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几种水生植物对湿地底泥中有机质、氮含量的影响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19 08:22
【摘要】:湿地水环境恶化,有研究表明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吸收水中的有机质、氮等营养物质。本文是以水生植物对底泥中有机质、氮含量的变化影响进行分析,为改善湿地水环境提供依据。以石佛寺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将石佛寺湿地分为5个研究区(芦苇区、荷花区、蒲草区、沉水植物与浮叶植物的混合区、空白对照区),在5个研究区选取5个采样点,对5个采样点的底泥进行1年的采样(除去1,2月),测得有机质(OM)、氮(TN)的含量,通过OM、TN含量的变化,分析水生植物对底泥中OM、TN含量的影响。温度、降雨量、微生物、水流方向等因素都对底泥中OM、TN含量的变化产生影响,结果表明OM、TN含量的变化大多是由水生植物的生长消耗与微生物对植物死体的分解影响,5个研究区中芦苇区、荷花区的有机质、氮含量较高,蒲草区、混合区相对较少,高于空白区,不同的水生植物对有机质、氮含量有不同的影响。
【图文】:

分布图,采样点,分布图,底泥


[4]。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所栽植的芦苇、蒲草和荷花面积逐渐增大,同时又新出现了许多水生植物种类,经野外调查共有水生植物85种,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湿生植物等。经2012年遥感调查,湿地总面积为25.05km2,其中荷花1.07km2,芦苇1.71km2,蒲草1.86km2[4]。石佛寺人工湿地是辽河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湿地。1.2研究方法1.2.1实验数据采集底泥的采集时间为2015年的12月至2016年12月,每月月初。在石佛寺人工湿地内选定5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确定好一定的点域,做好标记(如图1)。5个区域分别为荷花区域、蒲草区域、芦苇区域、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混合区域以及空白对照区域,其中,荷花、蒲草和芦苇为挺水植物。在各区域内选择植被生长较密集,长势较好的区域作为采样点进行底泥的采取,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每月采样1次,除去1、2月,因为在1、2月温度极低,冻层较厚无法取样。利用活塞式柱状沉积物采样器取出0~10cm深度的底泥,约200g,底泥装进已贴好标签的塑料袋中封好,带回实验室。将湿地带回的试验底泥中的草根等杂物挑出。进行自然风干,7~10d可使其自然风干,风干后的底泥变成干硬的土块,将其砸碎,再次挑出剩余的草根等杂物,然后研磨过筛,将细碎的底泥土装进贴好标签的密封袋中,测有机质、氮的含量。图1采样点分布图1.2.2数据处理将测得的有机质、氮含量数据用MicrosoftExcel2007软件进行处理。运用Origin软件进行绘图。使用SPSS软件分析相关性。2分析与讨论本文将按照4个季节来分析,春季(3月初-6月初),夏季(6月初-9月初),秋季(9月初-12月初),冬季(12月初-次年3月初),冬季的看作一个整体来分析。用1年的数据分析水生植物对底泥中有机质、氮含量的影响。2?

有机质含量,底泥,腐解


图2不同区域底泥中有机质含量弱,但是芦苇、荷花区的残体较多仍在分解,且难溶物质经过微生物再次转化,有机质含量减少。混合区的有机质含量稍有减少,沉水植物与浮叶植物的剩余残体稍少,腐解相对较少,含量变化幅度校蒲草区与空白区的有机质含量上升,蒲草具有耐寒的特性,死亡量相对少,上一阶段腐解较多,此阶段大多为不易分解的形式,,留在底泥中。空白区不存在水生植物的残体,大多是不可分解的有机质沉积在底泥中。春季(3月初-6月初),荷花区与蒲草区的变化趋势为下降-上升,3月温度开始提升,荷花区的残体较多剩余未腐解的继续腐解,且易溶解,且3月开始水面慢慢融化,水体也有所扰动,导致有机质含量的下降。5月份剩余部分进入腐解第二阶段产生了一些难溶解物质,难溶解的大于腐解的易溶物质,导致有机质含量上升。蒲草在腐解的同时,部分没有死亡的蒲草开始复苏消耗了少量的有机质,导致有机质含量下降。5月蒲草腐解一些难溶解的物质,蒲草消耗少量的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上升。芦苇区的变化趋势为缓慢上升-下降-上升,芦苇腐解一些难溶解物质,同时也有一些易溶的物质,难溶解的稍多于易溶解的,有机质含量稍有上升。4月温度上升腐解速度加快,易溶解的多于难溶解的,水面受到水库的影响,少量物质向水体释放,导致有机质下降。5月份大多进入腐解的第二阶段产生大量的难溶解的物质,生长消耗远小于腐解产生,有机质含量上升。混合区变化趋势为下降-缓慢上升-缓慢下降,混合区为沉水植物与浮叶植物,混合区的剩余残体继续腐解,但是混合区腐解速度比挺水植物快,4月就有一些难溶解的物质产生,混合区的水生植物残体的物质成分决定难溶物质较少,从而有机质含量稍有上升,5月混合区的水生植物开始生长,消耗了有机质,残?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基金】:辽宁省水利科学技术项目(20160146) 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2015003006)
【分类号】:S153.6


本文编号:2537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37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0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