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水稻秸秆对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帆;罗琳;魏建宏;何飚;;腐秆剂快速分解水稻秸秆的机理及效果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朱琳;刘春晓;王小华;孙勤芳;卞新民;;水稻秸秆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环境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年04期
3 施建国;郭志超;邬程辉;;水稻秸秆全量简易还田技术试验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2年06期
4 李彬;高翔;孙倩;陈坤杰;;基于3,5-二硝基水杨酸法的水稻秸秆酶解工艺[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1期
5 王宁;田春蓉;林晓艳;王建华;;水稻秸秆的微波液化研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3年01期
6 李继福;任涛;鲁剑巍;丛日环;李小坤;马晓晓;;水稻秸秆钾与化肥钾释放与分布特征模拟研究[J];土壤;2013年06期
7 姚绍坤;沈文生;张德全;;水稻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肥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9期
8 顾克军;张斯梅;许博;张恒敢;杨四军;;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及其可收集量估算[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9 张瑾;王秀仑;郑泉;;利用水稻秸秆制作可完全降解的生物质板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10 沈其荣,徐勇,杨红,周立祥,郁清,周志萍;化学处理水稻秸秆水溶性有机物的光谱特征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占玲;何智媛;;四株不同属真菌粗酶液协同降解水稻秸秆效果的比较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顾金刚;李世贵;龚明波;冯新光;姜瑞波;;水稻秸秆腐熟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程雪松;何秀院;唐瑜;;水稻秸秆制备生态有机复合肥的工艺研究[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慧;刘小平;郭鹏;高瑞芳;王小芬;崔宗均;;复合菌系XDC-2分解未经化学处理的水稻秸秆[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金海洋;姚政;杨建军;蒋小华;查健生;;纤维素分解菌剂对水稻秸秆田间降解效果的影响[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6 仇建飞;窦森;;添加玉米秸秆培养对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陈晶晶;蒋先军;;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生物活性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永玉;蒋先军;张维;周明厚;;采用二维光学图像和三维断层扫描研究单一粒径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特征[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窦森;关松;李凯;;土壤团聚体中有机质研究进展[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刘彩霞;黄为一;;耐盐碱细菌对盐碱土壤团聚体形成的促进作用[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薛佳红 通讯员 戴文华 汪唐锦;水稻秸秆“化身”育秧基质[N];嘉兴日报;2012年
2 记者 王庭君;兴化10万亩水稻秸秆旋耕还田[N];泰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杰;水稻秸秆降解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郭建华;水稻秸秆生物碳的结构特征、稳定性及其固碳机制[D];浙江大学;2014年
3 徐爽;化学物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它物理性状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於修龄;土壤团聚体/铁锰结核的三维结构、形成过程及其环境意义[D];浙江大学;2015年
5 赵冬;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土壤团聚体结构演变特征及其量化表征[D];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年
6 罗红燕;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耕作的响应[D];西南大学;2009年
7 毛艳玲;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郑红;东北温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9 杨敏;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在稻田土壤中的稳定性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刘恩科;不同施肥制度土壤团聚体微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琦;高效降解水稻秸秆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降解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施小伟;内生细菌Pantoea ananatis Sd-1降解水稻秸秆性能与漆酶催化性质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司梦莹;细菌—碱/尿素联合预处理水稻秸秆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4 杨帆;腐秆剂对水稻秸秆快速腐熟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尧水红;干湿交替强度对旱地土壤结构形成及水稻秸秆分解过程的相互作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谭优;水稻秸秆阴离子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徐波;水稻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8 张蕾;转bar基因水稻秸秆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9 王哲;水稻秸秆不同工艺条件下发酵液作为底物的产絮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米会珍;生物炭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75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75484.html