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连续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0-10 20:27
【摘要】:免耕和秸秆还田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栽培方式,它改变了农田土壤环境,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该文基于扬州大学连续13年的稻麦两熟定位试验,在2013和2014年以南粳9108作试验材料,进行免耕与秸秆还田试验,设置连续免耕秸秆覆盖还田(连免覆,NTS),免耕高茬还田(免高茬,NTH)、麦耕稻免(轮免,RNT)、麦免稻耕(轮耕,RCT)、翻耕秸秆全量还田(CTS1)、翻耕秸秆半量还田(CTS2)、翻耕秸秆焚烧还田(CTB)和翻耕无秸秆还田(耕无,CT)八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揭示不同耕法土壤供肥特征、水稻吸肥特性以及水稻生长规律,为合理应用免耕和秸秆还田技术,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尤其是翻耕秸秆还田(CTS1和CTS2)提高了土壤全耕层有机质的含量,在水稻播栽前和收获后各耕层均有明显提升,全氮的变化规律与有机质相近,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表层碱解氮含量,可适当减少肥料施用量。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较小,免耕可使土壤表层的速效钾含量增加,翻耕处理则会提高土壤整个耕层的速效钾含量。2免耕直播水稻,由于无秧池育秧和苗期麦茬的影响,早期生长受到抑制,株高较低,影响了干物质的积累。翻耕秸秆还田处理,在水稻前期也有抑制作用,但水稻后期表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增加了成熟期水稻倒伏的风险。翻耕秸秆还田处理可改善水稻生育后期叶片的氮素营养,为水稻的高产创造了条件。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除了植株含钾率在分蘖后期有回复性上升外,含氮率、含磷率、含钾率逐渐降低。免耕不利于水稻累积吸氮量和累积吸磷量的增加,这可能与免耕处理较低的干物质积累有关。秸秆焚烧还田处理CTB不如秸秆直接还田CTS1和CTS2处理。3连续免耕会导致水稻减产,因此在连续免耕后要注意耕翻或轮耕,秸秆还田可明显增加水稻的产量,从耕作方式来看,在秸秆还田量相同的情况下,免耕处理的产量较低,翻耕处理产量高于免耕处理。秸秆还田在全量CTS1和半量还田CTS2的情况下都会促进产量的提高,十年平均CTS1和CTS2比CT分别增产4.69%和5.68%,但焚烧秸秆还田CTB处理并没有提高水稻产量,水稻产量与翻耕处理CT产量相近。
【图文】:

碱解氮,水稻,稻杆,水稻生育


逦当逡逑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壤碱解氮测定结果表明(图3-1):麦收后施用基肥,稳定后在苗逡逑期对±壤碱解氮取样测定,处理间碱解氮含量并没有上升,这可能与±壤淹水有关。除逡逑RNT外,在分呭期后,其它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并在拔节期达到低谷。拔节期,水稻营逡逑养生长胚盛,需N量增加,±壤碱解N因水稻N素的强烈吸收作用而下降。抽穗期,N素逡逑有回升趋势,成熟期,各处理碱解N维持增加趋势,L^CTSl和CTS2为高,CT较低。逡逑综上所述,水稻生育前期,由于淹水和稻杆对氮素的吸附作用,±壤碱解氮水平下降;逡逑水稻生育后期,随着稻杆的分解矿化,前期吸收的N素逐渐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逡逑加上肥料的调节,从而缓解了±壤碱解氮的下降。从图中可W看出翻耕括杆还田处理的逡逑碱解氮含量趋于稳定

速效,不同时期,碱解氮


逦当逡逑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壤碱解氮测定结果表明(图3-1):麦收后施用基肥,稳定后在苗逡逑期对±壤碱解氮取样测定,处理间碱解氮含量并没有上升,这可能与±壤淹水有关。除逡逑RNT外,,在分呭期后,其它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并在拔节期达到低谷。拔节期,水稻营逡逑养生长胚盛,需N量增加,±壤碱解N因水稻N素的强烈吸收作用而下降。抽穗期,N素逡逑有回升趋势,成熟期,各处理碱解N维持增加趋势,L^CTSl和CTS2为高,CT较低。逡逑综上所述,水稻生育前期,由于淹水和稻杆对氮素的吸附作用,±壤碱解氮水平下降;逡逑水稻生育后期,随着稻杆的分解矿化,前期吸收的N素逐渐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逡逑加上肥料的调节,从而缓解了±壤碱解氮的下降。从图中可W看出翻耕括杆还田处理的逡逑碱解氮含量趋于稳定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8;S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华桐;周舫;颜红;栾培军;张建朋;冯宇鹏;陈国庆;宁堂原;;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籽粒糖类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4年01期

2 赵红伟;;保护性耕作的优势与特点及主要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3期

3 肖建英;谭术魁;程明华;;保护性耕作的农户响应意愿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年12期

4 王建平;樊国祥;徐建春;;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途径[J];现代农机;2012年02期

5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许征宇;鲁剑巍;;麦稻轮作下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6 李月梅;;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及部分物理性状的影响[J];农机化研究;2011年11期

7 曾洪玉;唐宝国;蔡建华;毛伟;赵新农;姚开文;刘雪基;;秸秆还田对耕地质量及稻麦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8 王改玲;郝明德;许继光;洪坚平;;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03期

9 关振君;;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现状及其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年24期

10 孔凡磊;陈阜;张海林;黄光辉;;轮耕对土壤物理性状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本文编号:2547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47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9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