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云理;;山东省作物的最佳种植方式[J];中国农业气象;1989年01期
2 武继承,王秋杰,寇长林,孔祥旋,任素坤;开封沙地试验区不同作物种植方式的综合效益评价[J];生态学杂志;1999年01期
3 ;大胆实践创新路 “两粮一棉”双丰收[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75年02期
4 杨兆生,阎素红,王俊娟;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株高构成因素的相关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1999年04期
5 陈建新;;不同耕作与种植方式对郑单958光合产物生产的影响[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任中兴,刘克长,张继祥;不同沟麦种植方式光照条件的研究[J];山东气象;1999年01期
7 邓根云;京郊两种种植方式的光合潜力的初步探讨[J];自然资源;1981年04期
8 宋伟;赵长星;王月福;王铭伦;程曦;康玉洁;;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田间小气候效应和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23期
9 肖春华,李少昆,刘景德,王文静,宋秋生;不同种植方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动态特点的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白晓军;;关于改革制种玉米父母本种植方式的要点[J];甘肃科技;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程建平;吴建平;罗锡文;樊启洲;张国忠;周志艳;臧英;杨兵兵;;不同种植方式对早稻生育发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韩勇;王俊;花明明;衡丽;顾超;许映飞;陈源;张祥;陈德华;;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棉花产量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1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薛倩;立体种植方式展会抢风头[N];中国花卉报;2013年
2 曹秉益;玉米种植方式[N];云南科技报;2004年
3 曹秉益;玉米种植方式[N];云南科技报;2004年
4 曹秉益;玉米种植方式[N];云南科技报;2004年
5 记者范敏;海口改变椰子树种植方式[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张建文;广北农场特色产业拉动种植方式转变[N];东营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王克鹏 通讯员 韩洪锋;创新带来种植方式的变革[N];淄博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谭立云;因地制宜按种植方式选择水稻品种[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9 曹秉益;玉米种植方式[N];云南科技报;2004年
10 通讯员 侯志刚邋石华康 记者 刘兴华;甜玉米让农民日子甜蜜蜜[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铁东;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光截获及光合特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2 周勋波;不同种植方式的农田水分利用及产量形成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3 李杰;不同种植方式水稻群体生产力与生态生理特征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4 董浩;灌溉和种植方式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作物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寒;宁夏干旱风沙区羊草保苗与种植技术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刘丽华;有机种植方式对红壤性稻田水稻的生态环境效益[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3 付晓;不同种植方式下盐碱地花生土壤盐分运移、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4 郭凯力;不同种植方式下护岸柳树根系分布和力学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张勇;不同种植方式对沈爆3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伍丹丹;种植方式对早晚兼用双季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陶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及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8 王兴亚;种植方式和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9 张倩;种植方式与密度对夏玉米碳氮积累、运转和产量的影响[D];青岛农业大学;2013年
10 王俊学;旱地稀穴密株种植方式及其补灌水技术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59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5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