转为结合水,受到的力相应地由毛细力转为吸附力,同时受土颗粒表面束缚增大,不利于水分的扩散;当θ较高时,土壤中充水毛管数量增加、孔隙加大,利于水分扩散.再者水分入渗时,土壤通气孔隙成为通水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71043)
【分类号】:S1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磊;田军仓;孙骁磊;;基于全耦合的地表径流与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J];水科学进展;2015年03期

2 任利东;黄明斌;;砂性层状土柱蒸发过程实验与数值模拟[J];土壤学报;2014年06期

3 田丹;屈忠义;勾芒芒;李波;吕一甲;;生物炭对不同质地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及机理分析[J];土壤通报;2013年06期

4 黄磊;张志山;陈永乐;;干旱人工固沙植被区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拟[J];中国沙漠;2013年02期

5 刘丽芳;许新宜;王会肖;尹剑;;土壤水资源评价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Z1期

6 陆垂裕;裴源生;;适应复杂上表面边界条件的一维土壤水运动数值模拟[J];水利学报;2007年02期

7 张超,王会肖;土壤水分研究进展及简要评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4期

8 李宏艳,梁冰,苏荣华;土壤水热迁移问题的混合有限元法[J];灌溉排水;2002年01期

9 雷志栋,杨诗秀;非饱和土壤水一维流动的数值计算[J];土壤学报;198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毓婷;郑德聪;王t

本文编号:2536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36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2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