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增强回归树的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10-03 06:35
【摘要】:采用增强回归树(boosting regression tree,BRT)方法分析我国2012—2014年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测算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分析农田总氮流失强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12—2014年我国农田总氮流失强度年平均值为9.40~9.50 kg·hm-2,其中,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农田总氮流失强度较高,3年平均值分别为16.51、15.16和14.01 kg·hm-2;农田总氮流失强度较低的地区是东北,3年平均值为3.41 kg·hm-2,其次是西南地区(7.02 kg·hm-2)和西北地区(8.18 kg·hm-2)。结构因素、技术因素和区域因素对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省际差异的贡献份额分别为20.9%、28.5%和42.6%。区域因素对于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省际差异的贡献最大,影响程度也较大,华北、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农田氮素更容易流失,是农田总氮流失的重点控制区。粮食作物和蔬菜播种面积比例、氮肥投入强度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对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的影响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复种指数、人均种植业产值和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则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建议根据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经济特征,通过优化农业结构、统筹水肥管理和改善土地利用来降低氮肥投入强度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从而削减农田总氮流失强度。
【图文】:

总氮,农田,自治区


·1060·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第33卷hm-2,其中,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农田总氮流失强度总体上较高,3年平均值分别为16.51、15.16和14.01kg·hm-2;农田总氮流失强度较低的地区是东北,3年平均值为3.41kg·hm-2,其次是西南地区(7.02kg·hm-2)和西北地区(8.18kg·hm-2)。各盛市、自治区农田总氮流失强度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2014年农田总氮流失强度最高的是北京,达到42.13kg·hm-2,远高于全国和华北地区平均水平,其次是海南和山东,分别为23.72和23.67kg·hm-2;农田总氮流失强度超过10kg·hm-2的盛市、自治区从大到小依次为西藏、天津、浙江、上海和河北;小于10kg·hm-2的盛自治区从小到大依次为青海、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宁夏和甘肃。图12012—2014年我国31个盛市、自治区农田总氮流失量Fig.1ProvincialTNlossquantityduring2012-2014图22012—2014年我国31个盛市、自治区农田总氮流失强度Fig.2ProvincialTNlossintensityduring2012-20142.2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份额各指标对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省际差异的贡献份额见图3。结构因素、技术因素和区域因素对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省际差异的贡献份额分别为20.9%、28.5%和42.6%,区域因素对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的影响最大。各具体指标中,区位的贡献份额最大,达到20.0%;其次是农田氮肥投入强度,其贡献份额达到18.9%;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贡献份额最小,为7.3%;其他指标的贡献份额在10.4%~11.5%之间。2.3农田总氮流失强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各类因素对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的影响见图4。

总氮,农田,自治区,强度


·1060·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第33卷hm-2,其中,华北、华南和华东地区农田总氮流失强度总体上较高,3年平均值分别为16.51、15.16和14.01kg·hm-2;农田总氮流失强度较低的地区是东北,3年平均值为3.41kg·hm-2,其次是西南地区(7.02kg·hm-2)和西北地区(8.18kg·hm-2)。各盛市、自治区农田总氮流失强度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2014年农田总氮流失强度最高的是北京,达到42.13kg·hm-2,,远高于全国和华北地区平均水平,其次是海南和山东,分别为23.72和23.67kg·hm-2;农田总氮流失强度超过10kg·hm-2的盛市、自治区从大到小依次为西藏、天津、浙江、上海和河北;小于10kg·hm-2的盛自治区从小到大依次为青海、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宁夏和甘肃。图12012—2014年我国31个盛市、自治区农田总氮流失量Fig.1ProvincialTNlossquantityduring2012-2014图22012—2014年我国31个盛市、自治区农田总氮流失强度Fig.2ProvincialTNlossintensityduring2012-20142.2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份额各指标对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省际差异的贡献份额见图3。结构因素、技术因素和区域因素对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省际差异的贡献份额分别为20.9%、28.5%和42.6%,区域因素对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的影响最大。各具体指标中,区位的贡献份额最大,达到20.0%;其次是农田氮肥投入强度,其贡献份额达到18.9%;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贡献份额最小,为7.3%;其他指标的贡献份额在10.4%~11.5%之间。2.3农田总氮流失强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各类因素对农田总氮流失强度的影响见图4。
【作者单位】: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41032,41772240) 江苏省政策引导类计划(产学研合作)——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BY2015027-08)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
【分类号】:X52;X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宏德,朱斌波;总氮、三氮之间浓度变化的外部条件影响[J];中国环境监测;2001年02期

2 赵多;总氮测定中的一点体会[J];中国环境监测;2001年03期

3 谈锦清;总氮测定中消解容器的改进[J];中国环境监测;2002年05期

4 翟美华,刘乔芳;门楼水库总氮偏高的原因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5年04期

5 王志伟,魏海峰;总氮测定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干旱环境监测;2005年01期

6 蔡裕丰;徐立生;;水质总氮测定中的有关问题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08年06期

7 袁静;季平扬;袁艺;;修正的凯氏法测定土壤中的总氮[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8 丁淑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7期

9 章智慧;李昆华;欧文斌;吴小兰;;影响总氮准确测定因素的探讨[J];化肥工业;2009年06期

10 李冰;牛春雷;李桂花;;总氮测定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科技风;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晓红;;改良回归方程法提高总氮测定结果准确度[A];四川省第十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斌;施槻;;热分解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方法比对[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魏春燕;郑秀丽;张红艳;;总氮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A];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六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提升清洁生产审核能力和质量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郭燕;邹孝;谭钦文;闫静;;西河水库总氮超标的原因简析[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朱瑞芝;解聪敏;傅学起;冯建兴;;IC法测定湖泊底泥中总氮[A];天津市第六届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9年

6 冯倩;刘聚涛;丁惠君;袁桂香;张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量及其氮耕地负荷[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2湖泊治理开发与保护[C];2013年

7 洪倩;欧述俊;陈森炉;韩兆兴;刘瑞民;;白溪水库总氮总磷控制研究[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兴刚邋张建民;国内环保标准首次要求控制总氮[N];中国化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杭春燕 刘烨;新标准下,13市空气都未合格[N];新华日报;2013年

3 记者 蒋丽英;阳澄湖总氮改善一个类别[N];苏州日报;2013年

4 记者 刘宇男;集中式饮用水源85.7%达标[N];四川日报;2011年

5 首钢长治钢铁公司动力厂 李小婷;影响总氮空白吸光度的若干因素分析[N];山西科技报;2012年

6 刘晓东;南水北调隐忧:水体总氮超标[N];江苏经济报;2006年

7 张兴刚;多数化企反应冷淡令人担忧[N];中国化工报;2008年

8 张兴刚;农资企业反应冷淡令人担忧[N];农资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茜;短程脱氮工艺去除煤气化废水中总氮的特性及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潘国锋;水质总氮光谱检测建模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3 张怀志;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邸丽婵;基于超声氧化的总氮紫外光谱检测[D];燕山大学;2015年

2 梁康甫;水质总氮总磷在线监测装置的性能优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3 王庆鹤;典型自然河道形态结构差异对水体自净作用的关系[D];贵州大学;2016年

4 王旭丹;关于悬浮物对水中总氮测定敏感度的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5 王云霞;基于Landsat8的清河水库总氮、总磷反演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6 戚科美;人工水草对污染河流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郭姿珠;水体中总氮测定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何礼;投放式总氮自动测定仪的研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9 李智文;水质总磷总氮在线自动监测软件系统的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10 郭茹;太湖流域浙江片区典型山区及平原型河流氮磷生态阈值评估[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45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45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5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