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4-BDE胁迫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0-13 17:55
【摘要】:为了解一溴代联苯醚(4-mono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4-BDE)的植物修复机制,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4-BDE处理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的形态、分化状况、细胞组织学以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发现一定浓度的4-BDE处理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的分化表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效应,说明4-BDE可能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素生物效应.在4-BDE的诱导处理下,组培苗不定根的颜色变深,300 mg·L~(-1)时根呈黑褐色且受到明显的伸长抑制,但并未坏死.与对照苗相比,4-BDE诱导处理的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的显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根皮层细胞内含物增多,皮层细胞排列变紧密.高浓度30 mg·L~(-1)4-BDE处理23 d的组培苗不定根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处理47 d和58 d的(P0.05);相同处理时间30 mg·L~(-1)4-BDE处理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3 mg·L~(-1)4-BDE处理的组培苗不定根的MD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以上结果初步显示,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对4-BDE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图文】:

不定根,组培苗,毛白杨,形态变化


26].封片完成后,使用AxioImagerA2荧光显微镜(德国CarlZeissJena)观察不同处理的组培苗不定根的显微结构变化并照相.1.2.4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的生理指标的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用愈创木酚法进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测定[27].1.2.5数据分析采用MicrosoftExcel2007和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差异显著性检验.2结果与讨论(Resultanddiscussion)2.14-BDE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形态的影响不同浓度4-BDE处理对毛白杨不定根形态的影响显著(图1).随着4-BDE处理浓度的增加,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的颜色逐渐加深,30、300mg·L-14-BDE处理,组培苗不定根的褐化程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剧.高浓度300mg·L-14-BDE处理组培苗的不定根呈黑褐色、不定根的伸长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尚未致死.说明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对4-BDE的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张佩华等[28]研究表明,在高浓度萘(NAP)、菲(PHN)、芘(PYE)处理,植物根系的生长都会受到伸长抑制.与本试验结果相似.图1不同浓度与时间4-BDE处理后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的形态变化Fig.1MorphologicalchangesofadventitiousrootsofP.tomentosaseedlingsunderdifferent4-BDEconcentrations2.24-BDE处理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分化的影响不同浓度4-BDE处理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分化时间和生根数量有显著影响(表1,图2).初根时间为不同处理的毛白杨组培苗茎段首先形成不定根的时间,不定根分化达100%的时间为不同处理的茎段均形成不定根的时间.3、30、300mg·L-14-BDE处理,毛白杨组培苗初根形成时间分别比对照苗晚2、3、5d,说明不同浓度4-BDE处理初期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的分化具有抑制作用.随着

不定根,毛白杨,组培苗,生根数


3期张晓丹等:4-BDE胁迫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发生的影响517生根数量为7.0,达最高值,是对照的2.3倍.而3mg·L-1和300mg·L-14-BDE处理的不定根数量与30mg·L-1时无显著性差异(图2),进一步说明4-BDE处理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的分化具有促进作用.4-BDE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的分化表现出的先抑制后促进的生物效应说明暴露初期培养基中高浓度4-BDE抑制不定根的分化,随着暴露时间延长,毛白杨组培苗在不定根分化过程中可能具有吸收、转移并代谢移除4-BDE的能力,使培养基中4-BDE的浓度降低,从而促进了不定根的分化,推测4-BDE可能具有一定的植物生长素生物效应,并可能与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分化培养基中植物生长素IBA协同促进不定根分化.本研究中低浓度4-BDE对毛白杨不定根分化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生物学效应符合内源植物生长素影响器官分化的作用机制,即低浓度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则会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植物激素只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才具有明显的促进植物不定根分化的效应,当超过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则会抑制植物不定根的分化[29-30].在多环芳烃(PAHs)对豌豆和玉米的根生长影响[31],邻苯二甲酸酯(PAEs)对水稻根系生长影响[32]的研究中均有类似报告.表1不同浓度4-BDE处理对毛白杨组培苗不定根分化时间的影响Table1EffectonthedifferentiationofadventitiousrootsofP.tomentosaseedlingsunder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4-BDE4-BDE浓度4-BDEconcentration/(mg·L-1)初根形成时间Formationtimeofaninitialroot/d不定根分化率达100%的时间Periodreaching100%ofadventitiousrootsdifferentiationrate/d05±0.55c19±1.30a37±0.54bc12±0.83b308±0.84b13±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林木种子资源与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
【基金】:“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2012AA101403)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KF2009-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2384)资助~~
【分类号】:X592;X1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才文,秦廷豪,邹宗兰,陈远贻;甘蔗组培苗快速增殖技术研究[J];甘蔗糖业;1997年05期

2 陆素君;;三种生根剂在桉树组培苗生产中的应用[J];绿色大世界;2007年06期

3 何为中,曾慧,刘红坚,何新民,王天算,韦文科;影响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几个因素的研究[J];甘蔗糖业;2002年03期

4 刘红坚;李松;游建华;莫磊兴;余坤兴;刘丽敏;戴友铭;淡明;;甘蔗茎尖脱毒组培苗生根试验的研究初报[J];甘蔗糖业;2008年02期

5 曹干;甘蔗组培苗大田快繁栽培要点[J];广西蔗糖;1998年01期

6 程汝饱,周晓洪,陈贻竹,,李晓萍,张石养,罗焕鹏;香蕉组培苗的营养和施肥[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6年04期

7 何超文;夏星;朱晓韵;何伟平;廖林枝;;组培苗鲜罗汉果抗疲劳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2年08期

8 赵和祥;郭太君;宋润刚;路文鹏;李昌禹;;山葡萄新品种“左优红”茎尖组培苗的遗传稳定性及生产性能的研究[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7年04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闭志强;蔡炳华;苏宾;陈丽娟;陈少珍;周嘉运;;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管理[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伟;;草莓组培苗和自留苗生产性状比较[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宁强;赵锦;刘孟军;;盐对带枣疯病组培苗生长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林成辉;许文耀;兀旭辉;张绍升;;香蕉无(枯萎)病组培苗培育技术规范[A];2003’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5 邓海群;吴永富;梁秀莉;玉首杰;;桉树组培苗轻型基质培育技术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6 崔瑾;徐志刚;李式军;丁为民;丁永前;;环境调控对叶用甘薯组培苗光合自养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梁倩华;王任翔;;甘蔗腋芽组培苗退化现象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8 蒋或;何俊蓉;卓碧萍;刘菲;;中国兰继代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ISSR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9 杨雅婷;杨其长;;LED红蓝光照度对甘薯组培苗的影响[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田国忠;李永;梁文星;朱水芳;朴春根;黄钦才;黄文胜;;机械损伤和泡桐丛枝病植原体侵染对泡桐组培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闽星;桉树组培苗扦插育苗[N];福建科技报;2004年

2 曾陆三;漳州桉树组培苗销售势头旺[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3 黄忠族 陈劲松 吕国荣;“无菌”种苗健康输澳[N];中国国门时报;2011年

4 陕西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 郭韩玲;苹果组培苗的过渡移栽技术[N];陕西科技报;2004年

5 韩益;组培苗[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林红生 田婉莹;橡胶组培苗成功研发的背后[N];海南日报;2011年

7 铜川果树研究中心 高彦 白海霞 张拴拴;苹果无毒苗与组培苗的异同[N];陕西科技报;2003年

8 翁祖桐;杂交鲟苗种培育技术(一)[N];福建科技报;2006年

9 柏斌;行家提醒:昆明兰市精品组培苗不可信[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10 刘毅;四川组培苗首次走出国门[N];四川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管道平;丛枝菌根与无糖培养对海棠组培苗生理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大鹏;组培苗热封机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亚;光谱和光密度对诸葛菜和毛地黄组织培养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3 许文祥;诸葛菜组培苗生长的动态监测及激素的影响[D];江苏大学;2008年

4 吴琼;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组培苗生长建模[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5 范秀平;黑木相思优良无性系组培苗生根技术及其生根机理[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邢立国;芦荟组培苗气培生根法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7 谢科;莲藕组培苗高效扩繁技术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8 宰文珊;莲藕组培苗生理变化及膨大藕体生化物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韩珊珊;防风组培苗的增殖及最佳移栽条件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年

10 张有铎;菜用大黄组培苗生根驯化及田间生长特性研究[D];河南科技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548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48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e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